李东生曾经表示将以自己的力量将电脑业务做大,今天看来,这番决心已沦为一段笑谈。但即便如此,在TCL集团退市危机未除,接手者又籍籍无名且低调得有些令人难于置信的情况下,这次交易还是有太多让人看不懂的地方
记者/李默风
在不到3个月的等待之后,李东生还是大方地宣布了卖掉TCL电脑的决定。 2007年11月30日,STTCL集团(000100.SZ)宣布将旗下电脑业务82%的股份作价6000万元转让给香港昌达科技实业有限公司(下称“昌达实业”)。按照双方约定,昌达实业将其中的4000万元以现金形式支付给TCL集团,其余2000万元作为资本金注入TCL电脑。交易完成后,虽然TCL集团仅残存18%的股权,但TCL电脑及其附属企业仍可继续免费使用TCL品牌从事电脑业务,3年后再按收入的0.75%缴纳品牌使用费。 “今年是TCL电脑的多事之年。”多位市场分析人士向《IT时代周刊》指出,自从7月25日少帅杨伟强黯然谢幕后,业界曾预言“TCL电脑将死”。随后,戴尔、惠普和宏基等PC巨头都先后与收购TCL电脑的传闻沾边。目前,谜底完全揭开,但业界的疑问并没有消除,相反还愈演愈烈。 据了解,昌达实业是一家今年3月中旬才在英属处女群岛注册成立的投资公司,该公司董事长王道源乃是TCL通讯科技控股有限公司(2618.HK)董事。此人持有TCL通讯5.48953亿股股份,并与TCL集团董事局主席李东生“相交甚深”。虽然TCL表示与昌达实业之间并不存在关联交易,但后者的微妙身份不得不让业界对这起交易产生遐想。 TCL电脑真的被剥离了吗?它还能重新回到TCL集团的怀抱吗?一个个疑问接连被提出! 九年一个轮回 在商业领域,TCL电脑既是一个成功案例,也是一个令人扼腕的失败典型。从无到有,从辉煌到没落,九年时间,它经历了一次命运轮回。 1998年,怀揣着李东生给的5000万元,杨伟强和另外4个同样没有任何PC行业经验的同事一起为TCL电脑开疆拓土。在2001年IT“寒冬”到来之前,TCL电脑的起步还是比较顺利的。首先,在1999年初建立专门的PC销售渠道之前,它先利用14000家散布在全国各地的彩电专卖店进行销售;其次,2000年借在国内首推“奔4”家用电脑之机,一举确定了自己的品牌地位。 在经历了2001年年底的价格战之败后,时任TCL电脑总经理的杨伟强开始对公司进行全方位的改革,以适应市场竞争。2002年底,依赖新的研发团队和职业经理人等新鲜血液的支持,他成立了包括家用信息产品、商业系统和消费数码在内的三大事业部及三大中心支持平台。这一年,TCL电脑台式机销量排名挺进国内第四,家用PC销量也进入前三强。 2003年12月,在把TCL数码科技融入TCL电脑科技(深圳)有限责任公司后,当年3月通过收购北京友邦在线试水的笔记本电脑业务被列为第四个事业部。此后两年间,笔记本电脑领域里快进快出的厂商不下30家,但TCL电脑却始终坚守着自己的阵地。 2005年8月,杨伟强把公司架构调整为PC业务群组和数码业务群。当年,TCL电脑在多媒体和手机两大业务均遭遇惨败的情况下为集团贡献了143万元的净利润。受这一利好消息影响,TCL集团于2006年6月以2.88亿港元从TCL多媒体手中购得TCL电脑100%的股份,从而实现100%持股,TCL电脑的笔记本业务还与手机、平板电视一道被列为集团三大战略产品。但在当年晚些时候,盛极而衰的TCL电脑巨亏5000万元,资本压力的持续增大让它开始走下坡路,TCL电脑高管出现大批流失现象。 调查显示,截至2006年12月30日,TCL电脑已经是一个市场占有率在本土品牌中占第四位,年销售收入达21.44亿元,并拥有3000多家经销商和数千名员工的PC企业。但这一年,TCL集团突然扣留了已经下拨给电脑业务的3000万元市场推广费,还把它的信贷额度从7亿元骤降至3亿元。今年6月16日,TCL电脑最后一次被剥夺“输血”的机会——TCL集团取消了2006年10月做出增资1.5亿元的决定。7月25日,杨伟强离职。随后,TCL电脑开始秘密进行全国大裁员。其中,单是研发部门就被砍掉了三分之二以上!
TCL电脑终于一蹶不振,关于它即将被其他厂商并购的消息四处散播。而在业界对此议论最为热烈的时候,李东生曾信誓旦旦:“电脑业务对资金需求并不大,我们将依靠自身力量将其做大做强。”但杨伟强临走前却对媒体透露,“这是我个人主动提出的撤资建议,因为1.5亿元对于TCL电脑来说只是杯水车薪!”
虚晃一枪 在重振TCL电脑业务的问题上,李东生确实作出一些努力,但如果对照今天的股权交易事实,并不难看出那只是他的“虚晃一枪”。 2007年9月4日,包括TCL电脑新任总经理杨建荣、台式机事业部总经理姜翔和笔记本事业部总经理黄仲林在内的新管理团队首次亮相。在这次见面会上,TCL电脑喊出了“效率领先,持续发展”的战略口号,并别具匠心地展示了四款笔记本电脑新品。杨建荣表示,公司已经完成对组织架构的调整工作。在新的发展思路指引下,公司建立了笔记本和台式机两大事业部,并撤销了销售中心。 10月,TCL电脑再次实施“聚焦渠道”的新业务策略,并在国内掀起一项规模空前的终端新VI形象改造工程。据悉,该工程的首期任务是完成120家1~3级城市核心店的改造,而后再转入4~6级新建店面的装修,预计全国将有超过1300间店面因此实现旧貌换新颜。除此之外,它还进行了3C卖场的渠道拓展。而且早在今年7月前就先后与苏宁、国美签订合作协议,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向大型连锁3C卖场直接供货的PC厂商。 “那是TCL电脑数年来在渠道方面的最大一次动作,TCL集团甚至还宣布给予电脑公司5000万元的信贷支持,我们还一度为自己的代理身份感到高兴。”一位前TCL电脑代理商向本刊记者透露,TCL电脑对销售终端的二次装修和拓展确实提高了消费者的购机欲望,以国庆黄金周为例,其笔记本销量同比增长50%,台式机销量超过3万台,大大超出预期。 然而,有业界人士猜测认为,李东生在大手脚对人事和渠道做出上述“表演”的同时,他已经另有打算——放弃TCL电脑,做强平板业务,即通过定向增发方式募集不超过16.9637亿元的资金,该资金将主要用于两个液晶电视模组项目,以及向TCL实业控股有限公司增加投资。而李东生本人则作为战略投资者,现金认购18%的增发股份。 2007年12月3日,TCL集团突然宣布对旗下企业进行大规模业务重组:它将组建多媒体、通讯、家电和部品四大产业集团,以及物流与服务业务群、房地产与金融投资业务群。全新的业务阵容计划从2008年1月1日起正式亮相。 TCL内部人士介绍,新成立的四大产业集团涵盖TCL所有的工业企业。其中,TCL家电产业集团由TCL空调、白家电、小家电、照明、南洋电器、瑞智压缩机重组而成;部品产业集团包括升华、金能、显示科技、数码存储、光盘复制、平板项目。而两个业务群则涵盖了工业企业以外的所有企业。 李东生坦承,业务重组的目的在于“选择与企业发展战略相匹配并适合多元化大型产业集团的治理结构,促成TCL集团向投资控股型企业过渡”。2008年元旦以后,TCL集团将把更多的资源放在多媒体、通讯和家电三大产业。在追求市场利益最大化的同时,积极向投资控股型企业转变,改变以往中小企业分散,没有集约效应的缺点,提高竞争力。 至此,他没有提到任何一句关于TCL电脑的话题! 猜想与争议 尽管TCL电脑无缘六大业务群,但关于它的命运问题,自11月30日后就一直是人们议论的焦点。 另外,由于目前TCL集团因业绩问题正面临退市危机,有人猜测,出让TCL电脑或是其“保壳”的一个惯用策略。据悉,TCL集团2007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4509.3万元。10月30日,其第三季度财报显示,该季度扣除可转换债券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后的净利润为1893万元,TCL集团因此预告全年将实现盈利。然而,就在第三季度财报发布前两周,TCL集团才将其位于广东省惠州市的地皮以1.67亿元的价格卖给当地土地储备中心。照此推算,如果惠州地皮不出售,TCL第三季财报将不可避免地出现亏损。 12月5日,当业界还在为其电脑业务出让感到困惑的时候,TCL集团副总裁薄连明作出的“TCL电脑转让与集团全年扭亏无关,这是一个非常划算的买卖”的解释,更让市场分析人士产生怀疑。他们指出,去年6月TCL集团2.88亿港元实现对电脑业务的完全控股,不过一年光景就能缩水75%以上?再者,2005年底李东生把当时年收入不过11亿元的国际电工和智能楼宇两块业务卖给法国罗格朗公司,作价是16.9亿元,而2006年年营业收入超过21亿元的电脑业务61.3%的资产只被定为6000万元就能说“划算”?显然都难于令人信服。 “TCL集团并不能掩饰它对资金的渴望,因为在连续缩减对电脑业务的投入之时,它却数十次从事新股申购。在今年1月至9月从中获益3918.04万元后,它宣布集资10亿元进行此类理财。”上述分析人士认为,“它不仅仅在努力‘保壳’,追求更好看的财报显然有助于快速重树自己的市场信心。” 12月3日,原TCL电脑董事长赵忠尧随着业务架构的重新调整,也被指派掌舵新成立的部品产业集团。这一举动导致业界对TCL电脑将来是否被赎回,或是再次转手产生争议。 一方观点认为,TCL集团一直强调3C战略,如果失去电脑业务的主导权,将对其未来战略带来不利影响,而王道源的TCL通讯董事特殊身份,使此次交易怎么看都像是资产在“左右口袋”间的相互转移。 更鲜为人知的是,TCL集团事先已和昌达实业达成“2年内有赎回优先权”的协议,虽然此内容并未出现在公告中,但双方约定:未来2年内TCL集团对TCL电脑提供的财务支持超过1.8亿元,如果昌达实业在这期间无法降低此融资及担保额度,则TCL电脑必须向TCL集团发行可转换债券用来清偿债务。这也意味着,TCL集团有可能通过该方式重新掌控电脑业务。 但鉴于昌达实业只注入资金却不参与企业管理的事实,计世咨询总经理曲晓东提出了不同意见。他认为,昌达实业很可能只是TCL电脑出售的“中转站”,最终接盘者可能是进入中国市场但品牌还不强势的境外公司。 至本刊截稿时,籍籍无名的昌达实业并未就收购TCL电脑股份一事发表任何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