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强度、多层次金融需求集中爆发,意味着怎样的风险?短期的有形投入最终获得的只是长期的无形回报?中国银行北京市分行行长赵世刚,剖解2008年奥运会赞助商光环之下,中国银行的计算与得失。
文/李中东
风险预案 《当代金融家》:毫无疑问,对于中国银行而言,2008年奥运会银行合作伙伴的头衔,是一件荣耀的事情。但是也许直到荣耀的奥运时刻到来之前,人们都会疑问难消:届时将会有大量的境外人员到访,17000名官员,7万左右的运动员和教练员,3、4万的国外记者,500万境外访问者……高强度、多层次金融的需求,全部集中在前后一两个月时间内爆发。对于奥运会主承办行的中国银行北京市分行来说,它真的不会转化成一场危机吗? 赵世刚:形势所逼之下,中国银行内部已经进行了大量革新来适应奥运要求。比如在北京新增了80家网点,完全是无障碍一站式服务;新增600台ATM机,进行了全球联网。到奥运前还要增加两千台POSE机。应该说,现在建立的系统超过世界上最快的速度。当然,更新改造同时意味着风险。 说实话,如此高频率、大规模服务的挑战,也曾经令我难眠。我考察过雅典奥运会银行服务的情况。事实上,没人能保证系统一点问题不出,即使国外的银行同样做不到。关键是我们要有很好的预案,能够保证在系统出问题的最短时间内,很好地恢复,不影响对客户的服务,不影响对奥组委的服务。 因此,必须做好各种各样的预案,甚至手工操作预案。电力系统出问题,我们有备用发电机;外部网络不运行,我们有内部网络。如果整个系统瘫痪了,我们还有手工作业。好在它还不是大宗服务集中出现,而是个性化的单笔服务更多一些。我相信,我们有能力很好地保证奥运金融服务的顺利进行。 《当代金融家》:风险还会来自于系统外部,比如恶意的袭击。怎样防范? 赵世刚:现在银行系统都是高度集中在总行,总行层面备份系统,主机在北京,备份在上海,安全性会有很好的保证。我们还有临时预备队,哪里出问题,因为交通和通讯都有奥组委的特权做保证,都能保证最快速度得到解决。并且,由于现在银行系统自身系统和外部系统是分离的,所以很难有系统能进入到我们银行系统里。 事实上,我们已经进行过多次演练,并且这样的演练在奥运会之前还要不断进行。目的就是要通过演练来落实紧急预案,发现薄弱环节,然后不断改进。比如说临时停电、系统掉线,已经“发生”过了。 《当代金融家》:不过,从眼下奥运门票销售情况看,还是不太理顺,比如有些地区甚至出现暂时瘫痪的情况。 赵世刚:中国银行在全国共有1000家网点进行奥运门票销售工作,其中,北京地区有139家。从整体服务状况来看,还是得到社会上高度的认可和好评。 我们添置了很多硬件设备,基本上能够满足奥运会服务的要求。但是从和奥组委的联线服务来看,可能还需要磨合上的考验。为什么说是考验呢?因为第二期奥运门票销售和第一期情况不一样,是先到先买,就是你抢到了这个票,进入了这个系统,这个票就成交了。第一期是即使你预订了,如果没有付款,还会有一个失效问题。所以第二期的业务流量比较大,对当场操作的要求也比较具体。我们特别招聘了300名票务人员,进行了几个月的专业培训,考试上岗。同时,每一个奥运门票代销网点都增设了奥运门票销售的服务窗口。我想,压力会逐渐减缓。 作为一家银行,既要维持日常的服务,还要做好奥运门票销售,并且服务期限也比较长,一直要延续到明年奥运会召开,压力确实比较大。但我们会把这个工作完成得很好。 财富运算 《当代金融家》:无论怎样,对于一家百年银行来说,奥运都是一种“短期行为”。就像一提到奥运经济,人们就会担心,奥运过后会怎样。中国银行毕竟要为奥运投入大量的资金和精力,怎样使短期安排令长期发展受益? 赵世刚:中国银行所有的奥运工作都不是着眼于临时性的,我们把它规划为战略发展的一部分。比如说像北京地区现在招聘的300名票务人员,标准是相当严格的,他们的培训内容不光是简单的票务工作,还包括很多基础的银行业务,将来这些人中会有相当部分经过考核后转换为我们的员工,这要看他们在奥运门票销售服务工作当中的表现,以及自身的能力和水平。我们为奥运专设的一些网点,特别是居于奥运核心区域的,将来有些会转成中行正式的网点。而临时性的网点,与运动员中心、新闻中心无异,奥运结束即撤,所以不存在大量消化“奥运后”服务问题。 《当代金融家》:我们也不妨算算奥运收益。人们能够联想到的就是品牌提升。全世界都知道中国银行,是品牌的扩张;而这次看到您在中国银行百家社区欢乐行活动中乐此不疲,是致力于借奥运良机进行品牌的深化? 赵世刚:社区行活动,可以使大家了解中国银行的雄厚实力,我们也借机将一部分相关产品和服务进行了展示。明年我们在这些方面宣传的力度会相当大,几乎是每隔两个星期就有一场活动,要把奥运银行合作伙伴的荣誉用足。走进不同社区,我们会了解不同人群的不同需要,特别是高端客户的需求,这对我们未来进一步发展私人银行业务大有裨益。 我们还用心于产品的延伸。例如奥运卡,就是银行卡的延伸产品。这其实也是一个技术产品的创新。与奥运赞助商客户国航、一汽联手做奥运卡,我们本来就是很好的合作伙伴,现在业务量更是大大增加。奥运让我们不断创造商机。 事实上,奥运对我们业务的直接带动力很大。我们通过招标拿到了很多项目,比如像北京地铁十号线,还有为奥运配套服务的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中国银行都有大量投入。 《当代金融家》:现实的收益呢?到目前为止,似乎还没见到有人详细揭示。您一直在表达要做“好银行”的愿景。 赵世刚:必须做“好银行”。中国银行是上市公司,因此必须要为股东创造价值。其实,奥运最直接的贡献就是直接的利润。 其实,在和奥组委的合作上,我们已经取得了很多成效。比如北京所有的奥运场馆都是我们协助奥组委提供财务方面的服务,也就是说奥组委在北京各个场馆的财务经理都是中国银行派驻的。目前情况看,奥组委对中国银行的服务质量和人员素质还是非常满意的。我们现在已经派出30多位工作人员在奥组委协助工作,估计最高峰时要派出一百多人。 想想看,将来运动员从下飞机一直到接受访问、参加比赛,包括其他人员,成套的财务方面的管理,全部要由中国银行来协助奥组委提供。 还有一大项内容也少有人揭示,就是所有奥组委的奥运赞助和整个奥运的运作经费都由中行来帮助他们打理。因为涉及资金很多,需要去搞投资、去理财,让资金升值,当然不能让这些钱在账上趴着。 现在是协助奥组委做基础工作的金融支持,包括财务中心的建立,奥运赞助经费的管理、奥运经费的理财运作,再往后就是这些奥运经费的划拨、实施。从预算到决算,整个过程都由我们和奥组委密切合作。应该说,我们是全程、全面的财务顾问。至于收益的具体数额,目前还不方便说,但是可以想象。 《当代金融家》:这也是奥运留给中行的一笔现实和未来的财富,因为业务可以延续。 赵世刚:奥组委的金融服务也是按照一套程序和一套标准严格进行并审查的。奥运会就是我们积累经验的一个过程。将来国家也好,北京也好,再举行各种各样的世界体育赛事活动,谁比中行更有经验?将来我们可以在这个领域上大有可为。 《当代金融家》:奥运时刻,您会在哪里?说说您这位指挥员的指挥所方位? 赵世刚:我想我会始终在第一线,奥运会服务第一线,征求第一手意见,掌握第一手材料,比如新闻中心,运动员村、国际广播中心,比如奥组委的总部,更多时间我会在这些地方。现在的指挥系统比较畅通,随时有问题,随时可以走动。我的指挥所也应该是运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