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常规的警察署长 快品牌,打破“流程”



    依托互联网,品牌建设可以相当程度上跳出建立知名度、美誉度、忠诚度 “三部曲”的框架

   [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

  <品牌启示录>

  Google的品牌奇迹

  新媒体是一个产生品牌奇迹的沃土,在有关Google的一本书里,一位美国广告业的大师曾忿忿不平地说,Google是被一群完全不关心品牌的家伙们在领导着。但是,Google品牌的崛起速度和品牌魅力在全球都是数一数二的,用户与网站的关系已经远远超越了顾客和企业的关系,而是达到了“粉丝”级别,如同“玉米”之于李宇春。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新媒体的品牌建设规则和传统营销非常不同,如果说传统品牌建设是“三部曲”(知名度、美誉度、忠诚度)的话,在新媒体领域,则由于新技术的发展,已经可以为企业与用户之间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和体验,三个环节已经开始同步进行——当用户知道你(知名度)的时候,就要通过良好的用户体验、极强的网络黏性和个性化服务与客户建立深层的互动,用一种超越传统的速度达到忠诚度的建立。

  Google的品牌塑造没有走传统营销的路子,用户群体的增长并不是通过传统广告推广,而是通过企业的创新,给网民以不断更新的个性化体验来增加黏着度,而后“粉丝”们通过互联网所能提供的丰富功能,热情而高效的参与到Google的品牌传播过程中,这才是比传统品牌建设更高的一种境界。

  Google品牌成长的过程里,充分发挥了新媒体的特性。威汉环球伙伴机构董事陈一枬女士对《快公司2.0》记者提出在新媒体时代传统营销组合“4P理论”的变化——Product(产品)演变成Experience(体验),从过去卖产品到现在卖服务,进而卖体验;Price(价格)演变成Value(价值),要强调价值;Place(销售场所)已不再只是销售场所,而是通过一个什么样的Channel(渠道),让企业创造的价值与消费者互动起来;而Promotion(推广),将更强调“Peertopeer”——族群传播,口口相传。

  可以说,Google品牌奇迹般的成长过程,是对新营销组合非常好的诠释。

 打破常规的警察署长 快品牌,打破“流程”
  百度对Google的品牌之战

  无独有偶,Google在中国的竞争对手百度,也充分利用了互联网品牌建设的特性,在品牌快速成长期,向Google展开了一场品牌进攻。

  2005年百度在纳斯达克展上市,而在此之前,市面上流传Google将全资收购百度的不利消息,在美国华尔街,百度股票的承销商也不失时机地打出百度是“中国的Google”的概念进行路演,吸引投资者关注。百度方面认为,百度作为“中文第一搜索引擎”的概念遭到削弱了,百度面临的重要挑战就是——网民对百度的态度仍处在一个好工具的阶段,而Google则是一个有领导力的品牌。

  在中国市场上,两个品牌都在提供搜索引擎服务,怎样增进百度在消费者心目中的自豪感和体验,在中国市场上夺得品牌领导地位,成了百度增加市场份额,提高收入和盈利,应对资本市场压力的关键。为此,百度开始了一场“百度,更懂中文”传播活动。

  而百度面对的目标消费群(网民)是最难沟通的,因为他们使用互联网的习惯,很容易就会把广告的信息过滤掉,只会萃取对自己有用的资讯,在这种情况下,一切传统形式的广告对于他们来说,都是不起作用的。百度针对互联网传播的特点,做了一个颠覆之举,把病毒营销的方式引入了“百度,更懂中文”这个传播活动中,拍摄的系列小电影广告成为活动的最大亮点。比如网民们非常熟悉的“百度,更懂中文”之《唐伯虎篇》就是其中经典之作。

  这部片子的传播性价比是传统的电视广告无法想象的,从一些百度员工发电子邮件给朋友,和在一些小网站挂出链接开始,只用了一个月,就在网络上传播出十万多个下载点或观赏点。

  到百度上市的2005年底,已经有近2000万人观看并传播了此片(至今此片仍在传播),而且,这种沟通不像传统的电视广告投放那样夹杂在众多的广告片中,所有的观看者都是在不受任何广告干扰下观看的,观看次数也不受限制,其深度传播程度亦远非传统电视广告可比。

  在此基础上,通过强大的扩散效应,系列小电影广告延展到电视、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的报道当中。

  百度唐伯虎系列小电影广告,是中国首个真正意义上的病毒营销案例,零传播成本,却创造了当年接近2000万人次的深度传播奇迹。

  从2005年1月到2006年6月,在实施“百度更懂中文”品牌活动以来,百度的市场份额一路攀升,从2006年初开始突破50%,占领了中国搜索市场的半壁江山,并且对Google保持了22%左右的差距。

  <模式解读>

  打破“流程”的品牌建设

  可以说,依托互联网,品牌建设可以相当程度跳出品牌建设“三部曲”的框架,靠网络的个性化服务、网站黏性、快速的口碑传播之类新媒体特性,比以前更高效的进入建立顾客忠诚度的阶段。

  利用互联网实现品牌建设的同步提升,关键在于如何培养用户黏性(依赖度、忠诚度),企业增加互联网传播黏性的途径如图表。(图表:如何增加网络服务的黏性)

  赛迪顾问企业战略咨询中心高级咨询师秦晔对《快公司2.0》记者表示,在“媒体分流”与微利竞争时代,如果仍然按照知名度、美誉度、忠诚度分步打造品牌,无论是时效性还是经济性,都不能适应竞争的要求,因此品牌传播必须实现由“分步塑造”到“同步提升”的转变。

  在“大众传播”时代,品牌建设一般是先树立知名度,然后再塑造品牌美誉度,接下来再通过持续的电视广告、公关活动、产品使用体验等打造品牌。而在“媒体分流”和企业微利竞争的时代,随着新媒体的兴起,媒体受众快速分化,品牌建设要想在短期内取得突破,必须要在传统媒体、电子媒体等多种媒体进行投入,这无疑大大增加了营销成本;另一方面,竞争日趋激烈也使企业的利润空间一再受到挤压,企业已进入“微利竞争”时代。企业不可能耗费这么多资源和机会来分阶段打造品牌。

  品牌传播应讲究实效主义,多管齐下,各种媒体全面整合,同步建设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广告投入“节约化”、广告效果“最大化”。

  在品牌建设实践上,红牛饮料走的是一条独特的路线,作为运动饮料,红牛不仅赞助各类型运动,而且为喜爱各类型运动的人们建立专属网站,使专属网站成为特定运动主题的主要交流场所。红牛还召集品牌追随者,建设红牛能量俱乐部的网站,这里将聚集起各地的红牛爱好者,成为红牛品牌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

  其实红牛在全球范围内较少采用传统传播媒介,但对网络传播却相当重视。公司的网站报道全球范围内其所参与的各种活动,公司与合作伙伴们一起为每个活动建立独有的网络空间,以吸引对该活动感兴趣的人们,公司还特别创办一个网络电视台,有规律的报道红牛最新品牌动态。红牛利用网络的功能,将营销伸展到与网络相关的种种层面,以网络为载体,各个方向均可以以品牌需要的方式来寻求自己的影响。在利用新媒体方向的努力,红牛应该是网络营销中较为超前且较成功的企业。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40292.html

更多阅读

湛江人的本土品牌,你还记得吗? 英国本土品牌包包

不得不说,湛江的制造业曾经辉煌一时。很多品牌不仅在本土家喻户晓,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知名度,这两年,湛江有不少品牌也闯出了名堂,小编带大家来回忆下那些曾经名噪一时湛江品牌,欢迎广大网友继续补充哦!半球电饭锅半球放在第一是必须的,这是

快说,你还没告诉我沙漠风暴是什么呢 cf沙漠风暴

“啊!你醒了。”齐岳有些惊慌的回过身。闻婷的脸色有些冰冷,“又一个,你究竟有多少女人啊!就要离开了,居然还勾搭着,真不愧是麒麟血脉的继承者。”“婷婷,你听我解释,我和殇冰认识其实也是个巧合,其实,她也是个很可怜的女人。”闻婷没好气的道

工业品的定义 工业品品牌,是时候该重新定义了!

提及“品牌”两个字,大多数人脑海中都会掠过“VI形象”“影响力”“知名度”……这样一些碎片化的概念,但真要较真:品牌究竟是什么?恐怕没有几个人能说出个所以然来!这就导致中小微企业的品牌塑造和市场推广工作长期以来停滞不前,甚至经

豪车售后服务的挑战:一个品牌,两种客户

     车展,门庭若市,最热闹的莫过于豪华车展位。名车,佳人,光车骏马,衣香髻影。  上海国际车展, 也不例外, 豪华车品牌深谙“得中国者得天下“,以概念车、混合动力来博眼球树立形象,入门级豪华车,可是要是实实在在抢占市场的。豪华品牌

声明:《打破常规的警察署长 快品牌,打破“流程”》为网友我只土不豪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