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高洁 是的,你没有听错,就是卢森堡。那个面积只有2586平方公里,人口大概与上海青浦相当的小国卢森¬堡。在住惯了大地方的中国人看来,卢森堡“SmallisBeautiful”的口号看来更像一种自嘲,但是只要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在互联网上GOOGLE一下这个国家,你得到的结论,可能远不止“Beautiful”这么简单。 来自于卢森¬堡的胡润先生,在介绍自己祖国的时候骄傲地强调:是的,它是个小国,但是它的FDI(ForeignDirectInvestment)流入量2006年在世界前十名之列。听者无不讶异:这是真的吗? 与之相关的事实是,19世纪位于民族主义欧洲,伴随着农业以及贫困的卢森堡,如今已经成为当今全球多元文化世界的最大、最外向的金融中心之一。钢铁可能是这一辉煌的原动力。卢森¬堡强大的出口钢铁行业奠定了其经¬济金融立法的自由贸易基础。

钢铁铸就的发展之路 和迪拜的发展之路相当,卢森¬堡最初的起家仍旧得益于资源。1843年,卢森堡南部地区米耐特(Minette)铁矿石的发现为当地的工业化进程奠定了基础。此后的1877年,英国的钢铁工程师SidneyGulchristThomas撰写的《贝西默转炉的清理》出版,才使磷从铁矿石中提取成为可能,进而生产出优质钢材。这一技术突破促成了卢ɬ堡钢铁行业的迅猛发展。 卢森¬堡第一家钢铁厂于1886年投产,此后,卢森堡的钢铁行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20世纪大部分时期,凭借技术优势和开放贸易,钢铁行业成为卢森¬堡经济发展动力。直到现在,卢森¬堡依然生产300多万吨钢材。诸如上海金茂大厦及最新的环球金融中心,或者北京的新宝利大厦等标志性建筑,都是卢森¬堡钢铁技术与中国独创精神相结合的有力而持久的象征。 面向全球的金融服务 卢森¬堡的银行最初因钢铁而产生。卢森堡的首批银行均为19世纪风格的风险资本结构类型,旨在利用当时新兴钢铁和铁路工业。卢森堡最大的两大银行,即卢森堡国际银行和国家储蓄银行,均于1856年成立,用于为首批钢厂和铁路网提供资金。从那时起,更多的银行和金融机构进军卢森¬堡。当年参与19世纪新兴钢铁行业淘金的渴望,已经为立足于世界最具竞争力、监管最完备的金融中心的愿望所替代。 如今,卢森¬堡是世界第八大金融中心,其业务仅次于美国。这一成功主要归功于卢森¬堡大公国的国际导向和自由市场措施。卢森¬堡150多家银行和2000多支投资基金当然不会仅仅满足于只有46万人口的美国市场;它面向全球提供金融服务。 通过采取积极主动的政策,卢森堡提供了极具竞争力而又及其可靠的监管环境。银行可以采取快速的、经¬济的方式,开发新型创新的金融产品,在整个欧洲,乃至全世界销售。因此,两家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也已经在卢森¬堡进行积极运作,而接下来的几年中,金融领域的中国投资者必定收益颇丰。 以商业为本的务实政府,成熟的法律体制,社会稳定与和平,以及现代金融服务业的基石,这一切进一步促进了卢森堡金融中心的发展。但卢森堡显著的特点在于专业性和可靠性。资产管理、并购政策、信贷风险分析、国家法律的遵守以及会计准则,如果没有专业的培训项目和可靠的金融管理机制的支持,可能只是一纸空谈。凭借迅速调整和捕捉机会的能力,卢森堡现已成为投资基金跨境流通的主要中心,占有欧洲76%以上的市场。 2010年,卢森堡将参加上海世博会。世博会上卢森¬堡展览建筑将充分体现其“欧洲绿色心脏”的特殊身份,而在功能上,则力图让参观者们全面了解卢森堡,包括其不可忽视的投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