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2006年间,民企500强的入围门槛平均每年提升幅度约为44%。2001年入围门槛为营收总额2.97亿元,到2006年达到18.3亿元。值得关注的还有,民企500强盈利增长速度和盈利水平自2001年以来逐年下降的趋势,在2006年有所改变
六年之变
6年来,民企500强的规模不断扩大。2006年,民企500强的营收总额为26997.01亿元、户均53.98亿元,相比2001年营收总额4946.6亿元、户均9.89亿元增长4.5倍,平均年增长率为40.6%。 2006年民企500强资产总额共计18550.40亿元、户均37.1亿元,相比2001年资产总额4345.8亿元、户均8.69亿元增长3.3倍,平均年增长率为34.04%。 相对于2005年,2006年民企500强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9.75%,资产总额同比增长22.34%,企业经营能力获得显著提高。 从效益和效率看,2006年民企500强税后净利润总额达到1089亿元、户均2.178亿元,相比2001年净利润总额267.0亿元、户均0.53亿元增长3.1倍,平均年增长率为32.88%。 与往年利润增长速度低于营业收入和资产增长速度不同,2006年民企500强税后净利润同比增长36.91%,高于营业收入总额和资产总额的增长率。 在2001-2005年间,民企500强盈利增长速度和盈利水平呈逐年下降趋势,这一趋势在2006年有所改变。 2006年民企500强平均资产净利率5.87%,比2005年提高0.62个百分点。销售净利润率为4.03%,比上年提升0.21个百分点,是6年来首次出现盈利率上升;劳动生产率达到76.70万元/人,人均利润3.09万元,均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资产周转率在2006年继续提高,总资产周转率达到145.56%,比2005年增加8.2个百分点,相比2001年增加了31.7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达到218.37%,相比2003年增加44个百分点。由此可见,民企500强的资金运营能力和劳动效率不断提高。 三大因素提升盈利 分析民企500强盈利水平的提高,我们认为有三个因素:一是,2006年中国经济的整体快速增长,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均取得了较大增长;二是,民营企业自身正在发生的变化,民企500强正在实施产业转型,通过投资、收购兼并和国有企业改制等形式,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民营企业不断增多,企业附加值提高,效益获得提升;三是,民营企业通过提高自身管理水平,不断提升资产运营能力和劳动效率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率。 从行业分布看,2001-2006年的调研数据显示民企500强主要集中的地区是东部地区,特别是江苏、浙江两省。集中的行业主要是第二产业:纺织化学纤维制造,黑色、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建筑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等。 随着宏观经济形势的发展和民营企业自身的调整,民企500强的行业分布也发生着变化。2003年,黑色、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共48家企业入围,营业总额占比9.6%。而到2006年,该行业的入围企业数增至63家,营业总额占比16.68%、营业收入相对2003年增长3.28倍。 同样增长迅速的还有电气机械及器材线缆制造业和化学原料及化学品制造业,2006年收入分别同比增长51.23%、39.84%。 而前几年调研中一直位居第一位的纺织化学纤维制造业则相对落后,入围家数跌至第三位。2003年,该行业入围家数83家,营业总额占比12.6%。而到2006年仅有50家入选,营业总额占比降至9.08%。 此外,由于民营企业在连锁商场和大型商贸中心等现代服务领域的发展,批发零售业增长迅速,营业总额占比由2003年的7.9%提升至2006年的9.94%,营业收入相比2003年增长2.15倍。 劳动密集型产业依然是民营企业的优势产业,例如建筑业2003年仅有15家入围,营业总额占比3.0%。到2006年,入围数量增至58家,营业总额占比9.39%,营业收入相比2003年增长5.45倍。 从企业管理看,2006年度民企500强在组织结构、完善管理、自主创新等方面相比2005年均有了较大提升。 相比2005年,2006年500强企业总资产周转率由137.28%提升为145.56%、流动资产周转率由212.31%提升为218.37%、劳动生产率由68.37万元/人提升为76.70万元/人;通过ISO9000质量认证的企业比例由84.4%提升为86%,通过ISO14000的企业有252家;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的企业111家、中国名牌产品的企业118家,分别增加29和24家;14598项增长为17618项,高新技术产业企业也由210家增长为223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