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故事案例 管理故事
眼中只有骆驼 有一位父亲带着三个孩子,到沙漠去猎杀骆驼。当他们到了目的地时,父亲问老大:“你看到了什么?”老大回答:“我看到了猎枪,还有骆驼,还有一望无际的沙漠。”父亲摇了摇头。父亲以同样的问题问老二,老二回答说:“我看见了爸爸、大哥、弟弟、猎枪,还有沙漠。”父亲又摇了摇头。父亲又以同样的问题问老三。老三回答:“我只看到了骆驼。”父亲终于高兴地点了点头。 管理启示:
制定目标而能产生效果,秘决就是“明确”二字,成功的目标,必须是明确的。进一步说,目标要具体化、要量化。 对于企业而言,一个时期的战略目标必须是明确、具体的;对于一人团队来说,行动的目标也必须是明确的、具体的。只有这样,才能让全体成员明确下一步努力的方向,才能对全体成产生巨大的激励作用。有了明确、具体的目标,不管具体到哪一个阶段,也不管在实现目标的进程中遇到了什么意外的情况或问题,都能够使企业或者团队成员明了自己的工作任务和努力程度,并能始终保证组织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 哲学家、蚂蚁与天神 一位哲学家在海边目睹一条船遇难的过程。船上的水手和乘客全部溺毙了。他痛骂上苍不讲理,只因为一位罪犯正好乘坐这条船,竟然让众多的无辜者受害。 当他正沉迷于这种思考的时候,他发觉自己给一大群蚂蚁围住,原来他站的位置距离蚂蚁窝不远。这时,其中有一只蚂蚁爬到他身上并叮他一口,他立刻用脚踩死所有的蚂蚁。天神在这个时候现身,并用他的拐杖敲着哲学家说:“你既然都以类似上苍的方式去对待那些可怜的蚂蚁,难道你还够资格去批判上苍的作为吗?” 管理启示: 这一则寓言很生动地描述了两种有碍管理绩效的心态。一是:以偏概全;另一是:宽于律己,苛以待人。 我们对寓言中上苍及哲学家的作为,一定深不以为然。可是,一旦我们成为当事人时,往往也会不小心触犯了上述二项禁忌,例如:看到一位员工常常加班,另一位员工每次都准时下班,管理者常常以看到的景象,依照自己的思考模式来下判断,认定准时下班的员工配合度不够,工作不敬业…… 然而事实未必如管理者所看到的,有可能是常常加班的员工在上班时间打混摸鱼,工作未能如期完成只好以加班来完成;也有可能常常加班的员工,工作方式不对;也有可能是工作份量分配不均…… 所以,身为管理者必须时时提醒自己:勤劳上进的员工未必是合作性高的员工;试图取悦上司的员工未必能够胜任艰难的工作。 另一项管理禁忌:宽于律己,苛以待人。是员工最厌恶的主管类型之一,也就是管理者标准不一,不能以身作则,反而以放大镜来看待员工的行为,造成管理上的冲突,致使员工留下“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的心结,或者“上行下效”,毫无作为可言。这也是人性之一,身为管理者即是表率,言行要谨慎,当你拿放大镜看别人时,却放纵自己的同时,员工亦必定是拿放大镜来看待你,其中产生的冲突可想而知……
更多阅读
管理小故事-王永庆买大米 王永庆谈中国式管理
这几天都在忙着在网上参加清华大学举办的中央企业班组长管理培训,那么多课程,12月份就要考试进行资格认证,我都有点发蒙了,做了那么多年的管理,要是认证通过不了,多丢人啊。课程中有一个关于企业战略认识方面的故事,读完之后思考了很长时
安全生产管理小故事 安全生产小故事300字
安全生产管理小故事魏文王问名医扁鹊说:“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呢?” 扁鹊答说:“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 文王再问:“那么为什么你最出名呢? 扁鹊答说:“我长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
管理寓言故事:大树和芦苇
管理寓言:有一天,狂风刮断了大树。大树看见弱小的芦苇没受一点损伤,便问芦苇,为什么我这么粗壮都被风刮断了,而纤细、软弱的你什么事也什么事也没有呢? 芦苇回答说:“我们感觉到自己的软弱无力,便低下头给风让路,避免了狂风的冲击;你们
管理寓言故事:演说家
管理寓言:有一天,演说家得马得斯在雅典演说,没有一个人认真地听,他便请大家允许他讲一则伊索寓言。人们一致同意,他开始说:“得墨忒耳和燕子、鳗一起同行。他们来到了一条河边,燕子飞走了,鳗潜入水中。”讲到这里,他便再不讲了。人们问他:“
聊斋志异 郭生 管理的“是”与“非”——《聊斋志异》郭生故事的启示
国务院年初批转了《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与其说是低收入群体的福音,不如说是在挑战所谓不可逾越的市场配置资源红线,给企业的用人自主权、分配自主权等管理权限带来巨大的冲击,挑战了之前的管理观念,使人颇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