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机舱前部的方寸天地,如何成为航空公司新的竞技场
作者:《环球企业家》沈霄戈 出处:2007年10月上总第142期
一定出乎你的预料—尽管全世界最受瞩目的飞行器A380今年九月初在香港维多利亚湾的低空飞行表演引来无数赞叹的目光,但对首次来到香港的亚洲国际航空展来说,A380的光芒却被意外掩盖。 最有竞争力的挑战来自国泰航空那个全面升级的头等舱。在这架往返于香港和伦敦的波音747-400客机上,精于游艇内部设计的英国设计顾问公司DesignQ带来了一个完美的机内空间:17英寸高清晰电视、可调节的扶手和按摩器,来自意大利HFElectronics的顶级咖啡机研磨的天空味道,是你在地面永远尝不到的。当夜晚来临,座椅可以翻转180度瞬间变成拥有舒适床垫、棉被和“上海滩”牌奢侈睡衣的空中卧室。 事实上,不仅是国泰,包括新加坡航空,阿联酋航空等在内的亚洲同行们,都极力将航展变成一个难得的机会:它们得以展示自己头等舱和商务舱上登峰造极的技巧。 其实,近年来,航空公司开始着意刻画自己的新角色:精英俱乐部组织者、豪华餐馆或奢侈品销售商。现在,就连头等舱屡遭诟病的中国国际航空公司也费心地为头等舱和商务舱安排全聚德烤鸭和哈根达斯冰淇淋、奶酪。 对航空业来说,宽广的天空成了日益狭小的利润空间的绝妙讽刺。“80%航班收入来自20%旅客”的公认定律正在形成不可抵挡的影响力。在飞行时间长、机票利润高的长途国际航线上,坐在头等舱和商务舱里的20%的乘客将决定游戏参与者的最终命运。 为此,真正的争夺战在头等舱和商务舱内展开了。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投入了6.88亿元,对远程宽体运输机的头等舱和商务舱进行改造,这15架飞机需定期从北京、上海飞往法兰克福、纽约、洛杉矶和旧金山。为了渲染改造后的效果,国航特意制作了一些电视广告:在头等舱和商务舱放平身体倒头酣睡的图像,仿佛向高端商务旅客发出的动态请柬。 与此同时,几乎所有期望在中美航权开放后拿到新航线的美国航空公司,也在做类似举措。美国航空将全部47架波音777型飞机商务舱座椅全面升级,已于8月初正式投入飞行。美联航正斥资数亿美元对两种豪华客舱进行改造,首批国际商务舱和头等套舱将于今年秋天同时投入使用。 在这场面对奥运会、世博会契机的新较量中,长期拥有优势的美国公司首次感受到中国同行的挑战,作为国家航空公司和2008年奥运会航空客运的合作伙伴,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开始学习如何主动争取高端客户。而根据波音公司的最新预测,未来20年中国商业航空市场可能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市场。为此,国航不得不加快追赶的步伐。 不过,座椅的舒适度、电视的清晰度,以及餐饮、娱乐等多重服务质量的提升并非决胜的全部要素,本质上,典藏美酒和特色餐饮不过是些可被复制的“奇技淫巧”,真正的较量在于对商务旅客心理诉求的深度揣摩。 由于工作性质的特殊性,这个以公司高层管理者为核心的群体对时间安排的要求相当高,在飞行起落时间上,偏早或偏晚的时间都可能成为不利因素。起降的机场区别也会是他们重要的考量因素,显然,那些规模大、距离市区近的机场会成为航空公司的争夺焦点,而占有单独时间段也会带来极大优势。另外,针对飞机晚点相当普遍的情况,能否及时、周到地安置乘客才是真正俘获人心的管理细节。 事实上,商务舱内的酣战已经上升到运作模式层面。目前,大西洋两岸正出现一种全新的“全商务舱低价航线”挑战传统模式。在主要商务航线上,华盛顿的MAXjet和伦敦的Silverjet航空公司的新做法已经将商务舱的市场价格压低了50%-75%。而且,相对于三舱(头等舱、商务舱、经济舱)兼顾的传统模式,它无需很高的客座率就可达到收支平衡。 无形中,高端航空市场正在作出更细的划分:中小型企业、中转旅客以及大公司的普通职员们—那些既不想过于破费又不想被困在拥挤经济舱中的“挑剔”乘客,已经成为航空公司们极力要讨好的理想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