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与精力管理 管理你的精力,而不是时间
■文/方伟 销售部的张部长今年37岁,已经结婚并且有了两个孩子。由于最近处于销售旺季,每天工作时间都在12-14个小时左右。他越来越感到精疲力竭,无法同时兼顾家庭和工作。没有时间照顾家庭,让他感到十分内疚。并且,他的睡眠质量急剧下降,更是没有时间去锻炼,也不十分注意平时的饮食。即使他抛开了其他很多事情,仍然感到时间不够用。 这是一个特殊群体的普遍现象:他们必须拼命地工作,一为延续职场生命,二为变身“小资”甚至“中资”而努力。在很多企业里,管理者既要履行管理者的职责,同时又是具体事务的执行者,往往要从企业忙到家里,从正常工作日忙到假期。 在工作之余中,他们经常会感到睡眠不足且疲惫不堪,感到和家人待在一起太短,感到没有足够的时间吃饭和锻炼身体,但是,用于工作的时间却在不断地延长。调查显示,九成多管理者需要加班工作,近五成的管理者表示“经常感到体力透支”、“有较大的精神压力”或“有明显的慢性病”。 然而,不断延长工作时间,不可避免地会损害身体、精神和情感,从而导致了工作投入程度的减少、精力涣散,使员工更容易离职以及造成医疗成本的增加。并且这些征兆在管理者和领导者中间更容易出现,作为领导者的你是否已经感觉到为了保持已有的成绩,不得不逼着自己更加努力,甚至是到了快要崩溃的程度? 造成工作时间不断延长的原因是时间的有限性,每个人一天都只有24个小时的时间,问题多了,时间总是不够用的。而精力则不同,可以通过养成一些好的日常习惯,来源源不断地补充精力。因此,精力不会像时间那样有限,如果利用得好,就可以有能力迎接更加严峻的挑战。 精力——提升绩效的关键 从工作的角度,精力被定义为一个人工作的能力,人的精力起源于四个层面:生理、情绪、思维和精神。那么如何使一个人能够拥有源源不断的精力呢? 从组织的角度上讲,我们需要将从员工身上不断地获取,转向对员工的不断投入。这样,员工就会受到激励,从而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工作当中去。员工需要认识到精力耗尽的信号,这样当需要补充精力的时候,就可以及时地进行调整,而不会因过度消耗精力对工作造成不良的影响。 要补充精力,我们需要养成一些简单的日常习惯——如,改变就寝时间、晨练、散步等,这些习惯的改变能够显著地提高组织的产出:例如,能够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改善客户关系、提高员工的投入程度,且能提高员工满意度。学会如何补充精力,就能够很好地保持个人的工作效率和绩效。 现在很多组织都明白了对员工的技能、知识和能力进行投资的道理,却很少有组织对保持员工的工作精力进行有益的投入。事实上,对员工精力上的投入能够更好地发挥员工的工作水平,使员工能在有限的时间能够有更高的工作水平和更持久的战斗力。 身体——生理层面的精力 我们首先需要关注精力的生理层面。营养不充足,缺乏锻炼和睡眠时间不足,没有足够的时间休息,这些使人们处于亚健康的状况,同时会削弱人们控制情绪和集中注意力的能力。然而,许多高级管理者并没有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而是无休止地追求其他的一些需求。 很多管理者为了节约时间,都有一些不好的习惯,如不吃早餐,忽略对别人的感激,对一件事情过于执着,不喜欢运动等等。从表面上看,这样做你的确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工作当中去了,但是,实际上你却面临着潜在的能量赤字,反而不利于工作的持久和高效率,因此,我们需要改掉这些不良的习惯。 接着,我们需要养成一些好习惯,从而有利于复原生理层面的精力。比如我们可以每天晚上按时睡觉,同时适当延长睡眠时间;或者改变就餐习惯,如可以少吃多餐等。这些在生活习惯上的细小变化能够很好地提升我们的精力,并提高我们的工作绩效。 另一个方法是在工作间隙进行简短但是有规律的休息。比如我们可以离开办公桌去干点别的事情。因为,有生理学家指出:每90—120分钟,我们的身体会经历一个从精力充沛到精力衰竭的周期。在这个周期的末尾,我们的身体需要一段时间来恢复。 当我们开始坐立不安、打瞌睡、感到饥饿或者注意力分散时,这预示着我们进入了精力衰竭的时期。但是大多数人往往忽视了这些精力耗竭的信号而继续工作,这样做反而会使得我们身体内所储存的精力日渐减少。 基于复原精力的目的而进行短暂的休息,能够使我们获得了更高、更持久的工作绩效,而复原的质量远远比其所花的时间更重要。如果你在恢复期内真正地离开了所做工作并去干其他的事情,比如,去和同事聊天、听音乐或者在办公楼内四处走动,那么你在诸如几分钟这样短的时间内恢复许多精力也是可能的。 情绪——提升精力的质量 当人们能够更好地控制其情绪的时候,不管所面对的外部压力有多大,他们都能很好地改善他们的精力的质量。因此,人们一定要知道在不同的工作时间段他们的情绪怎么样,并且这些情绪是否影响到他们的工作效率。大多数人已经意识到当他们感觉到拥有积极情绪的时候,他们有更好的工作表现。反之,当感到的是消极情绪时,他们不可能有很好的工作表现。 如果不能随时补充所消耗的精力,我们就很难维持长时间的积极情绪。当面对堆积如山的任务和意想不到的挑战的时候,人们易于陷入负面情绪中。这时,人们会变得烦躁不安,同时也会感到焦虑和不安全。这种精神状态使人们的精力衰退,并且引起人际关系的紧张。 此外,对外界的应激性反应也使人们不可能清晰地、理性地、深入地进行思考。只有当管理者意识到哪些事件会引发他们负面情绪的时候,他们才能更好地补充精力。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摆脱负面情绪的习惯就是深呼吸。慢慢地呼气五到六秒会使我们放松和恢复,从而减轻压力。 同时,作为管理者,我们也应该帮助下属员工走出持续的压力,帮助其恢复精力。一个有助于培养下属积极情绪的方法就是表达对其的欣赏。比如,我们可以利用下属进行月度报告或者就餐时表达对下属的赏识或者关心他们的生活,而不是一味地强调他们的工作职责或是批评其工作表现。这样,下属往往就会具有更好的工作绩效。 当你拥有积极的情绪的时候,能有助于自身或是帮助他人补充工作中所消耗掉的精力,这样在工作中就能带来更高的效率。 思维——精力的焦点 许多管理者将同时处理多项任务看作是工作中不可避免的情况,但实际上同时处理多项任务却大大降低了工作的效率。因为这种工作方式会导致精力分散,产生的副作用会让管理者付出高昂的代价。
在同时处理多个任务的时候,如果我们频繁地将精力从一个任务转移到另一个上,则完成工作所需要的时间可能会延长25%,这是因为当我们转换到一个新的任务时,我们的思维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新的任务,在这段适应期当中,效率是很低的,而频繁地转换工作任务时,我们则会遇到更多的适应期,从而降低了工作的效率。 但是,如果我们全身心地投入一项工作90到120分钟,然后进行休息,再重新全身心地投入到下一个工作中,这种方式将更为有效。虽然可能最后完成多项任务的时间相同,但是,采用后面这种方法所消耗的精力则明显减少。 要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从“求快”中摆脱出来,养成一种井井有条的好习惯。有再多的事都不用着急,不要因为事情多而去想着同时干几件事情,但同时也要做好计划,因为有研究表明,除非有意识地为所需要完成的事情做计划,人们始终倾向于到最后时刻才匆忙赶完工作。 因此,作为管理者,一个有效方法是在每个晚上计划好第二天所需要完成的工作,排出轻重缓急,这样做可以使工作更有效率,同时也更减少临时决策的精力和时间上的损耗。 精神——精力的内涵和目的 当人们认为其日常工作和行为具有极大的价值或者认识到工作的目的性的时候,人们就会对其表现出更积极的精力和更坚强的意志,从而加大个人投入的程度和效率,将精力最大限度地运用到工作当中去。 遗憾的是,工作中很多任务都是高要求和快节奏的,这种使得员工没有时间关注工作的意义,许多人仅仅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根本不将目的作为自己精力的潜在来源。事实上,只有当人们意识到他们工作、生活和习惯的价值的时候,源源不断地补充自己的精力,从而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和满意度。 第一,要尝试发现工作中你所喜欢或擅长的方面,当你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你会觉得是一种享受,感觉就不会这么累了,同时效率也会高很多。 例如,一位资深的管理者认为他最不喜欢的活动是阅读枯燥的报告,他最喜欢的是用头脑风暴法去创造新的战略。意识到这点以后,这位领导者找到一位喜欢处理数据的人来处理报告,而自己只需要每天听取他简短的口头报告。因此,这位领导者每周就有充足的时间同组织中最有创造力的人举行战略会议。 第二,将时间和精力投在对你重要的事情上。比如,家庭和事业哪个应该放在前面,是每个管理者都会遇到的问题,但是当我们将时间合理地分配到事业和家庭上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原来这两者并不矛盾,愉悦的家庭气氛可以让你一天的工作中所消耗的精力得以很好地补充。 第三,要找到自己的核心价值观。现代生活的快节奏使得大多数人都几乎没有时间停下来去问自己他们想得到什么以及他们更想成为什么样的人。结果,很多外部的需求支配了个体的行为,让人们一直处于疲倦、茫然的状态。我们可以通过问自己问题,从不经意间揭示自己的核心价值。 比如,如果你觉得小气的让你很不舒服,那么慷慨很有可能是你的核心价值之一;如果你讨厌别人粗鲁的行为,那么很有可能礼貌是你最看重的。 管理你的精力 下面是一些精力管理的原则,运用这些原则可以很好地改进员工的精力: 组织的支持 要让员工有充足的精力投入工作,只有得到组织的支持时才会更好地起作用。众所周知,并不是所有的管理者和企业都认为,员工个人的精力的补充会带来更好的、更持久的工作绩效。为了达到成功,要能使员工更有精力地投入到工作当中去,我们需要来自高层管理者的支持和帮助。 要真正做到让员工有时间、有条件来补充精力,需要组织制定相应的政策、积极地进行一些组织实践以及对组织文化加以变革。比如一些公司已经建立起专门的休息区域,让员工能够在工作之余有规律地进行放松,从而重新获得精力;也有的公司向员工提供健身房的会员卡作为福利;又如有的公司将早上8点到9点之间定为无会议区,以确保人们至少有一个小时完全免于会议。 个人良好习惯的养成 正如文中所提到的,我们需要养成一些良好的习惯。比如,每天晚上按时睡觉,同时适当延长睡眠时间;或者改变就餐习惯,如可以少吃多餐;在工作间隙进行简短但是有规律的休息;保持积极的情绪,合理安排和计划工作等等。那么我们如何知道自己在哪些方面需要改进呢?通过下面一个测试,我们可以了解自己的情况。 今天,员工和组织之间的内在契约是彼此都尝试着用最快的方式从对方那里获取更多,但这是一种相互不信任的弄巧成拙的做法,最终,组织和个人的劳动都只能以精力衰竭而告终。员工不断地感到压力加大,组织被迫花费时间和精力来培训新员工以替代那些即将离任的老员工。 我们期望的组织,应该能够投资于员工生活的所有维度来帮助他们建立和维持他们的价值,这样,因员工精力的提升则会给组织带来更加多的回报,最终,组织和员工两方面都在价值层面上得以增长。
更多阅读
《ATF反恐》我第一次聽兩大女主角竟然是爭男二陳展鵬,而不是爭男 陈展鹏主演的电视剧
《ATF反恐》陳展鵬有陳茵薇+蒙嘉慧,三人激烈的三角戀愛故事,RON只是暗戀者,男二陳展鵬竟然搶盡男一RON的風頭。卓羲名字寫第一,既然他經理人聲稱是「擔正男主角」,那我就尚且給他的賜名字叫「炮灰式擔正男主角」。這個感情線的鋪排,只會
营销启示:顾客要的是占便宜,而不是便宜货
我相信很多人都知道这句话,这句话其实由来已久,应该说是点出了营销的精髓。因此,在品牌定位和定价上,值得我们所有营销人员思考。从购买角度思考,顾客买东西是买的产品的价值,而不是产品本身,是买的需求,满足自己某一方面的需求,但价值这个
不是这样的人 中国转型靠的是柳传志这样的人,而不是靠周小川
经济的发展和转型一定是新产品、新技术、新企业淘汰老产品、老技术、老企业的过程。如果我们用货币政策刺激总需求,使每个企业家的东西都能卖出去的时候,就一定会延缓和阻碍这个淘汰的过程,然后就不断复制出新的产能过剩,一定是有害于
消费者洞察 消费者需要的是洞,而不是钻头
在营销管理学科中,有一个形象比喻:消费者需要的是洞,而不是钻头!这句话就像“警示名言”一样在随时“敲打”企业经营者们的脑袋。因为企业习惯了生产“钻头”,并且想尽一切办法来提高“钻头”的质量和品种,降低“钻头”的成本,然后把“钻
中小企业管理流程 中小企业靠流程而不是“领导”来管理
眼看市场危机四伏,招几个高学历、在大企业做过的人才来“管事”,能不能提高效率、改善管理?我们的好多企业就在这个问题上搞不明白。招几个“好领导”来,结果发现,产量可能确实上去了,但是成本上升得更快! 因为,真正吃你成本的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