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组与茶有关的财富故事。
复活失传多年的名茶雾里青是为了再续中西文化的百年姻缘;把西湖龙井打造成特色茶宴是为了打造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的完美结合;在炒作陈茶成风的市场上只卖真普洱和新普洱,是为了坚守茶能带给人们健康的文化意识…… 这群中国商人用一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开拓精神,借助情感与智慧的力量,在创造着大笔财富的同时,身肩道义与责任,大力继承茶的传统文化,创新茶的现代意义,诠释茶中蕴藏的丰厚人生,为社会反映茶经济、传播茶文化贡献着毕生的力量。 “雾里青”与“哥德堡号”的世纪情缘 清明时节雨纷纷,正是新茶好季节。几年前的清明前后,在盛产茶叶的安徽池州,出现了一位神秘的老人,他手里拿着一小包茶叶,自称是稀世珍品,非要把它推荐给一个人。 神秘老人的“雾里青” 清晨,雾气初散。安徽天方茶业集团董事长郑孝和出差刚回来,办公室里就来了一位“不速之客”。 郑孝和对于当时的见面记忆犹新:“他说郑总您好,可把您等回来了,我足足等了一个星期。”郑孝和望着面前这位素未谋面的老人很是纳闷,而老人接下来的一句话更把他弄糊涂了,“他说我给您介绍一种茶,一种最好的茶,可能是您从来没有喝过的。我一听不以为然,心想我是专门做茶的,有什么好茶我没见过?” 碍于老人等了自己一个星期的情面上,郑孝和没好意思把老人拒之门外,正好也看看老人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这位不速之客,其实是安徽农业大学茶业系的詹罗九教授。他从包里拿出一个铁盒,小心翼翼地取出一小撮茶叶,放在杯里冲泡。不一会功夫,一股兰花的清香飘溢出来,伴随着一缕白色的雾气缓缓上升,久久不散。詹教授让郑孝和凑近闻闻:“他闭上眼睛深深地闻了一口,嘴里不断地说花香,野花的香气,好茶、好茶。” “当时我感觉十分震惊,这茶果然是好茶,清香扑鼻。我把茶杯端起来仔细观察,看到茶叶一根一根地竖在杯子里面,上下浮动,与黄山毛峰或者其他茶根本不一样。”郑孝和迫不及待地尝了一口,顿觉满口清香。 看着郑孝和一连串的举动,詹教授确定自己没有找错人:“他说鲜爽,连续讲了三个‘鲜爽’。我说鲜爽只是开始,接下来是什么感觉?他答,回味好,有回感,甘甜,好茶。”郑孝和的回答令詹教授眉开眼笑。 “哥德堡号”的“雾里青”重返人间 一个教书的老人,怎么会有如此上好的茶叶?郑孝和不禁疑窦丛生。但是,让郑孝和更加惊奇的是茶的名字,叫雾里青。詹教授告诉郑孝和,它的来历与200多年前轰动欧洲的一起沉船事件密切相关。 1738年,在欧洲瑞典哥德堡,有一艘远洋商船“哥德堡号”建成下水。“哥德堡号”是当时瑞典最豪华、造价最高的商船,被称为瑞典造船史上的杰作,曾多次沿着海上丝绸之路往返于欧亚大陆,一次航行赚取的利润相当于当时瑞典全国一年的国民生产总值。每次返航,“哥德堡号”都会满载着来自东方的珍珠、香料、丝绸,茶叶归来,而茶叶中最为珍贵的就是雾里青。 “雾里青带到欧洲后,价格昂贵,和珠宝价格差不多,只有皇室贵族的人才能喝得起。”詹教授道出了雾里青的珍贵。 但是7年以后,也就是1745年,满载着货物的“哥德堡号”在返航途中不幸触礁,沉入海底,与这艘豪华商船一同沉入大海的,除了满船奇珍异宝之外,还有好几大箱贵重的茶叶——“雾里青”,从此这种茶中极品渐渐失传。 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郑孝和越听越惊奇,他不明白既然雾里青已经失传,怎么又在200多年后重现在詹教授的手中? 其实,为了雾里青的重返人间,詹教授研究了整整二十年。 “80年代中期,我一直在大学里教茶叶课程,有一天看到一条消息,说‘哥德堡号’打捞上来了,而且在船上发现了雾里青茶叶,当时我赶紧查阅了这种茶叶的相关历史资料。”詹教授娓娓道来。 为了雾里青,詹教授走遍了大江南北所有的茶叶产地。经过无数次的研究,他终于掌握了雾里青的制作工艺,让失传的雾里青重见了天日。 “雾里青”的原产地就在身边 詹教授的这段经历令人肃然起敬,对于他为什么千辛万苦来找郑孝和,詹教授有自己的说法:“我想要将这个茶叶推向市场,就必须找一个商人或者一个企业合作。出于这个动机,我最后决定找天方茶叶集团的郑总。” 其实,詹教授找郑孝和合作,不仅因为郑孝和是有名的茶商,更重要的是雾里青的原产地就在郑孝和的茶叶基地里。 “一开始我并不相信我的基地里有这种茶。老人家笑眯眯地肯定,说是在我的基地上面,海拔一千米以上的野生茶树里,他说你没去过,你去了就知道。”郑孝和有些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决定和詹教授进山探个究竟。 很快郑孝和亲眼证实了詹教授说的话:“我们找到了一千米以上的灌木丛,真的看到了野生茶树,茶树个儿高芽叶壮。我一直在努力让自己相信这是真的。然后老人对我说,这就是雾里青,我来找你就是为了开发这种茶。” 凭着商人敏锐的直觉,郑孝和意识到这种茶叶里蕴涵着巨大的商机。 “如果能把雾里青恢复,不仅能在国内高端市场一炮走红,而且很有可能重新打开欧洲市场,对于天方集团来说,将会产生很大的利润,同时也会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因为我们恢复了一种历史名茶。”郑孝和坦言当时的想法。 说干就干,郑孝和开始着手开发雾里青。为了保证品质,他聘请詹教授为技术顾问,手把手地教工人制茶。雾里青需要经过抖、带、挤、甩、挺、拓、扣、抓、压、磨十般手工工艺,总共37道工序才能完成。成型后的雾里青还要进行手工分捡,剔除叶片,只留一片青翠多毫的嫩芽。 当第一批雾里青制成之后,詹教授非常满意,茶叶的品质完全符合他想要的标准,可郑孝和感觉有点遗憾:好茶应该配好包装,最理想的就是能跟“哥德堡号”上的包装一模一样。但原包装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呢? 郑孝和花了几个月的时间,把当时的历史资料翻了个底朝天,没有找到任何有价值的线索。随着新茶上市的时间一天天逼进,股东们劝郑孝和赶紧推出雾里青,他们认为:“消费者并不知道当年的包装,我们完全可以根据现有的市场包装,赶紧把茶叶销售出去。” 郑孝和却坚持自己的想法:“要想恢复雾里青茶,包装一定要按当年一模一样做才有意义,如果不一样,开发的茶就不能算是成功。” 费尽周折找到了旧包装 想要还原两百多年前的包装确实不易。詹教授给郑孝和提供了一点线索,据他考证,当年装雾里青的应该是青花瓷瓶,但具体的样子还不清楚。为此郑孝和专程去景德镇寻了个遍,但没有任何结果。眼看新茶上市的日子一天天临近,郑孝和寝食难安,突然,一个电话不期而至,让他欣喜若狂。 郑孝和没想到这个电话是正在瑞典出差的市旅游局局长打来的:“他说我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我现在不但在瑞典,还站在‘哥德堡号’这艘古商船上面。我问他那个‘哥德堡号’古船不是沉没了吗?”
局长给郑孝和一解释,郑孝和兴奋不已。原来,早在二十多年前,瑞典就打捞出了“哥德堡号”,为了纪念这艘具有历史意义的商船,他们花了10年的时间,完全按照当年歌德堡号的样子,打造了一艘仿古商船“歌德堡3号”。更让郑孝和激动的是,在仿造的哥德堡号上,竟然陈列着200多年前盛雾里青的青花瓷瓶的原件。
而比找到原始包装更让郑孝和高兴的是,他与复制“哥德堡号”古商船的瑞典东印度公司联系后得知,“歌德堡3号”将在2006年踏上复航中国之旅,重走当年的“海上丝绸之路”,郑孝和立刻提出了与对方合作的想法。 “我有一个强烈的愿望,等你们的船来到中国的时候,希望能把一百坛雾里青赠送给你们,重温当年的贸易友谊,也希望借用‘哥德堡号’,把雾里青再次运到欧洲,帮我们扩大宣传。”对方对郑孝和的提议很感兴趣,但表示必须实地考察后再做决定。 为了这次复航之旅,瑞典东印度公司专门在上海成立了办事处,就在上海办事处派人来天方集团参观的前一天晚上,郑孝和激动得无法入睡,一闭上眼,脑海里就浮现出把雾里青送上古船的情景。但是,对方能认可自己的茶叶就是当年的雾里青吗?郑孝和心里没有底。 验证“雾里青”的真实性 在焦急的等待中,郑孝和终于把瑞典商务经理杨努迪克盼来了。他一坐下,郑孝和就连泡了四杯雾里青,教他先把碗盖在碗口上滑动几下,闻闻香气再喝。 喝了一杯茶后,郑孝和紧张地看着杨努迪克的反应:“他半天沉默不言,最后问了一句,怎么证明这个茶就是雾里青呢?”只见他从包里拿出当年从“哥德堡号”打捞出的雾里青原茶,跟郑孝和的雾里青反复比较,郑孝和没有想到,杨努迪克是有备而来。 “他说这是两百年前的茶,这是两百年后的茶,你说是雾里青,但不能做检验,怎么才能证明它是真的雾里青呢?”郑孝和一时答不上来,急得手足无措。正在这时,詹教授打破了僵局,只见他拿出收藏的古徽道地图,向杨努迪克讲解当年“雾里青”茶的运送历史。 “我说从古徽道开始,到江西的赣州,然后到广东的南巡,南巡再下北江,到了北江顺水而下,茶叶就到了广州,这就是当年我们运送雾里青的商路。”詹教授详细地讲解着。 看到地图,杨努迪克紧锁的眉头稍微舒展了一些,他仔细地查看每一段线路,并反复跟詹教授核对当年运茶的细节。郑孝和在一旁看着,心提到了嗓子眼。 喝过茶,对比了茶叶,研究了地图,杨努迪克还是没有完全相信。他说他也去过云南、福建好几个地方考察,郑孝和虽然能拿出地图资料,但是怎么能证明地图上的运茶线路就在这里呢?为了彻底打消对方的顾虑,郑孝和一拍大腿,说:“跟我走!” 郑孝和带着杨努迪克来到了蜿蜒崎岖的徽商古道。郑孝和介绍说,那时产于大山里的雾里青名茶,就是由山民们沿着这条古徽道挑出山外,装上竹排,顺着古老的秋浦河漂流到长江码头,取道上海或广州,最后辗转登上“歌德堡号”运到瑞典。 为了进一步证实徽商古道的运茶史,郑孝和又把杨努迪克领到古徽道旁的一座茶亭前,郑孝和指着茶亭对杨努迪克说:“你看茶亭上面的碑刻,是乾隆年间留下的,至少有几百年。可见古徽道至少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郑孝和的良苦用心没有白费,至此,杨努迪克完全相信了郑孝和的雾里青是真品。 “雾里青”终于运往欧洲 就在双方准备签订协议时,上海新闻晨报的一则消息让合作暂停。 “那天,杨努迪克见到我的第一句话就说出事了。他说新闻晨报头版头条说,瑞典酝酿来中国大举贩卖中国的文物。”杨努迪克对报纸把他说成文物贩子的事情非常生气,一怒之下决定中止与郑孝和的合作。 “他说我们不能接受你的茶叶,即便你的茶叶送过来我们也会倒到海里去。”郑孝和听得一头雾水,原来,之前郑孝和看中了一栋年近200岁的老屋“翠屏居”的消息传开后,媒体蜂拥而至,不报道郑孝和给欧洲商船送茶叶的事,却把焦点转移到他买老房子欲赠送给外宾的事情上,纷纷指责郑孝和是卖国贼,这让郑孝和始料不及。 “这种痛苦没有人能理解,我本来是一个积极向上的企业家,结果却变成了一个奸商,一个坏人,一个负面的形象。”郑孝和苦不堪言。 詹教授在一旁开导他:“不管怎么样,只要雾里青与这次上海的哥德堡号活动合作成功,随便他们怎么议论都行。” 詹教授的话给了郑孝和勇气,他相信自己并没有做错,不应该因为别人的误解放弃自己的赠茶计划。他想,只要将雾里青送上“哥德堡号”,让古茶重返欧洲市场,最后一定能够获得人们的理解。 于是,他给杨努迪克写了一封长信:“我写得十分诚恳,我说其实我们之间很有缘分。你们花了20年的时间,自发地把古商船复制起来了,而我们也几乎是在同一时间用了20年的时间把雾里青开发出来。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都是为了恢复当年的辉煌。所以我希望大家能够珍惜这样一段贸易友谊,珍惜这样一段姻缘。” 最后,瑞典公司终于和郑孝和达成了书面协议。2006年9月3日,池州市市长在上海将一百坛雾里青茶赠送给“哥德堡号”仿古商船。古茶与古船再次联姻,在欧洲引起了巨大轰动,“雾里青”在200多年后终于又盛名重现。 郑孝和的雾里青在欧洲每公斤卖到五百多欧元,但由于产量很低,销量有限,获得的财富其实不多,但郑孝和并不在意,他认为复活雾里青的意义并不在于它有多大的市场,真正的价值在于:雾里青再一次登上“哥德堡号”并重返“海上丝绸之路”,从而让久为失传的中国古茶和一艘沉没了的欧洲古船,在相隔两个世纪后,得以再续前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