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模式的本质 “高通模式”的本质



     业界流传一句话:“一流企业定标准,二流企业做品牌,三流企业卖技术,四流企业做产品。”从这个意义上讲,高通毫无疑问是一流企业,是3G标准的领导者和移动计算时代的产业领袖之一。高通的成功是有目共睹的,业界将这种成功归因为“高通模式”,那么什么是“高通模式”,它从哪里来,欲往何处去,本文试图对这一系列问题进行进一步探讨。

  “高通模式”的特殊性

  高通公司是一家制定了3G通信标准,并以输出标准、收取知识产权使用费而获利的公司。通过分析其收入构成和利润结构,不难发现高通模式的这一特征。

  高通主要由四个业务部门组成,2012财年高通技术部门、技术授权部门、无线&互联网部门营收依次对应88.59亿美元、54.21亿美元、6.56亿美元,三者占比分别为59.2%、36.2%、4.4%,第四个部门战略方案部门主要从事相关专利技术和产品的投资和收购,并不直接产生收入。

  去掉不足5%的无线&互联网部门的销售收入,公司收入来源只有两个:芯片设计和专利授权。高通技术部门(QTI)是一家高通公司全资附属独立运营的无晶圆芯片(Fabless)子公司,请注意,高通技术部门只设计不生产,拥有无线领域最全面的芯片组合。高通设计的芯片不仅集成了高通的硬件和软件,而且从100多家合作伙伴中获得了交叉许可,降低了客户的知识产权成本,并将业界的知识产权纠纷降至最低。高通技术授权部门(QTL)的营收主要包括两个部分:许可费(Licensing,固定收费)和版税(Royalty,按销售额的3-5%收费)。目前全球有190家终端设备厂商作为高通的客户,他们和高通的业务关系有两种,一种是向高通技术授权部门缴纳专利许可费和版税,主要向终端设备厂商收取专利授权费用,当然终端厂商可以选择直接向高通CDMA技术部门购买芯片组。

  从收入结构看,似乎是高通技术部门占大头,但从利润结构看,高通的专利授权部门毛利率高达90%,是公司真正的摇钱树。以2011财年为例,当年专利授权部门的营收占全公司的36.5%,但税前利润占公司的比重高达69.5%。这说明高通公司利润的主要来源是靠卖“标准”而非卖产品。

  “高通模式”的这种盈利模式可以通过与其他著名公司的对比更加一目了然。

  在美国,来自专利许可的收入只有1-3%,像高通公司这样手握这么多标准坐地收钱的公司几乎是绝无仅有的。不仅如此,出卖其专利技术许可的公司都只占少数:1/5的欧洲公司、1/4的日本公司和1/7的美国公司出卖其专利技术许可,这个潜力还很大。不过这个市场的增长速度在加快,据统计,1990年到2009年间,版税和许可费收入的国际贸易每年增长9.9%,同期国际商品贸易只增长6.5%。“高通模式”或许可以代表一种未来的发展趋势。

  既然“高通模式”如此赚钱,为什么单单高通公司能够做到,而其他绝大多数公司做不到呢?

  “高通模式”的由来

  高通公司是一家位于美国加州圣地亚哥的无线电通信技术研发公司,创建于1985年。高通公司的第一个产品和服务包括OmniTRACS卫星定位和传讯服务,是一个为运输市场而设计集群通信技术、广泛应用于长途货运公司和专门研究集成电路的无线电数字通信技术,譬如维特比解码器。该工程源于一项和AirTouch物流公司的合同,该公司受到洛杉矶移动能力不足的问题的困扰。以OmniTRACS卫星系统为基础,1990年,高通设计了第一代基于CDMA技术的基站。一开始基站不可靠,许可技术只卖给Nortel公司,并将资金用于持续改进基站的交换技术。两年后,高通开始生产CDMA手机、基站和芯片。

  CDMA是一种怎样的技术呢?为什么高通要自己孵化移动通讯全产业链,集电信运营、基站、手机、技术开发和服务等多个环节于一体呢?直到上世纪90年代早期,移动通讯还不普及,美国和欧洲都采取模拟信号标准,也就是2G标准。模拟信号移动电话体积大,最轻的重量也有200-300克,信号不稳定,容易掉线,单色显示屏,电池不耐久。同时,无线服务很贵,双向收费,而且不太安全,容易被克隆盗号。在2G和3G标准之间,一种被称为2.5G的技术在持续改进,这些发明的趋势是更小、更耐久、更好的用户界面、联网、信号不间断、声音质量提高、服务费用降低、短信服务、更多的机型选择和服务方案。上世纪90年代后期,CDMA vs. GSM vs. TDMA之间展开了一场技术圣战,就谁能带给消费者更完美的体验展开竞争。最终,高通领导的CDMA联盟胜出,成为了后来的3G标准。

  高通是cdmaOne(IS-95)标准商业化的先驱,CDMA是一种将模拟信息转化为数字信息的技术。上世纪90年代早期,在其他企业专注于语音信号传输的时候,高通的工程师就预见到人们将通过移动电话做更多的事情。为此,高通用TCP/IP协议在战略上对芯片进行了移动接入的数字化改造。1993年,高通最早在一次产业会议上演示了通过CDMA传递数据包的技术,被美国电信标准协会确立为标准,这就是cdmaOne(IS-95)技术标准的诞生过程。在此基础上,高通发展了CDMA2000和WCDMA,这些都被划为3G标准家族。CDMA也得到许多新型电信运营商的认可,特别是韩国政府,更是斥巨资投资CDMA市场,高通迎来了高速发展的3G时代。到2000年,全球CDMA用户突破五千万。值得强调的是,3G标准并不是单指高通拥有的一组专利,而是由100多家企业组成的各种专利的复合生态系统,技术开发商、设备制造商和运营商等都是利害相关者。高通手握全球CDMA 10-20%的核心专利,渗透所有3G通信标准的底层,是3G时代的最大赢家。

  取得了标准的领导权之后,高通一步步地卖掉了非主要的业务,手机部卖给了日本京瓷,基站部则卖给了瑞典的爱立信。即使是最核心的芯片技术,高通也是只研发不生产。在聚集于知识产权技术标准的同时,高通也使自己经历了从重资产到轻资产的蜕变。这才形成了与众不同的“高通模式”。

  “高通模式”的未来

  现在看来,“高通模式”是鹤立鸡群的,但未来是否会长远呢?如果说它成功地构建了3G生态群落,那么,在未来的4G、5G时代,高通还会长时间领跑吗?

  首先,我们来了解高通生态群落的特征,简单地说,这是Snapdragon硬件+BREW软件开发平台。高通是世界上最大的移动芯片制造商,占据该市场48%的份额,它的Snapdragon芯片在120种智能手机和平板上运行;为了建立生态系统,高通与移动制造商、运营商和软件开发商以及服务商等全产业链合作:高通为技术开发商提供了BREWSDK(软件开发工具箱),为设备制造商提供了应用平台和端口工具,为电信运营商提供了控制管理平台——BREW分发系统(BDS)。在高通主导平台中,高通得到了高额的知识产权转让费,技术开发商、设备制造商和电信运营商则通过BREW平台,进一步强化了自己的市场地位,芯片公司和手机终端公司同样也从3G的高速发展中分到一杯羹。

 ppp模式的本质 “高通模式”的本质
  在移动终端领域的激烈竞争中,苹果iOS、谷歌的安卓和微软的Windows 手机三家操作系统的竞争愈演愈烈,在这些智能品牌的背后都离不开高通的硬件支持,绕不开高通已经占领的专利。在移动计算时代,高通虽然没有像PC时代的英特尔那样,把“Intel Inside”的标签贴在一切涉及到“计算”的产品上。而过去二十几年,高通所做的事情,则是一直试图让所有涉及到“通信”的产品,都采用高通的技术或者专利许可。

  通过系列并购,高通领导的移动计算平台还在继续扩张。它最近一次引人瞩目的并购发生在2011年1月5日,高通花费31亿美元收购了Atheros,这是一家在RF和混合信号半导体设计上具有技术领先优势的提供移动互联方案的供应商,包括手机、计算机等家用电子设备各种终端设备的联网。通过此次收购,高通将在移动互联方面提供更强的解决方案,加快移动手机、移动计算和电子消费品融合的趋势。

  但是,高通并非没有竞争对手,在后面紧紧追赶的广联(Broadcom)也随后发展出系列专利,以更低的许可费授予制造商,并对高通的专利提出挑战,为此,高通还付出了8.91亿美元的代价来平息双方的专利纠纷。高通的许可费率正在降低,手机制造商正在从高通的高收费转移到竞争对手比如德州仪器、广联、印度的Infineon。印度的Reliance和中国的联发科都在抱怨高通收费过高。中国企业试图通过自己的TD-SCDMA标准绕开高通的专利,更多的企业正加速布局4G业务。运营商们在LTE领域显示出更高的热情,在LTE/4G基带技术领域里高通要与英特尔、三星、NVidia、MediaTek等众多竞争对手竞争,可以预见的是,4G专利池比3G专利池要分散得多。

  从长期看,高通的芯片部门将不得不直面英特尔的挑战,芯片只是高通3G标准的副产品,但却是英特尔的核心业务,在移动芯片市场,英特尔晚了一步,但未来移动计算已成趋势的今天,英特尔绝不肯放弃这块战场,英特尔在计算机和服务器市场则对生产厂商具有压倒性影响。它现在需要将产品移动化,凭借CPU结构、芯片制造和移动图表这三个优势,有人预测英特尔的移动芯片将在三年内超过高通。还有,苹果iPhone 5的双核A6中央处理器也是一份独立宣言。未来会有更多企业不依赖高通的专利。

  “高通模式”的本质

  引用一段《维基经济学》的一段话:“这是一个只有相互联系才能生存的世界,权力正在转移,一条新的商业规则正在出现:要么利用新的合作方式,要么被淘汰掉。未能掌握这些新的合作方式的人由于与分享、调整和更新知识以创造价值的网络隔绝而发现自身更加孤单。”

  高通的成功是生态系统战略的成功,为了实施这一战略,它起初孵化了2G时代的全产业链,从整个生态系统的相互联系中提升新的标准。在取得第一个技术标准之后,它开放地接纳其他模块上的技术标准,从而构建了一个CDMA技术大联盟。回顾历史,这已不是美国企业第一次在数字化标准上取得领先,1988-1993年,美国就在高清晰电视的标准之争中战胜了日本和欧盟的标准,这是一种以通用仪器的全数字系统为核心的专利大联盟,而且开放兼容地接纳了欧洲和日本的相关专利,让所有的参与者实现共生共赢;1996年,FCC准备发布新的高清晰电视标准是电视广播业、消费电子行业和电脑业达成一致得更广泛的协议。

  一个好的标准不是一夜形成的,更不是一劳永逸的,开放、兼容、持续的改进是标准生命力的源泉。只有那些在技术路径上不断持续创新的企业会在面向未来的竞争中继续保持网络效应的竞争优势,否则,经常只会昙花一现,成为产业演化和技术浪潮中的匆匆过客。

  电子技术与电信本来就有十分紧密的关系。1960年美国安装了第一台使用晶体管技术的电子交换机。从那时起,计算机和转换设备越来越取决于同样的技术变革。20世纪70年代的光纤电缆技术以及卫星通讯和蜂窝电话网络等无线技术的一系列突破,为数字化通讯开创了新的空间,成为了差不多与计算机产业同时飞速发展的产业群。高通公司正是抓住这样的产业机遇,对整个通讯产业的生态进行了升级改造,没有高通公司的努力,计算机产业和通讯产业的融合不会这么早。

  一些学者注意到信息产业组织的新变化,并用“模块化”来描述这种不同以往“大规模生产”的新的美国式生产方式。“模块化”一开始是一种系统工程术语,指的是通过每个可以独立设计的、并且能够发挥整体作用的更小的子系统来构筑复杂的产品或业务过程。模块化的定义虽然有些差异,但本质是一样的:强调模块的相对独立性和对系统的互动依赖性。哈佛大学产业研究专家切斯布鲁(Chesbrough,2003)认为,现代社会企业创新已由以往的封闭式创新模式进入开放式创新模式。

  模块化分工改变了钱德勒价值链“纵向一体化特征”。在IT领域,自IBM大型机市场的“纵向一体化”模式被打破之后,整个产业就分裂为相互联系的模块,但模块之间的共生耦合是单个模块发展的必要条件,模块之间的接口、代码和标准对于生态发展至关重要。

  从本质上讲,“高通模式”体现的是模块化分工的要求,不是单个企业或产品的标准,而是整个产业生态系统的标准。与传统寡头垄断的纵向一体化企业不同,高通采取了横向兼容模式,将企业的成功和整个产业的成功联系在一起。通过孵化全产业链积累的初始标准,高通将自己的专利组合当作整个产业前进引擎,引来了与之兼容的其他各种生物体的到来。“高通模式”是一个时代的引擎,依靠标准盈利的典范,激发了1.5万亿的大市场,引领消费者和企业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4081.html

更多阅读

高通S4系列架构 高通audio架构

AnandTech之前曾对高通新款四核移动处理器Snapdragon S4 ProAPQ8064进行过实际性能测试,其彪悍的表现令人刮目相看。现在,另一家权威硬件评测网站Tom’sHardware也考察了他们拿到的一套APQ8064移动开发平台,数据更为详尽,特别是加入了

高通三星德州仪器 ,为你解析哪种CPU更强大! 德州仪器

【高通 三星德州仪器】,为你解析哪种CPU更强大!只有合适的手机,没有最好的手机(喜欢的操作系统,外型,价格,硬件水平),cpu的性能只能给大家购机一个参考,并不等同手机的性能!-----------------------------------------------------------------

高通基带4g网络锁破解 反击高通幕后或为中国4G开路

      如今,国外硬件企业在中国都必需要面对另一个风险——反垄断调查。  日前,中国通讯工业协会旗下的手机中国联盟向国家发改委递交了举报高通过度收取专利费和搭售的商业模式损害中国手机产业的报告,据悉,国家发改委已经对此展

高通专利 专利收费严苛 高通面临72亿罚金

     被指长期专营“政府关系” 难挡各国反垄断浪潮  “随着中国LTE网络的部署,高通有机会销售更多智能手机芯片并获得更多专利授权费。预计在下一个五年中,公司年度营收和每股利润都能有两位数的增幅。” 高通CEO保罗?雅克布

中国扶贫模式亿利样本 “高通模式”的中国样本

     美国高通公司利用专利保护技术创新,通过商业授权助推全行业产品开发,近7年的收入达到830亿美元。这就是被称为依靠标准盈利的全球范例的“高通模式”。  近年来,不少中国企业有意或者无意地践行起了“类高通”模式,李歌就是

声明:《ppp模式的本质 “高通模式”的本质》为网友浅忆梦微凉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