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能吃苦、能创业”精神赢得先发优势的浙商,正面临着“创新活力不足”的烦恼。
文/陆炳劲何立
近日,浙江省中小企业局发布的《2006年浙江中小企业发展报告》披露,由于占经济主体地位的中小企业发展活力下降,导致浙江省竞争力出现下滑。浙江中小企业自身面临着发展困局。 创业活力减弱 报告认为,浙江创业活力减弱的表现主要有三方面:一是近几年,浙江私营企业创业活跃程度变化不大。二是新办私营企业及其创业者增长速度明显放缓。三是浙江中小企业尤其是小企业的创业成功率不高,主要表现是企业成活率和平均生命周期指标较低。 支柱产业关联度低 浙江一些支柱产业之间的关联度很弱,经营过度分散,企业间组织松散,缺乏密切的协作配套,没能形式产业链,从而导致市场抗衡力弱,生命力低。较多业主都是市场上热销什么就生产什么,什么东西赚钱多就干什么,往往急功近利,一哄而起,带有较大的盲目性,缺乏长远眼光。 品牌战略做得不深 品牌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综合实力和产品竞争力的具体体现。从浙江东阳来看,已有中国驰名商标4只,但相对于23000多家企业及个体工商户来说,这些就显得微不足道。浙江贴牌加工的多,自主品牌少。一些支柱产业、百强规模企业中还没有很好地培育运用自己的品牌。另外,企业对争创知名商号以及商标与商号的一体化运作还缺乏意识。 企业融资渠道狭隘 大量中小企业获得贷款的比例很少,且只能通过抵押获得贷款,还有不少中小企业的资金来源是以民间借贷为主。尽管浙江民间沉淀资本充裕,但老百姓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往往把资金用来营造“安乐窝”,不愿流向企业,导致企业借贷风险增大,成本增高。 管理粗放制度滞后 不少企业发展目标不明确,只求今天存在,就是为了多挣点钱,对加强竞争能力,创出名牌产品缺乏长远规划;管理制度不健全,有的不符合法律法规;不重视员工的教育,缺少企业文化的营造;工资分配不合理,只能风险共担,不能利益共享,员工的生产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缺少专业技术人才,仅凭老经验办事,企业效率严重打折;投资创业意识不强,技术设备更新滞后,产品档次低,市场销路窄。 劳动用工矛盾突出 目前中小企业劳动用工不足,尤其是一线的熟练技术工更为缺乏。据数据显示,单是宁波用工缺口就达13万人。而从东阳人力市场上调查,往年能保持90%以上的上岗率,今年有的企业还不到60%。企业的需求与求职者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农村乡镇中的企业招工因其交通不便,缺少文化娱乐设施,或者企业安排职工的生活硬件跟不上,职工子女就学得不到解决等具体问题,招工就显得更加困难。企业因职工严重不足而放弃订单的事时有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