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国企业家》调研部
企业不断在转变、进步之中,每一段历史都形成了根植于自身的经验,也形成了组织文化的一部分,好的企业一定是活在自觉的历史过程之中的
文/宁高宁
很多时,好的医生照料不好自己的身体,好的教师教育不好自己的孩子,很好的哲学家可以把人生意义给别人讲得头头是道,可自己遇到点烦心事也同样想不开。因为这些职业的知识在大多数人是身外之物,是工具式的学问,自己并没有活在里边,真用起来就很生硬,不自如。 真正能进入到心里的道理一般都是自己经历过的,自己悟出来的,这时候所谓学问变成了身内之物,可以应付万变自如。所以经历和历史就对我们很重要。学校里学历史的时候也是把历史当成讲给别人听的故事来学,但慢慢想想,才明白历史的过程不是一种故事式的知识,历史是一种态度,是一种方法。历史学家都可以把历史细节探究得很清楚,但有多少人能让自己自觉地活在历史之中呢? 企业的竞争环境往往使企业普遍的思维方式是向前看、发展型的,历史往往被忽视,特别是中国的企业,本来历史就短,变化就快,更顾不上回味历史。但现在看来,对自身历史的回顾、批判和提升是企业进步中最有力的方法,因为是自身的,不是别人加工过的,是最有体验的过程,一定最有心得,最刻骨铭心。这对于企业管理者作为个体,特别是企业作为一个组织都是最好的进步的营养。 我们常说某某企业把他们的历史保留得很好,有很好的企业历史的展室,看起来他们不仅是很用心地保存了历史的记录,更重要的可能是很用心地反思了每一段历史。企业不断在转变、进步之中,每一段历史都形成了根植于自身的经验,也形成了组织文化的一部分,好的企业一定是活在自觉的历史过程之中的。 企业在回顾自身历史时往往强调在过去多短的时间,企业得到了多快的发展。企业的健康发展当然是令人高兴的,但企业在成长中波折也是不可避免的,有波折的历史才是完整的,是每个企业学习进步中最宝贵的案例。如果企业历史被有意地修饰过而来证明管理者的成就,历史的意义就消失了,在某种程度上,一个企业对它的历史的态度与一个民族对自身历史的态度所产生的作用是一样的。 能从历史来看自身的企业才有长远感,自己才有平实和渺小感,遇到困难才有更多的坚毅。历史感会改变我们看问题的角度。 记得曾路经一座欧洲的小镇,镇边的山头上有座古城堡,500多年了;镇中心有座教堂,400多年了;镇里有个政府的小建筑,300多年了;还有个邮局,也有300多年了。而这些老建筑,现在的人们每天还在使用。我相信在这座小镇上生活的人,因为历史的熏陶,对事情的看法可能有很多不同。 (作者系中粮集团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