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湘源
股市跌势如潮的时候,却意外地听到一些地方的楼市涨声一片。当时笔者的第一感觉是,股市的今日正是楼市的昨日。第二感觉是,楼市的今天也将是股市的明天。 为什么这么说呢? 记得没有多久之前,楼市同现在的股市一样,到处都是一片的跌声。打折,打折,再打折,打折打得越多,市场越是恐慌。但在极度的恐慌之中,底部或者说阶段性的底部却似乎突如其来的就到了。 楼市股市,市异人同。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道理之一:恐慌即底。 恐慌者,怕的不是跌,而是跌不到底。其实,不是跌不到底,而是恐慌者心中没底。越是心中没底,越是觉得底的深不可测,越是恐慌,越是害怕。越是这样的时候市场越是会用急跌快跌大跌猛跌的方式来制造一种越来越大的恐慌,而在越来越多的人越来越恐慌的时候,其实往往也就是见底或者说阶段性见底的时候。在某种意义上,恐慌就是底部的标志。小恐慌见小底,中恐慌见中底,大恐慌见大底。 道理之二:恐慌是唱出来的,底部也是造出来的。 底部并不是技术分析分析出来的,而是人为制造的。技术分析只不过是一个图解的目标,一个让人相信和盲从的说法,一个帮助达到目标的工具。尽管表面上看,4000点,3800点都是说出来的,一说一个准,3500点还真给说了出来呢,但真正起作用的还在于人为的唱空唱出来的恐慌。空前一致的唱空,更容易制造出恐慌性的羊群效应。唱空并不需要太多的理由,莫须有的利空预期就是借题发挥的赶羊鞭。谎言重复一千次也就成为真理,利空预期只要反反复复地重复多次,不是利空也变成了利空,不是底部也可以造出个底部。 道理之三:机会总是属于有准备的人的。 有准备的人用脚尖探底,没准备的则一屁股坐地。用脚尖探底的开发商一触底就反弹,没等那些屁股坐地者从跌痛的感觉中反应过来,楼市突然就涨起来了。股市未来的情形,想来也不外如是。 前些日子,就有报道说,基金的仓位已经减持到接近60%的底线。可是,近日又有人澄清,说是他们的仓位还保持在70-75%。信谁?笔者相信这两种说法都没错。没错,基金减仓应该是个事实,非但减仓,而且有时还减得很猛烈呢,有的基金甚至已经减持到40-50%了,要不大盘会跌得那么凶?但是,无论是40-50%或60%的说法,还是70-75%的说法,说的都是点上的个别例证而非面上有据可查的统计,前者不能否定后者,后者也不能否定前者。 其实,只要不发生大面积的赎回,基金何须逃命?基金的减仓不无“逼宫”的意思,同时也诚如澄清者所言,也是为的调仓换筹。换言之,都是基金的主动行为。但散户在极度恐慌之下夺路而逃就不同了,他们付出的是“割肉割在地板价”的代价,得到的是跌成了八瓣的屁股和犹有余悸的心病。在“与其说是逃出了半条命,不如说卖掉了半条命”的情况下,谁还能那么潇洒地看到“跌出来的机会”并不失时机地去抓住这个“因祸得福”的机会呢? 基金脚尖探底和散户屁股坐地的不同,就在于一个是“软着陆”,一个是“硬着陆”。“软着陆”收获机会,“硬着陆”则收获恐慌。 也许,看清底部是一个不容易的事情,但是,在恐慌的时候探出脚尖应该不是太难。唯一的关键就在于找到“恐慌即底”的感觉。如果在特别恐慌的时候,想到的只是无助的绝望而不是重新再来的希望,那么,等待你的除了恐慌,还是恐慌。前一个恐慌是人家让你失望,而后一个恐慌则是你让自己无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