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6日,华南美国商会连续第九年发布了《2013年华南地区经济情况特别报告》。今年的调查结果显示,超过80%的受访企业主要向中国市场而非其他海外市场提供产品或服务,而六年前这一比例仅有46%。华南美国商会会长哈利说:“一个非常明显的趋势是受访企业的经营重点日益从出口市场向中国本土市场转移。” 未来三年对华投资料增40.8%
![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 八成美企转向中国内需市场](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20610135827314478.jpeg)
今年华南美国商会从其2000余家会员企业中抽样调查425家,其中美资企业占其中一半,中资企业占21%。在华经营10-20年的企业所占比例达到史上最高点。跟往年相比,今年的调查结果显示提供产品和服务的受访企业实现平衡。早期的调查结果显示受访企业大多向提供产品倾斜;但自2008年起,提供服务的企业比例开始上升。2012年,制造产品和提供服务的受访企业几乎平分秋色;而今年,提供服务的企业比例升至约60%,提供产品的企业则占约40%。 调查发现,虽然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企业投资多年疲软,但华南美国商会会员企业正逐渐走出阴霾,其投资预算呈现增长趋势。虽然受访企业2013 年的预算额仅略高于2012年的统计数据,但企业未来三年的预算增幅高达40.8%,2014年、2015两年的年均投资额料将达165亿美元。调查还发现一个新现象,很多受访企业预计未来三年内在中国投资新设施,而在2011年和2012年,受访企业更倾向于选择“扩大在中国的现有设施”。 哈利透露,该商会会员企业去年雇用的新员工人数超过69.3万。“华南营商环境具有竞争力,企业仍旧愿意为中国押上自己的‘钱袋子’。” 95%的受访企业表示企业已经实现盈利或将在未来三年内实现盈利。在表示“已经实现盈利”的企业中,有近40%企业表示尚未达到预期。哈利认为,这一趋势的出现源于中国国内经济正日趋成熟,国内外竞争日益激烈,早期进入中国就快速盈利的大好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尽管如此,在华投资的盈利水平仍明显高于世界上其他地区。 法律法规问题仍是最大挑战 有近90%的受访企业认为中国华南地区的营商环境“好/可接受”、“非常好”或“优异”。同时,有近47%的受访企业认为华南地区营商环境较过去12个月有所改善,但也有23%的受访企业认为营商环境恶化。 受访企业在选择目前和近三年公司发展的五项最大挑战时,“法律法规问题”再次名列榜首。哈利表示:“这清晰地表明,商界普遍认为中国仍需要继续进行经济改革和体制改革。”其余四项挑战分别为“本地竞争”、“人力资源成本增加”、 “缺乏专业人才”及 “缺乏合格人才(总体上讲)”。 当被问到几个试点城市“将营业税改为增值税将如何影响企业经营”时,52%的受访企业认为这将对企业运营产生积极影响,而19%的受访企业则认为会产生消极影响。 哈利说,政府的法律法规有时变化太频繁,而且缓冲期短,这让企业感到经商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加。政府在立法时应当广泛征集、吸收各阶层的意见,对其内容精心多次修改,增加透明度。他举例说,新劳动法修改过程就是一个典例,历经3次草案的大讨论,让企业有更多的时间来准备,企业对新劳动法的执行意愿也更高了。 哈利还建议中国政府可以考虑模糊甚至取消因企业成分不同而对外资企业产生的歧视性政策。 当被问到公司运营的外部挑战时,受访企业将“通货膨胀加剧”、“最低工资标准提高”列为公司未来运营的两大担忧。同时,有相近比例的受访企业认为人民币升值亦将对公司未来运营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中国应努力培育创新的土壤 今年是华南美国商会连续第五年发布《中国营商环境白皮书》。今年的白皮书对中国新一轮的经济改革十分赞赏,认为改革将刺激私有经济发展,激发中国大量小型企业的创新潜力。 哈利指出,中国还应当努力培育适合创新的土壤。他笑称,谷歌、苹果这些鼎鼎大名的巨头,当年只是一个几千美元起家、在车库里创立的小公司,如果在中国,它们可能会因为注册资金不足而无法领到营业执照。“注册一个.com的域名,人们才花十几美元,几分钟就搞好了。但要是注册一个.cn的域名,你算算得花多少钱、多少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