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热的利弊 企业家渴望“让生命深呼吸” —转型期企业家“国学热”透视



    文/张哲诚

  现代企业发展至今日,要实现新的跨越,已¾¬不能局限于“产(生产)、销(营销)、人(人力资源)、发(研发)、财(财务)”的学习,或者仅仅照搬“西方管理工具”。企业家开始“向内寻求”,重新追溯自身文化的源流,探求安身立命之本。他们拜谒孔孟之乡,闻圣人教诲;他们顶礼佛教圣地,悟拈花微笑。对国学传统的巨大好奇,正日渐唤起他们内心的渴望。

 国学热的利弊 企业家渴望“让生命深呼吸” —转型期企业家“国学热”透视
  “企业家要么是王者风范的雄狮,要么是厚重稳健的大象,要么就是强悍霸气的狼。难道企业家只能是十足的经济动物?”对此提出深刻质疑,并开始深入探索中华传统文化精髓、人文智慧,以及企业伦理之深刻要义的,正是一群业有所成的企业家。

  不久前,在上海一家幽静的ɬ林酒店中,来自华东各地的40多位企业家齐聚一堂,他们气定神闲,正神情专注地聆听国学课程。该课程不讲“市场”,不提“竞争”,专注“文化”与“修为”。

  他们是清华大学“人文智慧与管理哲学”总裁班的学员,学员的身份几乎都是一些大企业的董事长或总裁。这群人何以会在“言必称竞争”的商场环境下,主动亲近国学?

  “耕心”与“灵修”

  —让生命深呼吸

  敢为天下先的企业家们,利用前所未有的改革开放契机,推动企业成长了20多年之后,突然发现企业的发展速度已远远超过了企业家自身的发展速度。面对高速旋转的市场飞轮,他们不时产生晕眩之感,有时也觉力不从心,难以把握变幻莫测的市场。先觉者似已醒悟,企业的问题已¾¬不单是运营本身的问题,而是属于企业家自身的问题。

  俗话说,“一命二运三风水。”很多企业老总意识到,企业在前期发展得好,不是自己有本事,首先是基于社会变革的大好时机,整个历史潮流提供了让自己挥洒的舞台;其次是投身的产业正好处于高速发展期;再次是经营环境得天独厚。正如牛根生所说,做得不好是我的命,做得好是我的运。

  显然,在经历了创业期和成长期之后,企业持续发展的瓶颈已日渐凸显,势必得找到重新出发的新坐标。这时,外在表象的市场环境已不足以提供答案,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开始向内追问,自身以及企业的使命到底是什么?他们正试图回到最根本的哲学问题:“我”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到底是什么?“我”究竟要到哪里去?

  难怪,很多人忙碌一生,到头来发现所追求的东西并非自己想要的;企业家在商场中时常身不由己,生活被生意扭曲,生命被“异化”和“庸俗化”,变得不再是“自己”;当生命本然的自由被现实所“套牢”,便无法静心去内省,感觉很累却无力扭转,陷入无奈的外环中难以自拔;另外还得承受无穷的误解的打击,深层的孤独感难免时常萦绕内心。

  种种生存的“习惯”带来的生命的“不适”,令企业家们在潜意识中渴望游离于商场之外,进入生命本质的思考,修正被异化的神经¬,唤回本心。

  这便是近几年来,从台湾到大陆,“耕心”与“灵修”课程日益引起企业家高度重视的根源。授课老师主要来自国学领域的名师大德。清华大学“人文智慧与管理哲学”总裁班的高级顾问陈志云老师指出:“历史悠久的中华文化,已经提供了充足的精神营养和资源,以前之所以没有被善用,主要是因为人们每天行色匆匆,从早到晚忙着赚钱。”

  企业家们也深有感触:“不是没有思想,是没有时间思想,结果‘心’就出了问题。现在到了需要放慢脚步,放缓节奏,回返内心的时候。”

  如今,企业家们需要给自己创造一个环境和氛围,以沉静之心去思考平时没有机会思考的东西,以求“悟彻”。苏格拉¬底说,认识自己;亚里斯多德说,控制自己;耶稣说,给自己。说的都是一个道理:通过内在的省思寻求自我发现。

  《大学》中说,“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始终,之所先后,则尽道矣。”

  “先处理心情后处理事情”

  —转型期根本性再思考

  直面当下,世界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转型期。企业赖以生存、熟悉的东西慢慢用不上了,不熟悉的东西越来越多。“情况很紧急!”企业家们普遍感觉,瓶颈可能直接来自运营、人力资源、财务等具体问题,于是便忙于处理“紧急事务”。但结果却依然发现:活越干越累;钱越来越难赚;生意越来越难做。普遍误区在于,因纠缠于“紧急之事”,而忽略了“最重要的事”——内省!

  清华大学“人文智慧与管理哲学”总裁班特聘老师之一,香港佛教僧伽学院执行院长觉真法师说:“人,只有转向对自我生命的内求中去获得启悟。别人说未必是真理,即使是真理,也还需要通过你自身的验证。”

  企业家们已经¬发现,继续躺在麦克8226;波特所提出的“低成本”和“高差异”战略的竞争温床上,已¾¬无法高枕无忧了,对“低成本”和“高差异”的追求使企业正不断趋近于利润空间的边界。企业转型同样势在必行。

  于是,“蓝海战略”的概念一经提出便风靡全球,企业家们都向往着能从“人有我优”的红海,进入“人无我有”的蓝海。但经验告诉人们,“不熟不做”,产业转型谈何容易,当自己想到的时候,别人也都想到了,这个时代没有“傻瓜”。

  “所以产业转型是急不来的,否则就会乱了方寸。如果经不起诱惑,便很容易陷入投资误区,最后不但没能进入‘蓝海’,反而误入了‘死海’。企业对于今天的主营业务,明天的新兴业务,后天的种子业务,都得深入研究,从长计议。正所谓宁静才能致远,所以企业家非常有必要先处理好心境再去处理这些‘急事’。”陈志云认为。

  本土优秀企业的老总们,往往兼备眼光、气魄、赌性和悟性,眼光准,出手快,具有很朴素的商业品质。而当企业面临转型的时候,两个根本性的问题摆在面前:其一,为什么要做现在所做的事?其二,为什么要用现在的方式去做?

  显然,这不是“产、销、人、发、财”等职能性思考能够解决的问题,它需要中国老总们从哲学层面作根本性再思考,从人文智慧的高度去作整体性思维。沃顿商学院之所以能够超越哈佛商学院,其实正是整合式教学对职能式教学的超越。

  企业家们¾¬常性的困惑往往有两个,一是在战略层面;二是如何将战略转化为有效执行。即使企业家¾¬由对愿景和使命的追问而明晰了企业战略,下属如何去领会、领悟企业战略意图,如何有效执行,仍是企业长期面临的挑战,也是企业无形文化力的体现。虽然可以照搬很多操作“工具”,但同样的东西,别人得心应手,自己用却可能完全能不灵。作为企业文化的灵魂人物,企业家必须追问自身,能否为原本毫无生命气息的“管理模式”注入活的灵魂,让文化鲜活起来?这也对企业家的个人修为和精神境界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该国学课程班的很多学员看来,亲近国学,通过“根心”与“灵修”提升自我的修为和精神境界,几乎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企业家的本能选择。

  寻求“第三空间”的平衡

  —三天的超然

  “在这个特殊的氛围中,企业家可以得到精神、情感、心灵等多方面的满足和平衡,它是属于企业家生活和工作之外的‘第三空间’,即相对超脱的精神空间。借由这个空间,企业家也可以构筑一个良性的商业生态圈,以缓冲外界商业环境的冲击。”陈志云老师如此诠释这个总裁国学班的意义。

  毫无疑问,交往层面越高,活动半径越大,世界就越小,人的整合能力就越强越大。这就是良性商业生态圈的价值所在。该国学班同样也倡导,“交一流朋友,获一流信息,读一流书籍,做一流事业。”

  现代社会,企业家们最无奈的感受是:“工作和生活本末倒置”成为常态,赚钱本来只是生活手段,结果变成了目的,生活失去了平衡。清华大学“人文智慧与管理哲学”班试图令企业家在相对超然的“第三空间”中获得身心的平衡。

  “大家平时都忙忙碌碌,超然不起来,但是一个月如果能有三天,很超然地‘放下’一切,在三天里面达到平时无法达到的至高境界,即‘只做人不做事’的境界(第一层境界是‘不做人只做事’;第二层境界是‘又做人又做事’),那么这三天就非常了不起。”

  企业家们对每月三天的课程,也寄予了不小的期待。很多老总都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功底,进入这个班级,显然是希望更深层地感悟国学,在智慧和境界上得到提升。

  不能再拿着“金饭碗”去讨饭

  —中西贯通

  据国学班负责人介绍,除了定点授课之外,国学班还会采用“游学”的方式,组织学员们到山东曲阜、浙½¬普陀山、湖南岳麓书院等文化圣地参学,以同理心去切身体悟国学的源流及智慧。

  据资料显示,散布在美国各地的禅修中心已多达上千所。在欧洲,关于中国国学经¬典的教育也早已进入了大学的课堂。而在国内,从北到南,从东到西,企业家对国学的追逐,随着众多国学班的设立,也已初现端倪。

  可是,国学为什么会在中国沉寂了80年之后再度兴起?有专家认为,当下社会环境与五四前后有个共同特点:思想开放,西学东渐(西方管理理论近20年来盛行于中国企业界),人们反过来开始反思自身的传统文化,再次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希望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同时,去融贯西学,即“化西”。

  或许这还是国人的一个长远使命。对于相对务实的国学班而言,则更注重时代感的教学,以区隔于学院式的学术性研究。比如清华国学班,则从提升企业家人文智慧和个人修养的角度,提出了“审美情趣、鉴赏能力、修身养性、陶冶情操、根心灵修、返璞归真”的办学理念,并围绕此宗旨去设计一系列的课程和活动。

  企业家们已¾¬逐渐意识到,在这样一个多元化的时代,中西贯通很重要,但前提是先要对中国文化有深入的领悟,如果连自身的文化根基都没有搞通,拿什么去“贯通”和“化西”?所以补上这一传统文化的课非常重要。

  正如哈佛大学中国历史及哲学教授杜维明先生解读儒学之于日本、韩国的影响,是日本人、韩国人汲取了儒学的精神理念,将其融入本国的文化中,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化形态,同时也彰显出儒学的人文价值。

  众所周知的是,长期以来,中国传统文化更多作为“学术文本”被养在学院深闺之中,或者成为历代学者案头的“知识读本”。比如作为传统文化根基的儒学,其“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的责任感、人文情怀和终极理想,问古追今,有几人真正能够身体力行?它显然没能深入民间,成为真正营养国人生命肌体的活的养料。而如今,它却是人类向现代化和全球化演进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精神资源。

  陈志云认为,¾¬由企业家们对国学的广泛关注和深层需求,中国传统文化宝库有望被重新开启,并从象牙塔中走出来,走向民间,这对发扬传统文化的内在价值,实现其内在使命,具有标志性意义。“毕竟,我们不能再拿着‘金饭碗’去讨饭了。”

  人文智慧有助企业

  实现双重社会责任

  国学班的学员、成品策品国际集团主席林华则进一步从企业角度诠释了国学的价值。

  除了追求利润、守法纳税之外,林华认为企业还应该承担双重社会责任:一是关注企业之外的社会民生问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二是要关爱、培养和教化企业员工。而要有效推动此双重责任的实现,学习国学,提升人文素养则显得尤为重要。

  第二点常常被企业忽视。在林华看来,毕竟学校的国学教育很匮乏,企业应承担部分社会教化功能,企业家应像当年鲁迅那样,把“疗治人的心灵”作为使命。他认为企业家的最高境界应该是成为企业这所学校的校长,关爱员工,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引导员工承担更多社会责任,由员工再推及到家人,这样整个社会就能更加和谐。显然,这一切的前提,是企业家自身必须不断学习,提升人文智慧和素养。

  而我们希望,中国传统文化先驱们所“研发”的具有超前、非凡价值的人类精神“软件”,终将会在人类的社会生活终端“有效运行”。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41263.html

更多阅读

怎样隐藏自己的QQ账号,让别人找不到你 qq号码别人找不到

怎样隐藏自己的QQ账号,让别人找不到你——简介分享快乐是不是经常遇到加好友的时候出现“对不起,没有找到符合搜索条件的的用户。”连输了好几遍都一样,来回确认好几遍是正确的,为什么就找不到呢?觉得很诧异。今天我来给大家揭晓谜题,

《让生命精彩》高一级校歌合唱比赛简报 复旦大学校歌合唱

由著名诗人、词作家蒋开儒作词,著名曲作家李昕作曲的校歌《让生命精彩》高度概括了我校“和谐发展,卓越创新”的先进办学理念,浓缩了侨中大气、厚重的校园文化,显示了侨中人执著的向往与追求。为了弘扬校园文化,让高一新生领悟校歌意蕴,感

邹越《让生命充满爱》观后感 让生命充满爱观后感

今天下午,我看了一个令上万人感动的视频—《让生命充满爱》,邹教授从“爱祖国、爱老师、爱父母、爱自己”四个角度,将“爱”字诠释的淋漓尽致。邹教授问大家:“你们热爱祖国吗?”我们嘴头上都说热爱祖国,但是却没有太多的行动,当一个黑人

封面故事:丁武&杨婷——女儿让生命韵律更加动听

丁武&杨婷女儿让生命韵律更加动听统筹/侯宇 撰文/张琳 化妆/EBI发妆店雨时 摄影/白宇丁武一家三口的拍摄源于一个偶然的机会。那日,看到丁武和杨婷在微博上晒女儿的亲子照,一家三口其乐融融。尤其是看到这个有着深深的摇滚情节的男人,

声明:《国学热的利弊 企业家渴望“让生命深呼吸” —转型期企业家“国学热”透视》为网友不瞞情緒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