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深海的数据量之大前所未有
为数据所累的科学家们一直渴望获得大容量存储和“云计算”效能。他们拼命希望从中挖掘出更多,华盛顿大学海洋学家约翰8226;德兰尼就是其中之一。
德兰尼正在推进一个耗资1.7亿美元、被称为“海王星(Neptune)”的项目,它有可能成为数据密集型研究新纪元的原型。“海王星”计划于2007年启动,部署了上百英里的光纤电缆用以连接华盛顿州沿岸太平洋海底数以千计的传感器。传感器把海洋的各项数据传回岸上:包括温度、光照、生命形态、变化洋流、化学反应和海洋运动变化。麦克风则录制深海中各种声迹,从鲸鱼叫声到水下火山爆发。“海王星”会为研究人员提供从深海传回的海量信息,这将使人们的视觉、听觉等感官扩展到大陆之外的大半个地球。 “我们在‘陆地行星’上生活了很久,”在普吉特海湾附近建立了办公室的德兰尼严谨地说,“这便是探索‘海洋行星’的任务。”他把这个隐蔽的“行星”形容为存在着广泛关系的母体。鲨鱼、浮游生物、红潮、热喷涌——它们相互关联。而科学家如果能解开这些复杂的关系,就可以开始预测在海洋中的一些变化会如何影响天气、作物生长和地球上的生命。他大胆设想,到本世纪后半期,人类会计算出世界上海洋的数学模型,并且能够“管理”它们。“我们现在管理中央公园和国家森林,”他说,“以后为什么就不能是海洋呢?”为了把“海王星”的数据流转化为可预测的信息,来自不同领域的一组组科学家们将需要捕捉模型和数据之间的相关性。德兰尼说,为这一工作建立的实验室将成为“分布在全球各个地方的巨型的磁盘矩阵,就像Google一样。”换言之,和其他大型科学项目类似,海王星需要“云”系统。 德兰尼尚不知道“海王星”会选择落户哪片“云”。因为不用离开西雅图,就能有微软、亚马逊,当然还有就在自己学校里的Google-IBM联合“云”。在“云”上的工作由什么构成呢?是由图片科学家进行数据比较,然后提出无数的问题。从这个角度来讲,“云”科学很像Google的搜索。 作者:斯蒂芬8226;贝克(StephenBaker)翻译:赵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