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压力骤增之下,青啤、燕京、华润均加速扩张
侯隽/北京报道
“这啤酒不是春节前涨过了吗,现在怎么价格又涨了?”北京的赵先生日前与朋友到酒家吃饭,结账时发现卖前几天还卖5元/瓶的啤酒,变成了6元/瓶。 由于原材料涨价,啤酒行业去年底就掀起涨价风潮,青岛啤酒从今年1月1日起,正式提高了青岛啤酒部分品种的价格,平均涨幅在6%—8%左右。 燕京啤酒集团相关负责人在近日举行的“SOHU中国制造全国行”活动上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表示,此前燕京啤酒76个产品中,涉及价格调整的有5个,“下一步公司还将有一部分产品陆续提价,比如旗下的6种易拉罐产品,精装啤酒也还要再涨价。” 记者了解到,其他厂家的啤酒价格在春节后都又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调整,一位代理商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这次调价主要是瓶装啤酒,每件(箱装24瓶)涨了2—3元不等,还有很多系列虽然目前没有调价,正处于观望阶段,但有可能根据市场变化进行调价。 而在涨价的同时,各大啤酒厂商还开始跑马圈地,谋划新一轮的市场争夺战。 青啤:原料价上涨“吃掉”大部分利润 据记者采访了解,啤酒企业普遍表示,成本上涨导致了这轮颇具多米诺骨牌效应的价格上浮——啤酒生产涉及的原料、辅料、能源、运输等环节的成本价格继续攀升,导致国内啤酒企业计划进一步上调产品价格。 “原料价格上涨几乎吃掉了青岛啤酒2007年大部分的利润。”青岛啤酒总裁金志国对媒体表示。持相同“口径”的还有北京燕京啤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福成,他对《中国经济周刊》说:“从市场反映情况来看全行业都在调价,因为用于啤酒制造最重要的进口原料大麦和啤酒花价格都在成倍上涨,成本由原来的每吨170美金,上升到每吨400至500美金。” 我国是大麦的最大进口国,年购买量占国际贸易总量的一半,其中60%用于啤酒生产。此前,我国大麦最主要的进口国澳大利亚持续干旱导致啤麦减产,根据中国证券网统计数据显示,在2007采购年度,国外进口大麦价格约在170—200美元/吨,而到了2008采购年度,价格已涨到516美元/吨,涨幅接近两倍;啤酒花价格涨幅更大,直接从1万多元/吨,涨到了10万元/吨。 而且业内人士预计,啤麦价格将呈现持续上涨,而且原材料涨价后,每吨啤酒成本价格将上涨200元以上,而利润约在每吨100元人民币。国泰君安食品业分析师胡春霞认为,从2007年1-11月行业经济数据看,酒类市场总体形势依然保持高景气度,虽然大麦涨价给啤酒企业带来成本压力,毛利率下降,但国内几大啤酒商,如华润雪花、燕京、珠江、哈啤、青啤等啤酒企业在成本压力下开始在强势区域提价,预计2008年可能见到更多的啤酒产品提价。 营销专家朱玉增认为,经过垄断、并购等方式,目前啤酒市场已由几大企业分享,彼此有固定消费群体、终端渠道等,在此基础上,啤酒产品的价格调整有利于品牌价值。 他说:“调价有利于啤酒企业产品结构调整,啤酒企业会大力提高中高档啤酒的开发力度。不过啤酒企业涨价也不代表他们会放弃低档品牌市场,而是会采用品牌策略运作,重新布局。” 燕京:加紧原料基地建设 尽管原材料压力犹在,但燕京啤酒集团董事长李福成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无论市场如何变化,燕京啤酒将始终以“跑马拉松”的姿态和战略准备,牢牢地立足于啤酒市场第一集团军,“决不能跑出市场前三名之列”。 他认为啤酒属大众消费品,从2006年粮价上涨开始,啤酒成本已经开始增加,但是国内啤酒竞争比较激烈,同质化严重,所以为维持业绩和市场占有率,众多啤酒企业主要从产品结构和产品毛利率上做调整。比如燕京啤酒此前几年一直通过节能降耗、技术改进等手段来消化成本上涨的压力,同时燕京啤酒一直在调整国产原料的使用比例,并且支持国产大麦的基地建设,确保能够获得较低的采购价格。目前,燕京啤酒对于国产大麦的使用率已达七成。他透露,燕京啤酒计划在国内打造5-6家大麦原料基地,以应对国际大麦价格疯长。据透露,燕京啤酒规划的大麦原料基地两年后产能有望达到20多万吨。 根据2月20日燕京啤酒股东大会审议通过的决议,燕京计划定向增发融资18亿元,用于外埠12个生产项目的改扩建、新建。这是自2002年—2007年上一轮扩张后,燕京再次大规模扩产。据了解,燕京此次融资包括11个项目的投资,其中有13.2154亿元用于广西、湖南、广东、内蒙古、湖北、浙江、河北、四川、山西等地新增啤酒产能的项目投资以及企业的技术改造,3.2亿元用于新疆、内蒙古等地原料基地的项目建设,剩余的资金作为补充流动资金。按照燕京的计划,此轮扩产完成后,燕京将新增啤酒产能97.5万千升、麦芽产能15万吨,在2009年时完成啤酒产量500万千升的战略目标,比原定计划提前一年。 分析人士认为,由于目前啤酒行业并购成本已经比较高,而成本压力加大也促使啤酒企业很难出现某家企业独霸天下的局面,国内啤酒行业将进入以产能扩张为主的新一轮竞争。根据资料统计,燕京和华润雪花、青岛啤酒三大品牌占据国内啤酒市场40%以上份额,燕京借地理优势在大本营地北京市场的份额保持在80%左右。 青岛啤酒总裁金志国也认为,中国啤酒行业的寒冬已经来临。部分模较小、竞争力不够的企业将被淘汰,成为啤酒巨头整合的对象。据他推测,经过此轮整合,中国啤酒行业将形成4-5家大型啤酒集团,这些大集团将占据整个啤酒行业80%以上的市场份额。 新一轮外埠市场争夺战打响 据业内人士分析,国内啤酒行业新一轮竞争将主要在各大企业间展开,主要采用在竞争较弱地区圈地建厂的形式扩大产能,以产能扩大换取更多市场份额,以各自圈地为主,不会在核心市场正面交锋。国都证券食品行业分析师强系璧也指出,目前啤酒企业新建厂扩张产能的盈利周期比收购扩张盈利周期更短,企业将更多的采取新建厂房的扩张形式。因此,燕京啤酒、青岛啤酒和雪花啤酒都出台了相应计划。 据中金在线统计数字,2006年,华润雪花、青啤、燕京等国内前10大啤酒企业所占的市场份额为66.8%,仍有扩张空间。燕京啤酒集团公司提供的一项内部数据显示,外埠啤酒生产企业对燕京的利润贡献达到了60%以上。而燕京啤酒在北京的销售量和市场占有率虽然都很高,但大举在北京扩张其边际利润不高。 据燕京啤酒董事长李福成透露,燕京计划将优势市场竞争区域由现在的北京、广西、福建、湖北、内蒙古5个,增加到8个。但他不愿透露新增三个竞争区域的名称,外界猜测,考虑到燕京一贯采取“错位竞争”的方式,湖南、山西很有可能“入选”,因为这两个省份目前还没有特别强势的企业,处于群龙混战的时代,存在较大的机会。 国内另一家啤酒制造巨头青岛啤酒方面也有相应规划。青岛啤酒战略发展总部部长黄克兴曾表示,青啤的并购对象将是产能在20万吨以上、效益较好、符合市场布局要求的啤酒企业,重点锁定省会城市。 华润雪花大股东华润创业副总经理邝文谦也表示,该集团今年的资本性开支中40亿港元将投入啤酒业务上。据他透露,去年华润雪花收购的10家啤酒厂,令其总产能提升了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