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陈亮
未来10年3C融合等创新应用所推动的新兴市场,很可能是龙芯在微处理器市场脱颖而出的最大机会。
每年的这个季节,都是各家高科技公司粉墨登场,向外界竞相展示自家宏伟蓝图的时候。今年春季,中国的半导体市场尤其热闹,除了英特尔慷慨投出25亿美元兴建的大连芯片工厂项目之外,备受关注的中法龙芯合作项目也瓜熟蒂落。3月28日,中科院计算所与意法半导体(ST)在人民大会堂签署合作协议,龙芯2E和2F处理器将由意法半导体负责生产和销售,双方合作期限为5年。授权期间,意法半导体将向计算所支付入门费及提成,金额大约是3000万元人民币。对于一直生存在英特尔和AMD巨大阴影下的龙芯来说,全球半导体厂商排名第五(销售收入)的意法半导体的援手无异于一场及时雨。 好事成双,4月初,江苏梦兰龙芯产业化基地研发中心方面透露,“龙梦”电脑将在今年6月份进入批量生产阶段,龙芯的产业化终于悄悄掀开了新的一页。 牵手意法半导体 中科院牵手意法半导体可谓意义重大。“到餐馆吃麻婆豆腐,一般人关心的只是其色香味,而不会去问豆子是不是这家餐馆种的,豆腐是不是这家餐馆磨的。”在去年年底“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巡讲团的周年报告会上,中科院计算所所长李国杰这样比喻技术成果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关系。他认为,对绝大多数民用高技术,在开放的环境下,“完全自主的知识产权”既无必要也不可能。 这种开放的思路正是中科院同意法半导体达成合作的重要因素。与台基电、中芯国际等芯片代工企业不同的是,意法半导体拥有从设计、制造直到全球销售在内的完整价值链。因此,在与意法半导体的合作中,计算所可以获得多重效益。 首先是提高了龙芯研发者的自信心。对于一直渴望外界承认的龙芯来说,这种自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龙芯的设计技术被国外大公司有偿使用,说明计算所已具备在核心技术上参与国际竞争的实力。”在合作发布会上,李国杰一直难掩脸上的兴奋。 另一方面,此项合作还成功解决了龙芯的产能瓶颈。作为全球第五大半导体公司,意法半导体有着成熟的芯片工艺制造技术,此番在合作框架内的龙芯处理器将通过意法半导体的90纳米技术进行制造。意法半导体副总裁兼大中国区总裁BobKrysiak表示,意法半导体的64纳米技术已经准备好,并开始了45纳米技术的研究。“通过与ST的合作,龙芯2E的产品化进程将大大缩短,并拥有良好的市场潜力。” 对意法半导体而言,选择同龙芯合作,则有着更深的意味。虽然意法半导体并不否认龙芯的商业价值,该公司副总裁兼计算机外设产品部总经理GianLucaBertino表示,“龙芯系列处理器具备极高的性能和极低的功耗,非常适合各类应用。” 但促使意法半导体钟情龙芯的更重要原因,是潜力巨大的中国市场。意法半导体总裁兼首席执行官Carlo Bozotti表示,目前中国已经成为意法半导体在全球最重要的市场。2006年,公司大中国区市场销售收入达到24.9亿美元,占全球销售额的26%,较2005年增长16%,而市场平均增长为14%。 中国市场的重要性使得各路半导体精英的争夺战也日趋激烈。这些公司都意识到,要想在这块市场取得显赫的成绩,离不开当地政府的支持,AMD转让X86技术、英特尔投资设厂都有基于这种战略考虑的成份。而意法半导体选择本土色彩浓厚的龙芯和中科院计算所作为合作伙伴,亦是明智之举。aihuau.com 也难怪在谈到龙芯的商业价值究竟有多大时,CarloBozotti出言谨慎,“我们对于龙芯期望不是很大,也不期望它对我们的业绩带来大的增长。龙芯产品是一个很重要的应用,和一个很重要的项目。” 一旦龙芯成为意法半导体的政府公关战略的一部分,其商业前景也就蒙上了一层面纱。作为本土自主研发潮流的代表作,龙芯的借船出海战略恰逢其时,但精明的意法半导体不会将过多的精力放到龙芯上面来,要真正使龙芯产业化,关键还是在自身的努力。下一代龙芯 这种努力是多方面的,尤其是在技术层面,龙芯还要迎头赶上。在英特尔和AMD的双核、四核大战硝烟未散的时候,龙芯抛出了“16核龙芯3号处理器”的重磅炸弹。 这将是龙芯为了应对多核竞争祭出的杀手锏。龙芯3号将是龙芯家族的高端产品,它是一款采用65纳米工艺、拥有16个内核的高性能处理器,性能将达到每秒1000亿次运算。李国杰透露,在制定龙芯CPU发展战略时,计算所考虑了中低档嵌入式终端产品、桌面系统与高端嵌入式产品以及服务器三个领域,分别对应龙芯1号、2号和3号。 16核并不是龙芯的终极目标。龙芯CPU总设计师、研制组组长胡伟武在其《龙芯3号多核处理器设计及其挑战》的报告中指出,龙芯3号多核处理器结构特征是多平台并行虚拟机结构,第一阶段到2008年做8核~16核,第二阶段到2010年做32核~64核。“由于龙芯设计人员过去长期从事并行处理器的基础研究,在片上并行处理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所以中科院计算所有可能比国外更早推出16核的高性能通用处理器。”胡伟武解释说。 同以往的龙芯处理器不同的是,龙芯3号不光是多核化产品,而且它还将首次跨越雷池,尝试兼容X86系统,至少部分兼容。而在以往,龙芯只能运行Linux等非主流操作系统,这导致它远离了最为火热的大众市场。目前,“龙芯3号”即将流片,将于2007年下半年批量上市。 这就将战火直接蔓延到了英特尔、AMD的滩头。不过,龙芯同传统的X86两强交锋并无胜算,对于这一点,胡伟武也有着清醒的认识,“龙芯过早进入桌面市场并不是很合适。事实上,现在龙芯最多的应用并不在桌面。”龙芯3号,将主要面向服务器和高性能机应用,部分低端龙芯3号也可以面向部分桌面应用。4月3日,曙光公司总裁历军表示,高性能计算机曙光5000A将在2008年6月推出,这一超级计算机将明确采用16核的龙芯3号处理器。 留给龙芯的市场空间有多大呢?根据调研机构Mercury Research的数据,截至2006年第四季度末,英特尔控制着74.4%的微处理器市场,AMD则占据着25.3%,二者合计份额从2005年的99.3%提升到了99.7%。这意味着包括威盛、全美达、龙芯加在一起的份额尚不足1%。 要想同英特尔、AMD在桌面领域争雄,龙芯还要经历一个旷日持久的磨砺过程。在成本上,龙芯需要继续降低,这就涉及到生产规模的问题,江苏龙梦科技最先推出的“福珑迷你电脑”只有1000台的规模,价格只能做到1599元,李国杰则希望未来龙芯电脑价格能降低到1000元的水平。在产业链上,龙芯目前还缺少足够数量的本土IT巨头的支持,市场影响力不足。显然,龙芯的成长烦恼才刚刚开始。 机会显然不在传统意义的PC身上了。“CPU会到处都是,PC只会占一个部分。”威盛全球总裁陈文琪认为。眼下,威盛已经决定剑走偏锋,向便携式移动终端UMD进军。未来10年,3C融合等新的应用将推动全球IT行业的巨大变革,在新兴市场将会出现新一轮的大战。这很可能是龙芯在微处理器市场脱颖而出的最大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