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海洋
中国经济持续28年高速增长,带来了消费结构、产业结构的变化,而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变化,则为包括风险投资在内的投资者提供了机会。
17.78亿美元!同比增长52.1%!2006年中国的风险投资总额刷新了风险投资进入中国10年的历史纪录,使中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获得风险投资最多的国家。中国风投总量的不断上扬,可以借用南宋诗人姜夔的一句诗"梅花竹里无人见,一夜吹香过石桥"来形容其上升之顺畅。 经济结构变革引发创投浪潮 风险投资来到中国不过10年的时间,却超越了日本、西欧,是什么让风险投资钟情于这块土地?机会多、风险低、回报高无疑是表面的原因。深层的原因,则是逐步参与国际经济竞争后,中国经济持续28年高速增长,带来了消费结构、产业结构的变化,而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变化,则为包括风险投资在内的投资者提供了机会。 中国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变动,呈现梯级的特征。粗略的说,现在中国的消费结构在大城市中正由现代家电等消费品向汽车、住房等大宗耐用消费品及旅游等休闲消费过渡;在中小城市,则由食品、衣物等快速消费品向现代家用电器过渡;而在广大农村,依然是由温饱向小康过渡。中国的这种经济结构的改变与内部的梯级发展结构,从世界经济的发展看,可以持续到经济高速增长结束。华平投资亚洲公司董事总经理孙强曾说:"只有在经济结构的不断变化当中,创投人士才可以找到机会,资本找到最吸引人的投资机会。" 现在中国处于多数行业自由竞争与极少数行业寡头垄断的时代,保证了机会的相对均等。在这个时期,各行各业都有机会,都有大量的暴利机会。其实这样的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不管是对风投,还是对产业投资来说,都是前所未有的机会。因此,在中国的风投投资TMT(IT、媒体和信息技术的简称)赚钱,投资"一茶一座"等传统产业依然赚大钱。 成熟的经济结构,很难提供这样的机会,清科创投董事总经理康中迈说:"台湾的产业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了,创业的机会很少。你做食品吗?有康师傅和统一。其它行业也是如此。"但是,在中国投资,一切都在变化之中,没有永远的老大,人人都可以成为老大。这就是中国市场的魅力。 中国经济结构改变的背后,则是28年来高速发展财富的积累。财富的积累,导致了消费结构的变动。消费结构的变动,拉升了产业结构。产业结构的升级,赚取了更多的财富。这是一个良性循环。如果问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能够持续多久?参考中国历代王朝的兴衰史,可以看到,政权建立前期50年经济出现爆发性增长是很正常的现象。从618年唐朝建立到唐太宗贞观之治,不过30年的时间中国就出现了盛世。可以说,只要中国经济还没有完全发展成熟到美国、西方的地步,中国经济就将持续高速增长。经济能够持续高速增长多久,中国的经济结构就会变化多久,市场中存在的机会就会持续多久。 中国经济结构变化的外在因素是国际产业结构的变化导致的国家间的产业分工。当下这种产业分工的情况,大致是美国制定标准,日本开发技术,中国等第三世界国家负责生产,在这样的国际产业分工背景下,在中国做风险投资的风险其实很小。由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技术发达,产业结构领先于中国,他们不需要投资中国原创的技术,只需要将标准与技术拿到中国应用就可以赚钱。而投资纯粹的技术,则容易失败。根据知名的创投与私募股权投资服务商清科创投的估计,80%投资中国纯技术的项目是死亡。对于在中国活动的风投来说,这样的失败率是非常之高的。况且目前中国确实也没有多少领先的原创技术。即使是中国的"863计划",也不过是在少数领域追踪世界先进科技发展而已。因此他们在中国投资,投的是市场(如新东方、一茶一座),投的是那些引进发达国家先进技术加以运用的企业(如互联网企业),投的是中国特有的商业模式(如短信、彩铃)。2000年到2002年是个意外,因为那时即使是美国的网络公司,也没有明确的赢利模式,中国复制美国的只是对未来赢利的憧憬。 事实上,风投通过这种投资获得的利润确实不少。清科创投总裁倪正东说:"投资回报率在40%以上的是7家、20%-40%的大概是4、5家。回报还不错,所以国外的基金才进中国。"投资人对成功率的追求更高,在美国要求基金管理者有20%左右的成功率就可以,但是在中国,至少要求是50%。 搬掉三座大山做风投无非三步骤:融资、投资、退出。市场环境必须保证这三个环节顺畅,资金进出自由,风投方能无后顾之忧进行运作。不过2006年之前,准入、退出、双重征税,成了中国创投身上的三座大山。 2001年中国3部委发布了《关于设立外商投资创业投资企业的暂行规定》,这是一座大山。这个规定要求在中国做风险投资的境外VC,至少拥有1亿美元净资本、首期到帐注册资本不低于2000万美元以及3年专注投资创业企业。1亿美元的净资本,简直是比照银行的标准来要求风险投资。而实际上,风险投资是为特定的目的设立,存续期不长,金额虽说不小,但是绝不可能像银行一样庞大,且需要一期期的募集,因此这一规定让很多风险投资商叫苦不迭,以致广东粤科风险投资集团董事长何国杰2002年曾说:"准入的资格要求很高……这样使得外资都不敢设立了。"但是在中国市场的高回报诱惑下,那时还是有不少外资想方设法以打擦边球的方法曲线入境了。 缺乏创业投资板块,风险投资难以在国内股市退出,是第二座大山。2006年中国A股市场股权分置改革和中小企业板全流通之前,风投想在A股市场通过IPO的方式退出所投资的企业,虽说不上比登天还难,但难度显然不低。虽说还可以通过管理层收购、私下股权交易/产权交易等渠道变现,可是风投们赚取最大利益的地方,就是将所投资企业在股市进行IPO。不能变现,风投就成了散财童子;不能将利润最大化,风投成了普通的产业投资商。这些,都丧失了风投的本意。 双重征税,一直被国内风投所诟病。投资的企业赚钱,企业要交一次税;企业将利润转给风投管理公司,风投管理公司要交一次税;然后是投资人再交一次税。这里既涉及到国内的双重征税,还涉及国际双重征税。实际上,按照国际的通行做法,风险投资管理公司是不需要缴税的。这是压在风投身上的第三座大山。 这三座大山在风投商们的不懈努力下,在中国政府鼓励创业的大环境下,2006年随着法律法规的调整,终于被搬掉了。2006年《创业投资企业管理暂行规定》在3月1日施行,将资本金额降到了3000万人民币,首期实收资本达到1000万人民币即可,且允许在5年内缴足注册资本。不仅如此,这个暂行规定没有要求风险投资只能做风投业务。投资中国企业的大门打开了。 随着2006年5月A股市场股权分置改革的顺利推进,以及中小企业板的全流通而变得相对容易起来。2006年6月重启IPO以来,截至到11月30日,49家企业在上海证交所和深圳中小企业板上市。其中,有5家VC/PE基金支持的企业登陆深圳中小企业板。IDGVC投资的广东远光软件公司于8月23日在深圳中小板挂牌上市,成为从国内资本市场退出的第一单,创下外资创投投资企业在中国资本市场上市的先例。而建立三板市场(产权交易市场)呼声正高。看来投资中国企业,在中国境内IPO退出,自2006年开始,不再是VC不可逾越的大山了。 2006年8月27日中国立法机关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规定有限合伙企业不必缴纳企业所得税,仅由合伙人分别缴纳所得税。这样避免了对公司制下创业投资机构的双重征税。这部法律将于2007年6月1日起施行。aihuau.com 这部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与2005年修订的《公司法》、《证券法》,以及今年施行的《创业投资管理暂行办法》一起,进一步完善了中国创业投资产业的法律体系。法律的修改,方便了风投的进入与退出。对VC来说,这是2006年特有的好消息。 你创业了吗 标的:1000万人民币创业资本!条件: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中央电视台联袂风险投资在2006年推出的《赢在中国》的决胜者。中国史无前例的奖金,公平的竞争,刺激了梦想着创业的人们参加这个节目,报名的人数超过了10万,竞赛的场面不比火爆的电视娱乐节目"超级女生"逊色。这个节目影响如此之大,以至于在一些人中,见面的问候语由"你吃了吗?"改称"你创业了吗?" 其实,《赢在中国》不过是为日渐高涨的创业热情加了一把火而已,但是这把火彻底将中国人的热情烧得沸腾了。现在中国创业的环境非常好,清科创投的董事总经理康中迈说:"像现在中国这种创业环境,这种创业精神,在全世界来讲,我感觉是第一名。"为什么现在中国人热衷于创业?中国人素受"宁为鸡首,不为牛后"的传统文化影响,这种影响深入人心。从积极的方面上说,要做就做得最好,这体现了积极进取的企业家精神。 人类进入21世纪,互联网打破了资本主义500年资本积累经验史,在短短7年时间里,批量制造了一拨拨20、30岁没有任何背景的阳光青年亿万富翁,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没有国内广为人诟病的资本积累的原罪,丁磊、陈天桥、周鸿、江南春这些30出头的中国年轻人以不可思议的财富积累速度,迅速成为了亿万富翁,众人仰慕的财富人物。这让中国人瞠目结舌的同时,更感到热血沸腾。互联网、知识经济给了赶超前人的机会,给了财富积累的新方式。机会是稍纵即逝的,一生能有几次搏? 生于上个世纪70年代、80年代的青年人,是中国创业的主力军。参加《赢在中国》的选手,90%以上来自这两个年代的青年人。这群人,是1949年后首批受到完整现代教育的人,有创业必须的知识、技能,亦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不受僵化思维的限制,正当年富力强的时候,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势,再加上身处中国经济结构大变革的历史时期,机会不断涌现,只要抓住一次,就可以实现创业、当老板、积累财富、实现理想、回报社会的目的。可以说,在今天的中国,创业环境万事俱备,只欠资本的东风。这既是创业者的机会,也是风险资本的机会,双方都有无穷多的选择自由。 新年的征程 中国创投资本投放量在2006年达到了新高峰,投资有没有过火呢?2007年的前景如何呢?创投与私募股权投资增值服务商清科创投总裁倪正东说:"2006年,风投在中国的投资挺正常的,没有过火。2007年的筹资额、投资额,我觉得不会下降,未来3到5年还是会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可能会有30%,40%,平均应该是30%左右。2007年的投资额,可以达到20亿美元。2007年将继续延续多元化投资的道路。生物医药的投资会增加,但是占总投资的比例应该有限。衣食住行健康,有钱总要投吧。健康、医疗行业的机会还是很大的。生物、医疗行业,会是下一个IT行业。" 国内充足的货币流动性,为风投项目提供了更多股权转让、管理层收购这些类型退出的机会。根据中央财经大学的一份调查资料,不完全统计,现在中国投入股市的私募基金7000亿人民币。以及占总人口10%的富人控制了16万亿人民币储蓄中的60%的现实,意味着中国的富人有能力成为风险投资的出资人。但是目前内地的投资者,由于缺乏对风投的了解,本身的专业化程度不高,再加上现在中国诚信环境不佳导致对基金管理者缺乏信任,投在风险基金上的金额还不高。从台湾等地的经验看,本土风投投资投资人逐渐占据主流,应是不可逆转的趋势。 VC对创业者的选择,将进一步淡化海龟还是土鳖的背景。清科创投总裁倪正东说:"现在这个市场不一样。陈天桥会说英语吗?他英语肯定不怎么样的,但是一样做得很成功。丁磊怎么样?在中国,能否融到资,和海龟不海龟,本土不本土,没有必然的联系。海龟有成功者,本土也有成功者。关键是你的执行能力怎么样,能做什么事,做出来什么事。" 2007年,VC管理人员本地化,是另一个必然的趋势。清科创投总裁倪正东对此解释的非常精彩:"外国人在中国,很难做成。语言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有多少中国人能说流利的英语?即使有翻译,但是翻译的作用是有限的,沟通起来很慢的。融资,本来就是时间有限的。别人15分钟,你非要半个小时。别人半个小时,你要1个小时。本来投资方案需要1个月,结果花了3个月,效率上就低了。另外,作为一个风投,你还要为被投资的创业者做增值服务,你要帮助他,在一起交流,老用英语,不太灵光。风投就是本土化和国际化,本土化就是管理人员本地化,国际化就是国际化的运作模式,跟国际市场的融合。" 当然,正如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一样,2006年8月中国商务部等6部委颁布的《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对创投基金通过被投资企业的海外红筹上市退出产生了影响。原来在境外设立公司,反向收购国内企业,然后在海外上市的模式,是风险投资基金比较钟情的一种模式,也是近年来一些大型企业海外上市偏爱的形式。这种形式海外上市,原来只需要国家外汇局的批准。但是随着凯雷收购中国徐工引发了中国关于战略产业需要进行保护、不能被外资收购的呼声日渐高涨,导致《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出台。 这个《规定》增加了红筹海外上市的审批机构——中国商务部与中国证监会。商务部负责红筹公司的审核,证监会负责海外上市文件的审核。此外,公司必须保证在一年内海外上市成功,否则就必须回复原来股权架构。上市过程是一个充满了不确定因素的程序,1年的期限对谋求海外上市的公司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虽说在国内股市IPO也是一个可行的选择,但是当前中国风险投资本金的来源80%以上是国际资本。当下中国资本项目没有开放,在内地股市上市后获得的收益如何顺利汇出,是VC们不得不考虑的问题。这算是"福兮,祸之所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