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强势背后潜藏隐忧



记者/廖海青

    入世之前,人们普遍担心中国的制造业从技术、资本以及产品质量等都与国外企业相去甚远,一旦放开将遭到巨大冲击。然而五年过去了,制造业非但没有衰落,国际竞争力反而大幅提高。制造业出口以每30%-40%的增长幅度,成就了中国“世界工厂”的状况。

  商务部研究院外资研究部主任金伯生在接受《经济》采访时表示,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制造业也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着转移和调整,制造业的强势正说明中国抓住了这一轮产业转移的机遇。

  作为一个正在快速发展中的大国,中国拥有许多其他国家无可比拟的发展优势:劳动力成本低廉,素质较高并且还在不断提高;困扰制造业发展的基础设施瓶颈障碍已基本消除;工业配套能力较强;拥有广阔的国内市场和稳定社会与政治环境,这一切奠定了中国制造业强势发展的基础。

  然而强势的背后也潜藏着隐忧。商务部副部长魏建国在不久前召开在“亚洲制造业论坛”上表示,尽管中国制造业规模已居世界第3位,但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已日益成为中国制造业发展的瓶颈。

  魏建国指出,中国制造业的企业研发投入少,创新能力十分薄弱。目前,中国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低于1%,而日本企业研发投入一般相当于市场销售额的10%。他表示,尽管中国制造业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与发达国家和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相比,仍然存在很大差距,集中体现在创新能力不足方面:一些重要产品主要从国外引进,国民经济和高技术产业发展所需的装备如集成电路制造装备、轿车制造装备、数字机床、纺织机械、胶印设备等严重依赖进口;高技术产业80%以上的出口来自中国的外资企业;高性能制造装备的设计技术、可靠性技术及标准体系等发展滞后;制造业产业集中度低,缺少有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和知名品牌。

  此外,国际贸易摩擦升级、国际采购条件变更及人民币升值压力都在考验“中国制造”的承受力。商务部进出口公平贸易局副局长李成钢日前指出,由于2006年中国外贸依然强劲增长,以及多哈回合谈判被宣布无限期中止,贸易自由化遭遇重大挫折,这些因素将使中国在今后一两年面临更为严峻的贸易摩擦。

  电信业:岿然不动

  中国电信业入世过渡期在2006年年底结束,这意味着2007年中国电信市场将直面国外巨头竞争。

  “入世五年以来,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利用外资成效显著,累积吸引外商直接投资超过1000美元,在基础电信领域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均已在海外上市,募集海外资金近300亿美元。”信息产业部副部长蒋耀平早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五年来我国均新增电话用户1亿户,目前电话用户已达到8.2亿户,居世界第一。其中固定电话3.7亿户,是2001年的2倍,移动电话4.5亿户,是2001年的3倍,互联网用户突破1.2亿户,是2001年的4倍,电子信息产品进出口额达到5200亿美元,是2001年的近5倍,电子信息产品销售收费达到3.84万亿元,是2001年的6倍。

  与其他的行业不同,经过10多年的发展,中国的电信运营商在技术及运营方面已具备了雄厚的实力。在中国这一规模庞大的市场上,中国的电信运营商比其他国家的电信运营商具备了更多的市场经验。

  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产业政策与发展研究所教授阚凯力向《经济》表示,中国已经提前履行了开放电信业的承诺。尽管如此,外资电信企业在中国的业务拓展仍然进展缓慢。

  据阚凯力介绍,早在2000年,中国电信集团上海市电信公司与美国AT&T公司就成立了合资公司上海信天。但在两年后这家公司却没有什么业绩,美方的代表认为,合资公司最大的竞争对手就是中国电信本身。

  “中国的电信运营商在技术、资金及市场经验上,都远远超过了外资电信企业。”阚凯力说,“因此,中国加入WTO对中国电信运营商来说是有利无弊。”

  与此同时,中国电信企业还在海外市场的扩张上大力推进。目前华为、中兴等已经国际知名,其产品已经出口到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原中国入世首席谈判代表、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表示:“我一直认为电信业是中国发展最快的一个产业,中国能够有创新、有自己品牌的最有希望的就是电信业,因为大家都在同一个起跑线上,中国并不落后,大家对于中国的电信产业在全球的地位有更高的信心,因为我们已经掌握了这个行业中很多核心的技术,中国现在是全球最大的电信市场,所以我对我们中国的电信产业非常看好,根本没有必要害怕与外国厂商的竞争,而且像中兴、华为早已走出国门。反倒是一些传统行业像汽车,还与国外的制造商有很大差距,大家需要静下心来,踏踏实实掌握好核心技术。”

  汽车业:自主品牌显峥嵘

  龙永图近日在接受国内媒体时表示,加入WTO五年来,汽车行业给老百姓带来的好处是最大,最直接的。

  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入世5年来,在中国本土制造的汽车价格平均下跌了40%到50%,十几万元的中低档车成了国内车市主流,3万至7万元的“平民车”更是大行其道。而车市产品的丰富与细分,也让消费者拥有了更多的选择。

  与此同时,中国汽车产量在5年内增长3倍,世界排名从第8位上升至前3位,增速居世界首位。汽车商品出口金额首次超过进口。进口车在国内市场的份额也从五年前的6%下降到现在的不足3%。

  如此的情形出乎许多人的意料。曾作为汽车行业参与入世外围谈判唯一代表的北京汽车控股有限公司总经理董扬在谈及入世谈判时的忧虑时说:“当时我的想法和大家一样,担心入世给中国汽车行业造成很大的冲击,大量进口将淹没国产汽车。那时候我们还开玩笑,以后可能大家都要开美国车了。”

  在入世谈判的关键时刻,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张小虞代表汽车行业找到负责谈判的龙永图,要求政府在谈判中给予汽车产业特别保护。“如果按照你们谈判的条件,我们扛不住。”这不是他一个人的想法,而是当时整个行业的一致认识。

  龙永图也承认,“当时过高估计了外国汽车产业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冲击,过低估计了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速度。”

  事实上,这五年的发展,不仅给中国的汽车工业带来了技术,也让一批自主品牌的企业得到充分的发展。2006年自主品牌轿车市场份额达到26%,在国内乘用车市场比重最大,而以前最少的时候份额只有10%。

  “假如中国不加入WTO,我可以说,根本不可能有今天的吉利。因为中国加入WTO,国家才同意吉利进入轿车这个行业,因为中国加入WTO所以吉利汽车才有可能走向世界。”吉利董事长李书福如是说。

  中兴汽车总经理肖伟在接受《经济》杂志电话采访时也表示,尽管加入WTO使有些企业受到一定程度的创伤,但给我国整个汽车行业带来的却是提高和进步。如果没有充分的竞争,难以想象我国汽车行业会有如今的辉煌。

  原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科技干部局局长金履忠估计,到2010年,自主品牌的国内市场份额将超过50%。他补充说,虽然今年一汽大众和上海大众有60%—70%的增长,但只是恢复性增长,因为两个大众近两年份额丢失得很厉害。上海通用也有30%多的增长,算是增长最快的,但与奇瑞、华晨等企业的增长相比就要差一些。

  龙永图说,入世后国内每年汽车的销售量和产量也都得到大幅提升,这是谁也没有预料到的,这种情况的出现不仅对于中国汽车制造业是一种推动,而且在中国出现了庞大的汽车销售平台,将有力地支撑国内汽车制造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

  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委员陈光祖对《经济》表示:“加入WTO给中国汽车工业带来的最大的好处,就是迫使中国的汽车企业搞自主创新,现在国内汽车工业发展的良好势头,正是在WTO带来的压力下,中国汽车工业自省后奋发崛起的表现。”

  陈光祖认为,在贸易中取消配额的同时,又实行了登记制,也限制一些进口,国内汽车行业没有受到太大的冲击。

  目前,我国汽车产业尽管平稳走过了入世“过渡期”,然而其产业结构依然不够乐观。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陈祖光指出,现在汽车产业存在的问题依然是自主开发能力不强,关键技术受制于人。而一些企业尽管规模不断扩大,但规模竞争优势在国际市场却不明显。我国汽车产业结构还不乐观,在链条上,汽车服务业发展十分滞后,特别是在汽车保险、物流等方面与国际上相差较远,而自主品牌的产品国际竞争能力也不强,以中资为主的零部件业与汽车服务业更是不具备国际竞争能力。

  中联汽车市场总经理张超表示,入世五年与狼共舞的经历逼得中国汽车企业有了很大的发展。目前最大的问题是应该让数量上、价格上的发展转变为质量、技术上的发展。

  纺织业:后配额时代的挑战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纺织业是最被看好的产业之一。入世之前,中国纺织业极度不景气,许多地方在“压锭”、毁锭。入世后,纺织业迅速复苏,出口十分强劲。1997—2005年,中国纺织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长10.67%。其中,国内销售增长速度达18.80%,中国纺织品服装在国际市场的占有率也在以每年8.9%的速度递增,并于1995年起,连续10年保持世界市场占有率第一的位置。而在2006年的1月到10月,伴随着贸易摩擦、人民币汇率升值、出口退税率下调等不利因素,中国纺织品和服装进出口总值仍快速增长到1350多亿美元,预计全年超过1450美元。五年中,出口增长了1.67倍。

  同时,中国纺织业为世界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也为全球纺织产业链上的零售商、供应商创造了更多的盈利空间。2006年1月到10月,单从纺织工业进口的纺织品服装、纺织机械、纺织原料等就达到410亿美元。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对《经济》表示,入世五周年,中国纺织行业在全球化的竞争中交上了一份精彩的答卷,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但与此同时,中国纺织业的利润率一直在3.5%左右的低位徘徊,出口多以定牌、贴牌为主,自有品牌只占产业价值链的10%左右,其余的35%和55%的盈利分别由品牌和渠道环节瓜分。中国纺织业的劳动力成本尽管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却被低下的劳动生产率所抵消;中国是棉花、化纤、蚕茧生产大国,却因资源要素配置的低效率,导致纺织原料使用成本居高不下。

  除此之外,反倾销、反补贴措施很可能成为下一个5年乃至10年中国纺织品出口企业面临的严重威胁。由于入世后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的高速增长,从2004年开始,欧美支持对中国设限的呼声越来越高,贸易摩擦不断。2006年初,根据中欧、中美达成的协议,从2006年起到2008年前,中国的纺织品虽然取消了过去传统的配额,但出口数量依然要受到一定限制,这就是专家所称的“后配额时代”。

  步入后配额时代,中国纺织业不可避免地要面临更为复杂的贸易形势。杜钰洲认为,中欧、中美纺织品协议的签署为中国纺织品出口带来了稳定的贸易环境。2006年,企业出口保持稳定增长,出口效益得以提升,结构调整取得成效。预计2007年上半年这种稳步发展态势仍将持续。但随着中欧、中美纺织品协议这两年的相继到期,中国纺织品贸易将面临新的挑战。

  面对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杜钰洲会长提出三项要求,即转变增长方式,提高科技进步水平和提升品牌贡献率。

  杜钰洲强调,出口增长重在提升竞争力,提高产品的价值将是未来纺织服装产品出口的重要方向,而依靠不断的技术进步可提高产品附加值。提高品牌贡献率要加速,五年来中国的品牌发展已进入活跃时期,要加大对品牌认识的普及和提高。

  有关专家认为,对中国纺织业来说,目前最重要的就是要解决盲目投资、出口无序的问题。中国目前纺织品出口以中低档产品为主,固然这对中国解决就业、促进出口等有重要意义,但纺织业最终也要走资本、技术密集型道路,要走品牌化经营的道路。这既是中国纺织业在“后配额时代”发展的目标,也是应对各种挑战的必由之路。

  杜钰洲强调,今后中国纺织工业将重点抓产业升级,不靠数量增长扩大市场份额,而要通过提高质量,增加原创技术和品牌以及建立快速反应机制来适应世界市场。为此,今后将引导大型纺织企业建立研发中心,增加自己的专利产品、专有技术。中小企业继续抓产业创新等工作。总之,把企业的注意力转向到产业提升、开发名牌上来。

  机械制造业:外资凶猛

  入世五年来,我国工程机械行业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局面,年均增长率超过30%,到2005年末,中国的工程机械市场已经达到250亿美元以上,占世界市场的1/5,成为北美和欧盟之外最重要的市场。装载机、挖掘机、推土机等部分产品,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市场。例如在2005年,中国装载机销售量为10.4万台,大约占全球市场的50%以上,而挖掘机销售量4.6万台,也占全球市场25%左右。

  另一方面,据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会长于珍透露,目前我国机械工业新产品贡献率为5.9%,仅为工业发达国家的1/10。工业发达国家机械工业新产品寿命周期一般为3至5年,而我国新产品寿命周期为10年。许多与重大技术装备有关的核心技术和关键产品仍然依靠进口。

  高速增长的工程机械市场和国内厂商的相对弱势,对外资的并购与扩张产生了巨大的诱惑。

  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第一副会长张钰晶在接受《经济》杂志采访时表示,由于全球市场上工程机械的价格通常比中国市场高出许多,而国内用户喜欢选用质量略低但价格便宜的国内产品,因此国外厂商积极寻找在中国本土生产和销售的机会,收购国内的工程机械企业成为优先选择。

  另一方面,处在产值高速增长时期,行业内的竞争导致利润增长小于收入增长,多数国内厂商只有微利甚至亏损。这种局面为许多外资厂商提供了低成本扩张的机会,由于盈利能力不佳,资产出售价格通常较低,使外资厂商能够以较低的成本获得进入中国市场的机会。

 制造业:强势背后潜藏隐忧
  2006年是工程机械行业的并购年。凯雷入主徐工事件拉开了外资大举并购中国工程机械企业的步伐。从2005年年底至今,国际工程机械巨头卡特比勒在中国展开了一系列的并购活动,涉及从厦工股份、桂柳工、河北宣工到中联重科,G三一等国内工程机械的龙头企业。

  跨国公司通过外资并购,使我国企业体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跨国公司的管理模式对我国机械工业的生产经营产生着日益深刻的影响,企业在吸取了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后,在经营上摆脱种种弊端,从而得以步入良性的发展轨道。

  但跨国公司的并购也引起了对垄断和产业控制的忧虑。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蔡惟慈认为,当前跨国公司进入中国机械制造业的的力度、深度、广度和所追求的目标,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其目的已不仅仅是占领中国市场,也在把中国的机械制造业纳入其全球产业链,是要从根本上消除将来中国企业与之一争高低的可能。

  为了应对入世后外资收购的态势,2006年6月下旬,国务院推出了《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规范了装备制造业外资并购方向。针对并购行为,《意见》提出,大型重点骨干装备制造企业控股权向外资转让时应征求有关部门的意见。

  可以断言,加入WTO将加快投资主体多元化的进程,进而对机械制造业建立具有实质意义的现代企业制度具有重大影响,这一进程必然会产生阵痛,也会造成一些企业被淘汰的局面。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41711.html

更多阅读

秦怡:风华绝代背后的两段残缺婚姻

银幕上的她风华绝代,生活的她慈祥淡定,可在婚姻上,她一生遭遇两次,但都不圆满。她曾被周恩来称为中国最美丽的女性,她就是秦怡。秦怡:风华绝代背后的两段残缺婚姻文/成小晟1938年,年仅16岁的秦怡因为抗战离开家乡来到重庆,一次和朋友去

十年磨一剑之:强势如刀

一:无谓的强势   外号“小李飞刀”的省区经理小杨在上海展会被客户打了!!!   小杨是我当年的得意门生,89年出生的小伙,做销售悟性特别高。当年他迷茫困惑时,我去了他的市场三天。他说:胥总,为何我收不到客户保证金,为何客户合同都签了却

西安便利店:冲动下的隐忧

     便利店“跑马圈地”愈演愈烈,快速扩张的背后是其抢占社区地盘的商业冲动,竞争如此激烈,西安便利店的压力和潜力何在、该如何应对?  “我们计划在2014年,在公司成立3周年的时候,要在西安开到100家店面。”  2013年11月20日,在

行为背后的心理秘密 采购强势背后的秘密

采购=强势,这个逻辑似乎已经是厂家公认的真理,放眼看过,在采购的群体里,的确是强势的占据了大多数,搞得很多厂家要是碰到个把风格不强势,甚至轻言细语笑眯眯的采购,硬是感觉碰到了鬼,不定会背脊冒汗:到底要干什么?我都习惯了怎么应付强势的采

声明:《制造业:强势背后潜藏隐忧》为网友帅粑粑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