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江苏 丁建兵 自从中国平安公布千亿元再融资方案后,市场就患上了“融资恐惧症”,只要有再融资的消息传出,个股没有不跌的,浦发银行、大秦铁路等无一例外,大盘也就难逃下跌的命运,再融资俨然成为股市的“杀手”。从这个角度来说,再融资无疑让中国股市立起了又一面“恶”的镜子。 数据表明,截至2007年12月27日,共有188家上市公司实施了再融资,募资总额约3657亿元,超过了2001年至2006年6年间再融资总和。此外,2007年已公布增发再融资预案的上市公司达到了242家上市公司。这种几乎无节制的再融资膨胀,正在给股市发展根基带来毁灭性破坏。因此,管理层有必要严格规范上市公司的再融资行为,提高再融资的门槛,延缓大额再融资的进度,挽救市场的信心,挽救投资者的信心。 针对巨额再融资问题,证监会新闻发言人表示,上市公司再融资是资本市场的重要功能,是市场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方式之一,但绝不应是恶意“圈钱”行为。上市公司再融资应根据市场情况和自身实际需求,慎重考虑筹资规模和筹资时机,慎重考虑投资者的承受能力。 从上市公司自身来看,在股价高估的情况下选择股权再融资其实也是一种理性的选择,是利益最大化的实现方式。但从发展角度来看,严格限制其再融资对其长远发展也是有益的。如果一个公司不通过给投资者带来足够的回报就可以顺利圈钱,他们就没有动力去治理好企业,回报股东。巴菲特认为,如果一家上市公司进行股权融资,实际上是大股东对公司发展不自信的一种表现,因为股权融资会摊薄股东持股比例。 笔者建议,对监管层而言,短期内应尽快挽回因再融资而丧失的市场信心,对于上市公司的再融资申请,应追加上时间的限制和对投资者回报的限制性条件。对于不合规则的再融资计划,必须尽快叫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