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承认的是,尽管毁誉不一,亚马逊电子阅读器Kindle类似纸质书籍的阅读体验确实提供了足够诱惑。但要想复制苹果iPod在数字音乐领域成功的“iTunes模式”,它一方面要说服用户放弃诸多可读电子书的廉价消费电子设备而投靠Kindle,另一方面要应付诸多同类产品乃至于可卷曲电子阅读器的挑战,面前还摆着一个无法避开的对手:手机。
◎王宏宇
Kindle到底有多好卖?连恐怖小说大腕斯蒂芬·金都迫不及待地买了一部,还在假期用它看完了“一本半”小说后专门撰文,大书特书自己的电子阅读体验。在这篇名为《带电池的书——为什么不?》的文章中,这位8年前就试水电子书并赚得千万美元的“斯蒂芬大叔”拍着胸脯对Kindle褒扬有加。虽然对它不像宣传中所说的那样“看起来像一本平装书”而感到奇怪,对无用的键盘和粗陋的电子书封面表示不满,但还是大赞“10美元就能买本新书”,和浏览书目时“百万图书像纸‘天使’一样在眼前飞过”的美妙感觉,说它“轻薄、省电、简单”,甚至可以缩放字体和用一只手翻页,一切都做到“恰恰好”,连“需要在晚上为一本书充电”都变得不那么奇怪,而成为一种享受。不过,即便仅仅出于装饰性的考虑,斯蒂芬·金也不认为电子阅读器应该替代纸质图书,他给Kindle的定义是“一个里面装着故事的小玩意儿”。 Kindle确实应该骄傲。仅就阅读体验来说,此前所有基于液晶屏显示的电子书阅读器,甚至包括iPhone等内置电子书阅读功能的消费电子产品,无论是手机、MP4、PSP,还是GPS、EEEPC甚至数码相框,都不能与这款亚马逊三年磨一剑的产品所提供的划时代的电子阅读体验相比:Kindle配备的革命性电子纸显示屏,是全球各大顶尖公司的科学家们足足研发了35年才终于结出的胜利果实。不仅可以做到在日光下不反光和在暗处不晃眼,一周才充一次电,可以在美国境内的任何地方和任何时间以不到10美元的价格60秒内买到任何想看的书,并且比真的书更轻更薄。关键是,按亚马逊首席执行官杰夫·贝索斯的话说,“用它阅读的感觉几乎和看纸质图书一模一样”。但亚马逊似乎对推广这个革命性的产品毫无信心,首发缺货不说,令华尔街和“粉丝”们不满的是,从去年11月到现在,尽管贝索斯一再表示“Kindle的表现超出预期”,但始终拒绝透露Kindle的实际销量,也没有给出“一个更为清晰的2008年业绩预期”。 贝索斯的解释是,Kindle的销量虽然没有打破纪录,但“需求强劲”是无可置疑的,只是Kindle目前的产能“也就刚好能够满足订单需求”。但这样的解释不足以令人满意。事实上,Kindle的关键部件——电子纸面板,和索尼此前推出的Libré阅读器,乃至市面上销售的数十种其他同类产品一样,都是基于电子墨水公司(E-ink)的电子纸技术,由供应商元太科技生产。而元太刚在不久前通过并购扩大了产能,它供货的其他品牌电子阅读器都没缺货,怎么能让亚马逊这样的大主顾首发6小时就卖断货,5天才补新货?抛开贝索斯到底是不是真心想卖Kindle不谈,极客们的抱怨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Kindle高达399美元的售价足够买一台简版PS3或豪华版的Xbox360,但功能相差太远,完全不值;另一方面,Kindle的服务目前仅在美国50个州提供,即便是与美国接壤的墨西哥和加拿大用户,也无缘享用。 “Kindle等新一代电子阅读器为用户提供了类似纸质书的阅读体验,未来前景很好,但目前的市场还很有限。”电子阅读器业内人士伊万(Ivan)说。他所在的公司成都宜锐科技是元太面板的众多买家之一,生产的最新款电子纸阅读器StareReader和Kindle从原理到体验都没有根本上的不同,甚至比Kindle还薄1厘米。但从实际销售情况看,电子纸阅读器居高不下的售价成为普及的最大瓶颈,“仍然是属于金字塔顶端的消费”,因此只好收缩战线,转向生产传统的液晶屏电子阅读器和发展基于PC的电子书下载平台,“等时机合适时重新介入”。 在伊万看来,电子纸阅读器要想普及,最起码要达到的入门价位是1200元,虽然Kindle是划时代的产品,但也要遵循这个规律。但目前全球唯一能达到电子纸面板商业化量产的元太,“生产成本都远超过这个价位”。即便是贝索斯这样的号召力,亚马逊这样的品牌,在美国这样的高收入地区,所取得的销量也大都是出于赠送礼品的需要,远未达到普及的程度。“即便是亚马逊,做出出产Kindle的决策也花了两年,直到元太并购飞利浦电子纸业务,产能和体验都达到商业化标准,才真正介入。”伊万说。而除了元太,其他电子纸面板厂商,包括更新一代的可折叠电子纸面板厂商,基本都还处于实验室阶段,离量产还差得很远。目前市面上的电子纸阅读器面板都来自元太,售价也大致差不多,最便宜的也要2500元左右。在另一家国内电子阅读器厂商津科从事开发的刘先生看法与伊万类似,津科的技术和市场占有率在国内都排在前列,而且目前生产的阅读器已经全部基于电子墨水公司最新的Vizplex技术,但售价并无明显变化,他认为电子纸阅读器的价格“短期内不可能大幅下降”。 而与此相比,传统电子阅读器由于技术成熟和产量大,成本已经可以控制在1000元以下,连电子纸的一半都不到,虽然液晶屏幕的用户体验远不如电子纸,但仍靠价格优势占据着市场主流。伊万更看好的是手机阅读,“手机人人都随身携带,虽然用的也是液晶屏幕,甚至可视面积比一般的液晶电子阅读器还小很多,但是有两个优点:一是全彩色,二是可以观看视频。Kindle等电子纸阅读器目前最大的弱点:一是屏幕响应速度慢,不能看视频,以前连翻页都费劲,现在这个问题解决了;二是只能显示黑白画面,没法做成彩色的——目前电子墨水公司的彩色电子纸由于还未量产,成本是黑白屏的4倍以上,大众根本没法接受。手机现正在慢慢培养用户阅读习惯,一旦可折叠电子纸面板量产,随时可以毫无阻碍地应用在手机上,那时恐怕就没电子阅读器的机会了”。 卓越亚马逊网的公关部经理田维斌认为,亚马逊之所以未在全球范围内推广Kindle,除了成本上的考虑,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很多国家的网络环境未达到要求。亚马逊的AmazonWhispernet免费无线网络仅覆盖美国境内,即便如此,仍有用户抱怨联网速度太慢。还有一个值得考虑的因素是,模仿iTunes模式的关键,在于到底能提供多少自有版权的电子书籍——索尼电子阅读器能提供的数字是2.5万册,实际上现在看几乎已经失败了。亚马逊Kindle的数字是9万册,看起来至少比索尼成功。在中国,尽管超星、方正、书生、中文在线等几大数字图书馆的自有版权书籍加起来可能超过百万册,但卓越亚马逊目前和方正的合作还仅限于提供最多20页的试读,要想全面合作,恐怕要付出相当大的代价。出于同样考虑,去年底亚马逊刚推出Kindle后不久,澳大利亚最大的私营书商迪默克斯(Dymocks)就看准了这个空当自立门户,和荷兰iRex公司合作,在澳大利亚推出了类似Kindle的电子纸阅读器伊利亚特(iLiad),借此销售其自有版权的12万册电子图书。但迪默克斯并不提供无线网络售书服务,只能先在电脑上购买,再下载到阅读器上阅读。从销售统计看,用户使用这部售价高达899澳元(约6000元人民币)的电子纸阅读器购买的书籍多集中在计算机和管理类,未能体现出设想中的长尾效应,同时消费者对电子书的折扣不如亚马逊,以及无法利用无线网络购书等缺点怨声载道,效果得不偿失。 实际上,这家来自荷兰的iRex公司是飞利浦的合资子公司,早在两年前就曾在中国与几家报业集团合作推出电子阅读器订阅报纸的服务。伊利亚特阅读器在中国也有代理,目前iRex的产品面板同样来自元太,和Kindle异曲同工。不同的是,iRex在菲律宾有自己的电子纸生产基地,此前还曾高调与广州佛山联通实华合作,签署产业化合作协议,试图通过在中国设厂降低电子纸的生产成本。这本来为电子纸阅读器降价带来了另一个希望,但记者致电佛山联通实华副董事长、iRex电子纸大中华营销副总裁钟杰武时,他表示,与iRex的合作“因为技术上还没有满足我们的要求,所以尚未正式开始”。 实际上,电子纸阅读器技术的研发已经到了“最后1公里”的关键时刻,未来两年内的市场将成倍增长。现在,包括富士通、西门子、Ntera、飞利浦等在内的十几家厂商眼看都将有商业化产品面世。面对巨额利润,巨头们之间只争朝夕的火药味堪比太空竞赛。一旦通过实验性产品获得所需要的市场反馈,市场争夺战也许在5年之内就会尘埃落定。 Kindle可以松一口气的是,毕竟电子墨水公司和元太合作提供的电子纸面板,仍然是目前市面上唯一成功量产的,但先发优势很难永远保持,Kindle等平板式“硬屏阅读器”独霸市场的局面今年就可能被打破:除电子墨水公司之外,PolymerVision和PlasticLogic等公司的可卷曲电子纸面板也都将陆续量产,各大厂商明年量产彩色电子纸的蓝图,也不只是纸上谈兵。只要新产品的成本控制和运营模式得当,价格不菲的Kindle注定是一款过渡产品。远的不说,一个近在眼前的挑战者已经浮出水面:同样从飞利浦分出去的PolymerVision公司,前几天在MWC世界手机通讯展上展示了5英寸折叠屏幕手机Readius,主打3G时代的手机阅读人群——Kindle研发了3年,人家研发了10年。这款手机目前已经进入量产,将于今年中与意大利电信联手推出,估计价格“不比中高端手机更贵”,要在年底之前达到10万部的销量。从样机效果看,Readius的可折叠电子纸屏幕比Kindle显示图片的效果更好,考虑到增长率超过300%的全球手机漫画市场,亚马逊在这场电子阅读器普及风暴里,到底是主角,还是过客,恐怕今年底之前,贝索斯就得给个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