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国辉 第四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已经结束。2006年以来,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已举行经过四次,这是中美两国经济领域的最高层次对话。通过对话,双方增进了了解,扩大了共识,加强了互信,有力地推动了中美经贸关系的发展与合作。如果说前三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仿佛华盛顿和北京两个大国首都轮流作东的“双城记”,那么第四次对话,好似中美的“大国共舞”。与以往对话中美方一再强调要求中国方面“解决问题”的态势不同,以此中方也自信地向美方直言不讳,提出建设性意见,攻守开始易位。 开幕式上,王歧山副总理对对话提出了三点建议。其一是扩大共识。他指出,此次对话主题为“经济可持续增长”,主要讨论宏观经济和金融周期管理、公共投资、能源和环境问题的共同机遇、竞争力和强化投资等议题。他还指出,能源和环境领域是中美经济合作新的增长点,双方合作空间广阔。第二个建议是提醒双方的战略和长远的角度看待和处理中美经贸关系,通过对话和沟通逐步解决矛盾和分歧。中国政府在金融服务开放、知识产权保护、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等方面,做出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在缩小中美贸易顺差、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等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他强调,有些问题的解决需要一个过程,必须考虑到中国国情、所处的发展阶段,还必须考虑国际产业转移和分工、国际货币体系等复杂因素,希望美方高度重视中方的关切。第三个建议,是无论出现何种情况,都要继续运用好战略经济对话这个重要平台,为两国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这实际上是针对美国大选年的情况,提出将对话机制长期化和制度化的期望。 对话期间,中方代表团安排的多场媒体见面会,强化了与媒体的互动,及时介绍情况,阐述中方立场,产生了很好的效果。周小川在与媒体互动时的一句话,使人们感觉到了更多的东西。“这次由于美国次贷金融风波发生,中方有兴趣研究美国在宏观调控和市场发展方面的经验,此外,希望从他们的挫折中吸取教训。”有人指出,“过去经常是中国希望在宏观调控方面吸取美国经验。”从吸取经验到吸取教训,这个变化过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要付出很多。 此次对话,正值美国经济处于衰退状态,而中国经济也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当全球面对高通胀、高油价和高粮价等问题困扰时,经济崛起的中国敢于当面批评美国经贸、金融政策的缺点,尤其在通胀和汇率问题上不再被动辩解,这显示出大国的自信心态。因为美元持续贬值对世界经济和贸易造成严重不良影响,而美联储不断下调利率,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是美元持续贬值的主因,这也加重了世界通胀压力,给发展中国家造成损失。 美国财长保尔森在对话前曾表示,中国直言批评美国经济政策是一个新的趋势。美国民主党国会众议员莫兰的一句话,似乎能更好地说明中美战略经济对话议题的演变:“中国发生的一切都令人惊叹不已,使中国经济能够以超过历史上任何国家的速度发展。”
![嬗变的新闻 博弈的嬗变](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1100004759058.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