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超限战”被指为“阴谋论”,甚至有人责之为“冷战化石”,但王湘穗始终自信洞悉了石油棋局的先机。
撰稿·邵乐韵
10年前国际原油价格约为每桶12美元。这个数字如今几乎没有人记得。人们至多是说,油价从60美元升到100美元,大约花了一年半的时间;如今,完成同样的涨幅只需半年。要亲手画一张十年油价走势图,每个人都能感受到后半段“路程”的陡峭——“涨”不足以形容,得改用“飙”。 油价到底是怎么飙起来的,说法不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战略问题研究中心主任王湘穗总结了一下,共有五种说法,一是新兴国家石油需求增长太快,二是供应不足,三是美元贬值(根据欧佩克的计算,美元每贬值1%,每桶石油就上涨4美元),四是资本投机炒作,五是地缘政治因素。 国内外经济学界倾向于前两种说法,但王湘穗不这样认为。 这位退役空军大校曾在1999年与军旅作家乔良合著《超限战》,提出在敌对双方不对称的情况下,另一方可以采用超常规、不受规则制约的方法赢取最后胜利。此书刚一出版,就惊动了美国五角大楼,被认为是“所谓世界上最先进的军事理论在前苏联解体后遇到的首次强力挑战”。 6月23、24日,王湘穗在个人博客上连续发表了三篇与油价相关的文章:《石油暴涨中的利益博弈》、《油价究竟掌控在谁的手里?》、《诡谲的石油》,字里行间透出军事思维和战略分析的本色。 “此番石油价格的暴涨,实际上是利用石油价格杠杆对全球财富进行重新分配。”在王湘穗看来,所谓的“能源危机”其实更像是一场“金融战争”,或者说是“金融超限战”。 石油“超限战”? 6月12日,国际能源署(IEA)公布的估算显示,2008年购买原油费用占全球GDP总额的比例将接近1979年第二次石油危机时的水平。6月22日,沙特国王在国际石油会议上宣布,沙特的原油日产量将增加20万桶,增至970万桶,但“杯水车薪”仍难遏制油价涨势。 一场供不应求的危机似乎迫在眉睫,但王湘穗告诉《新民周刊》,供不应求只是假象,主要是国际资本投机和美元贬值推动了石油涨价。 “石油需求近三年每年增长不过1.5%,在2002年至2006年,世界石油消费量只增加了7.7%,而油价却上升了4.2倍。所以供求关系绝对不是导致油价暴涨的原因。”王湘穗提醒国人不要去跟风,应该有自己的判断:谁在从石油涨价中获利? “毫无疑问,石油输出国,包括欧佩克和非欧佩克国家从石油涨价中赚了钱”,王湘穗说。如今世界上80%的油田归国家所有,石油涨价,石油输出国自然获利增加。据统计仅海湾6国,2007年的石油收益就达到3810亿美元。俄罗斯、伊朗、委内瑞拉等国也赚得钵满盆满。 拥有油田股份和石油相关业务的石油公司、参与石油期货交易的金融投机机构和投机者均获益颇丰。据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统计,2007年原油期货涨幅达到56%。与此同时,投机资金在石油商品期货中的净多头寸竟然增长了2674%。 然而,这都不是王湘穗要说的重点。重点是:“让人难以理解却又千真万确的是,此次石油暴涨的最大收益者竟然是最大的石油进口国——美国。” 美元是目前国际石油市场的主要结算货币。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将当今全球经济格局描述为:全世界都在努力生产美元能够购买的商品,而美国生产美元。美国是在利用其核心货币提供国的地位以印刷品的价格换石油。另外,由于欧佩克国家赚取的石油美元大多还要投资于美国资本市场,从这个角度考虑,美国政府从石油涨价中获得了一笔间接收益。 自从小布什上台以来,石油价格一直在上扬。布什在油价不断上涨之际曾公开表示,要在未来20年把美国石油储备增加一倍。王湘穗比之为菜价不断上升的时候,有人在菜市场里说:我要把采购量增加一倍。这个表态无疑是在告诉人家:我希望菜价继续上涨。 王湘穗还提醒要注意一系列蹊跷事件:4月下旬美元走势企稳后,美国一家石油公司在21日称,该公司在尼日利亚的输油管道遭到袭击,公司的原油日生产能力下降;4月25日美国政府和军方发言人同时证实,美国军方船只在海湾水域向伊朗军舰开枪,期货市场的石油价格随即攀升;接着伊朗出面辟谣,市场上悬着的心刚要放下来,英国北海石油公司又传出苏格兰油田工人罢工的消息,并宣布被迫关闭一条重要输油管道,这条管道负责输送英国近一半的原油产量;4月29日,布什总统表示继续增加美国石油储备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而政府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原油库存在过去三周里共增加了1190万桶;5月5日,从事石油交易的华尔街投行高盛公司发表了分析师穆尔蒂的一份报告,大胆预言在6至24个月内,国际油价将可能突破每桶200美元。这份新抛出的报告引发了市场上的所谓“高盛效应”,推动期货市场的石油价格持续上涨。 沿着这个方向分析下去,王湘穗得出了自己的结论:美国的经济、政治、军事等各方面的措施都在导致油价上涨。 美国扮演什么角色? 听上去像是一场美国事先策划的阴谋。只是王湘穗说,“所谓阴谋,是指有约在先的行动,先要策划于密室。目前没有证据说明这是美国策划的阴谋,但确实有国际投机集团共同趋利的行动,也许没有事先策划,却产生了阴谋式的效果。” 由于现代金融体系的缺陷,投机资本可以在共同追逐超额利润的目标下展开默契一致的行动。纽约和伦敦是全球最大的期货交易市场,却缺少有效的监管制度。有趣的是,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这些主管金融的人都不主张对石油投机进行严格监管。所以,也有研究学者把油价飙升的主因归咎于布什政府对投机炒家的放任。 王湘穗不认为是美国的纵容,而归结为美国利益的分裂。 “今天的美国,在石油利益上出现了严重的分裂状态,形成了一种类似人格分裂的‘石油分裂症’。石油集团及金融利益集团与从事制造业等实体经济生产的资本家和工人、升斗小民之间产生严重的矛盾,在政治上表现为‘华尔街美国’和‘国会山美国’的对立。石油企业、金融家等利益集团在获利,而实体经济在承担损耗,所以国会议员代表们的反应会如此激烈。”王湘穗说。 对于“两个美国”的利益格局,王湘穗认为,目前布什政府还是在维护石油企业的利益,但随着美国大选的进程,国会将逐步占据主导地位。在布什总统的要求下,美国每天要增加9万桶储油量,在14个议员联名写信给布什后,布什不得不同意停止增加石油储备。这是美国内部不同利益集团博弈的一个缩影。 在油海中博弈 各国在石油涨价中获得的利益不同,反应也各有差异。产油国乐得搭车占便宜,进口国忙于高声抗议,欧洲因为欧元成为部分地区石油交易结算货币,得以分享石油涨价的蛋糕,欧洲对油价上涨保持着超然的态度。 而以日本的能耗水平,它可以承受的临界点是每桶石油160美元。随着油价越来越高,王湘穗认为,日本会越来越紧张,慢慢地与中印的政策相协调靠拢。 中东的石油出口国除了忙着点钱,也要担心“高楼”坍塌,所以一直忙着寻求用风险对冲的方式防止油价逆转伤及自己。 王湘穗落脚在中国。他希望中国采取虚虚实实、真真假假的措施来增加市场不确定性,也就增加投机者的投机成本。不要被动地接受国际炒家所作所为,而应该有主动的设计,以中国巨大石油需求为杠杆,去影响甚至左右国际石油市场的价格趋向合理。和当年写作《超限战》一样,王湘穗的着眼点始终在“制人”与“被制”。尽管被人认为是不值一提的“阴谋论”,甚至有人责之为“冷战化石”,高度自信的退役大校王湘穗始终自信,自己是诡谲的石油棋局上洞悉先机的人。他颇有些遗憾地玩笑说,“如果你是政策制定者就好了,我可以跟你说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