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承受能力等级 紧缩政策拷问银行抗风险能力



本刊记者/刘立新

  各家商业银行目前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就是宏观经济走向和风险的防范,因为宏观经济下行的可能将是银行面临的最大风险,而经济增长放缓、CPI高企、汇率风险、部分城市的房价大幅波动、违约率上升等问题也拉响了银行风险防控的警报。对此,《当代金融家》记者走访了一些专家和业内人士,希望在当前的宏观经济情况下,全面了解银行面临的风险有哪些新变化?如何防范可能的风险等问题。

  "千亿资本金经不起几笔坏帐的折腾"

  "如果不良率上升3个百分点,那么银行现在所有的利润就没有了,千亿资本金经不起几笔坏帐的折腾。大家都知道银行是一个顺周期的行业,宏观经济走好的时候,银行会过的很好,如果宏观经济出现下行,风险就会比较大。"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对本刊记者表示。

  金融风险是以不良贷款为主要表现形式的信用风险,随着经济的紧缩,市场中企业资金链很紧张,不良率提升,企业面临生产价格上涨的压力,汇率上涨的压力,再加上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压力,几个压力集中在一起,使得企业生存很困难。对此,曾刚表示,"这种情况下,已经有不良贷款上升的苗头了,这种苗头对于银行来说需要高度重视。"

  特华博士后科研站的一位专家告诉记者,在银行信贷受控的情况下,使得银行的很多业务和他的风险不太匹配,成长性很好的中小企业,银行愿意放贷,但是信贷的控制,又放不了,只能向大客户放贷,这样减低了他的收益率,而银行的风险丝毫没有减少。在信贷紧缩和汇率影响下,外贸企业成了"重灾区",现在人民币升值速度非常快,超过很多外贸企业承受能力,导致很多沿海、江浙一带中小企业的倒闭,导致银行信贷风险的上升。还有是一些成本增加的行业,汇率加大了企业的成本,这对企业有很大压力。自然相应的银行信贷也受到风险的威胁。

  一些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表示,在监管层面上,信贷一刀切下来,使银行想向安全的行业调整也没法转。

  目前宏观经济的走势,使得系统性风险加大,"如果真正发生了系统性的宏观经济下行的风险,那么没有哪个银行可以幸免。"曾刚对记者表示",在次贷危机下,全球顶级银行无一例外会受到巨大的损失就可以说明这一点。在美国,过去银行有3万多家,现在却只剩下6000多家,在过去一段时间中,市场已经淘汰了2万多家银行,这是一个市场化过程,全球经济走过了5年的强劲增长期,同时中国GDP也连续4年保持两位数增长,但是,中国银行业还未经历过经济周期中下行的冲击,对此应保持高度的警惕。"

  曾刚认为,宏观经济下行带来风险是促进银行向市场化转变的过程,市场就是在破坏中寻找效率,银行业也是一样的。美国在上世纪70-80年代时,就发生过经济下行,有上千家银行倒闭。贷款如果只削减到原来的一半,那银行靠什么活呢?

 风险承受能力等级 紧缩政策拷问银行抗风险能力
  曾刚对记者表示:"如果经济真的出现下行风险的话,比如说美国,30%左右的违约率,银行就没有办法了。你所有的资本金就全部被冲抵了,到哪里去找资本金呢,找不到你就破产吧。"

  对于未来的宏观经济发展趋势不好预测,记者调查的很多的专家表示,美国现在还没有出现经济复苏的迹象,美元也处于低迷状态,美国的经济低迷会减少中国的外部需求,也会给中国带来巨大的通货膨胀的压力,这些都是不好的外部环境。都会给我们带来负面影响。现在银行行长最关心的就是宏观经济未来的走势。

  从目前中国的宏观经济趋势上看,风险有加大的可能,这种风险是必须引起银行决策层的关注。

  房贷-银行风控最棘手的问题

 除了宏观经济下行的风险正在放大,与之相关联的,最棘手的还是房地产业房价下行带给银行的风险。原本稳定可靠的房贷按揭成了风险高发区。

  深圳房价下跌为银行敲响了警钟。据深圳市国土资源和房产管理局6月初公布的分析报告显示,今年5月份新建商品住宅销售均价回落到全市2007年初的房价水平。房价如此的高台跳水,使得深圳出现了差价补偿、退房的风波。一些业主,由于在去年高位时买入,一些房产现在的市场价还不及银行的按揭,又难于找到买家,还贷面临很大压力。深圳目前整体房价超过30%的临界点,很多人的房子变成了"负资产"。

  对此,房地产商潘石屹表示,深圳是目前房地产市场的"保险丝",要断它会先断。但如果继续一味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也有可能会出现负资产的家庭,还不了银行按揭贷款的家庭,这就可能出现银行大面积的坏账。

  除了深圳,实际上,关于北京房价会在奥运之后下跌的说法也在蔓延,现实情况不容乐观,在开发商资金压力日益沉重的今天,明折暗扣的效力已不再那么显著,迫使开发商不得不降价。为了应对京城楼市交易惨淡的现状,开发商采取了多种不同方式的促销手段:买房打折、买房送物业费、买房送车。

  特华博士后科研站专家告诉记者,房地产业信贷风险非常突出。而且中央也非常重视。北京房地产业也不乐观,明着盘整,暗里下降,悲观的看,如果房地产出现大面积的坏帐,银行立马就受不了,这不光是哪家银行的问题。

  对此,作为国内房贷支柱银行的建行和中行,其高层近日纷纷对外界表达了看法。6月12日,在建行的股东大会上,建行董事长郭树清再次重申了"房价下跌10%,不会对建行产生影响;房价下跌20%,影响不大;房价下跌到30%以上,会产生较大的影响,但仍不是根本影响。"而之后,中行副行长朱民如是向股东表态"房价下降对中行的信贷资产影响会很小。"

  对房价下跌所带来的风险,国内银行是否真如其对外界表现出的平静?一位银行从业人员对记者表示:"目前,很多商业银行将房地产行业列为高危行业,不再进行贷款审批。"

  工商银行总行授信部抵押处处长于晨曦对记者表示,考虑到目前房地产的走势不是太理想,虽然北京的房地产似乎还是保持在比较坚挺的价格,但这个价格不是一个市场最终博弈的结果,是垄断结果,有行无市,这点可以从银行按揭贷款交易数字的变化来看,这么长时间,各家银行房地产按揭贷款的比例或者是数字,和去年同期相比都是在减少,我认为现在的房地产业风险应当审慎看待。

  众所周知,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运作,基本上都是向银行借钱运作的,实际上负债率很高。银行业资深分析师杨青丽曾对本刊记者表示,因为紧缩政策,降低房地产企业额度了,如果资金转的慢,房子卖的不好,开发企业的贷款就还不了。再加上房价带来的违约率上升,呆坏帐的上升,就使得银行的风险显现出来。

  "中国银行业在真正市场化后,并未真正接受过大的考验",汇丰银行风险管理部副总成勤昌用香港的例子告诉记者,在中国香港地区,上一轮经济周期时,香港的房价平均跌60%以上,这样出现了很多的负资产。很多个人宣布破产,同时社会提供他一定的基本社会保障,债务就不用还了。因此,在2002~2003年左右,出现了个人破产的高峰期,这种情况对于银行就变成了巨大的损失,对于整个银行业打击非常大。联想到中国目前的情况,如果真出现这种情况的话,虽然没有个人破产法,最终这个损失还是落在银行上。

  而银行的打击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是从消费者这方面的按揭贷损失,还有房地产商这边的开发贷损失。潘石屹表示,"房地产企业不是一两块土地发生资金紧张,而是已经形成大规模的拖欠。所以,下一步我担心会爆发房地产行业的信用危机。土地欠款之后,若开发商仍无法解决问题,最后就会拖欠银行贷款。开发商规模欠款,可能威胁到银行。"

 对此,银监会已经向商业银行部署了大量检查,其中包括委托贷款流向、个人房贷质量等。6月初,中国银监会向各商业银行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行业授信风险管理的通知》,银行自查行动迅即展开。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银监会《通知》出台以后,几乎所有的房贷业务都暂停了。现在很多银行都出现停止办理个人按揭业务。各分支机构目前在等待总行针对《通知》制定的工作细则"。

  对于房地产业的风险,监管层的压力也很大,在前段时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姜伟新就强调,既要防止房价过快上涨,同时也要防止房价出现大规模下跌。国务院分管领导提出的稳定房地产市场、稳定房地产价格的要求,而稳定房价被注入了确保金融安全的内容。

  全面的风控体系呼之欲出

  银行业是一个国家经济命脉,而风险是侵蚀银行健康机体最大的敌人。目前在银行业面临着风险扩大的情况下,如何建立全面的风险控制体系成了各家商业银行的大事。做得还不错,但市场的风险控制还需要不断改进。以中国银行为例,虽然已经建立了一些风险控制的模型,但是这些模型并不是很可靠。而这点能否做好,将是决定银行业是否能够提升到一个新台阶的重要前提。

  深发展董事长法兰克·纽曼也表示,随着经济进程的推进,中国银行业需要加强新的风险管理能力,尤其要建立一个整体的、完善的金融系统,发展更完善的债券、证券市场体系。

  而科学、有效的风控体系也成了商业银行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指标。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主任曾刚表示,"风险管理是一个机制,是一个体系,强调的是一个体系风险管理框架的建立,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

  众所周知,新《巴塞尔协议》近年来全面取代1988年的《巴塞尔协议》,成为新的国际金融环境下,各国银行进行风险管理的最新法则。它是一个标准性和框架性的东西,它要求的是在正常状态下应有的风险管理的机制,《巴塞尔协议》更多适应经济形势比较平稳的状态,属于银行日常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风险管理是建立在一种模型基础上的,所有的模型都依赖于一个前提,前提既定的情况去估算风险。

  曾刚表示,"如果经济出现极端状态的时候,《巴塞尔协议》风险管理框架也失去其效果。宏观经济平稳,就意味着我们既定的前提是有效的,那如果宏观经济出现异常,意味着风险管理的模型的前提在发生变化,结论就不准确了。"

  香港汇丰银行亚太总部高级副总裁成勤昌认为,《巴塞尔协议》让管理层控制整体风险多了一个工具,但是绝对不能解决风险问题。要认识到,有了它不是马上就能控制风险,用的不好的话,是控制了好人,坏人还是能钻空子。配套措施一定要科学的,而不是拍脑袋出来的。

  除了《巴塞尔协议》对于银行风险监控体系的要求,银行自己也在积极的建立风险控制模型和内控体系,特华博士后科研站的专家告诉记者,"过去商业银行是找国际知名的服务商来建立风险控制模型,软件开发。请国际著名机构来做,可以免责。但这种系统只是流于形式,我了解到的很多都不适应于中国的水土,因为很多参数跟中国的不太一样,有效性差一些。真正出了问题的时候,流于形式的东西就不管用了。过去真正的风险管理没怎么做起来,反应速度还比较慢。"

  而曾刚表示,就风险控制模型来说,中国和发达国家差距并不大,"中国银行业在风控体系中,最大的问题在于我们的银行没有数据积累,在这个市场里面,中国缺乏个人征信系统,所以无法进行细分。我们还有大量的内部交易数据,可能储蓄的数据,包括银行卡的数据很活跃,量非常大,从数据到信息必须要有一个挖掘的过程,银行转制时间太短,数据需要很长时间积累。最好的是经历过几个经济周期的数据最好。现在银行有两到三年的周期都很少。

  另外,不可否认的是在应用方面,有很多长期形成的观念很难接受用一个新的方法去度量风险,因为风险度量结果需要跟银行的所有人的业绩考核挂钩的,这样使得很多人不愿意接受这样一个新的模型。

  一位外资银行人士表示",做风险控制根本上说是防范于未然,我刚开始在帮国内一家银行做风险控制,国内银行在做信用卡方面都在跑马圈地,后来出现了问题,很多卡是空卡,有人就拿他透支、套现,这些要在没有发生前就要想到。国外有很完善的信用评估,而且有一套完整的,一致性很强的政策。现在中国也有信用控制模型,但是决定这个模型怎么用,还是人的因素。我们人才还缺乏,制度还存在问题。"

  对此,监管部门也对商业银行提出了一些要求,最近,银监会根据新《巴塞尔协议》,颁发了一个银行全面风险管理的征求意见稿。要求各个银行实施,这里面涵盖了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及风险的各个计量方法等,这就是中国银行业未来要发展的目标。

  国内商业银行如何建立一个科学的风控体系,成勤昌表示,"首先,是决策者一定要有这个观念,我相信大部分银行决策者都对风险有了重要的认识。有了观念还要附之实行,要把它建立起来,还要把它定为很高的位置。如首席风险官制度的建立,虽然我们说风险控制,光是控制风险,首席风险官做不好,他会跟所有的业务部门产生矛盾。从风险控制的角度上看,不做是风险最小的。真正的风险控制,不是风险最小的,而是利润的最大化。他需要知道各个业务,在减少风险的基础上,实现利润最大化。否则人人都会反对,一定要站在利润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42074.html

更多阅读

世界上最狠的星座分析!承受能力强的进来。 世界上最少的星座

引导语:你很肤浅,连跟你聊天都很痛苦,用井底之蛙形容你,还真污辱了井底之蛙!你还真是万兽之王,只有兽性,没人性!天啊!这种人格分裂,只有你自己受得了!哦不,受不了啦!如此狠毒的星座分析,看完我被骂哭了!太深刻了!【白羊座】一生冲动的笨蛋你是一个到

心理承受能力差怎么办 你的心理承受能力如何

 1.遇到美女帅哥你会不会自发地开始出现吞口水的举动?   ·YES——2  ·NO——3  2.你有没有用摘花瓣的形式来决定一件事情的对错?  ·YES——4  ·NO——3  3.你曾经在别人面前对自己进行理智的评价吗?  ·YES

第96节:对失败的承受能力训练(8)

系列专题:《改变你的人生轨迹:不抱怨的法则》  接受的思想是指一种自我理解的开明感,能承受不愉快的能力。这里你会意识到任何人的成长过程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否则的话,成长的目的何在?这种思想使你享受欢乐的经历和喜悦的机会大大增

声明:《风险承受能力等级 紧缩政策拷问银行抗风险能力》为网友路的精彩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