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Laura Wang
一天中的大部分工作时间,陈立武是在6-9个会议中度过的。他是华登国际创投公司董事长,同时担任着十几家被投资公司的董事职位,这些公司遍布美国和亚洲几个国家和地区。
“中国”、“芯片”这两个字眼,是《福布斯》中文版在最近一次对陈立武进行的访谈中被频繁提到的。“在中国的半导体领域,其它投资公司是绝对竞争不过华登的,我们是这个行业的投资专家。”陈立武很肯定地表示。过去3年中,仅在中国,华登国际就投资了9家半导体类型的公司。而今后的3年里,华登即将投入中国的风险资金数额是17亿美元,陈立武说这个数字占新筹集基金总额的50%,而在前一期基金中,投入到中国的比例在20%左右。除了中国,总部设在旧金山的华登国际还投资于美国、印度、新加坡、中国台湾和中国香港等国家及地区。 早在1999年,陈立武就开始在中国寻找投资芯片的机会,最早投资的是一家叫做新涛科技的芯片公司。2年后,华登把它以6倍的价格卖给了美国一家上市公司IDT,这次并购被列为“中国2001年度十大并购案”之一,也是国外上市公司第一次收购中国的芯片公司。 随后,陈立武又看中了中芯国际,这也是他比较满意的一个投资案例。从零开始,建厂3年后中芯国际就成了继台积电、联电之后世界第三大芯片代工厂,其销售收入很快就突破了10亿美元——“我们用5年的时间实现了这个目标,”陈立武说。预计中芯国际今年的销售收入达到14亿美元,占有国内44%的市场份额。2004年3月,中芯国际同时在纽约证交所和香港证交所同时上市,总市值达到57亿美元。但是中芯国际上市伊始,就遇到了中美贸易纠纷及半导体全行业的衰退,导致后来中芯国际在股市的表现并不乐观,两年多时间里股价下跌了近60%。 但是他并没有气馁,反而加快投资中国半导体行业的布局。“市场总会有波动,被投资企业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股价上,更重要的要看这个公司成长的潜力。”陈立武的信心来自于对中国半导体应用市场的看好。他相信,中国作为全球第三大半导体消费市场,在未来的20年内,中国每年消费电子产品的需求占全球总量的25%,价值400亿美元。而其中90%的芯片都来自国外进口,中国国有产品的供给竟不到10%。“应用在手机、数字电视的半导体产品将会有很大市场,国家相关标准即将出来,也会推动半导体行业的发展。”陈立武估计,5年内,进口芯片产品比例将下降到40%。顾能集团(Gartner)在去年年底对整个半导体行业的预测也为他的这种乐观提供了支持:2006和2007年半导体产业将走出低迷,开始“适度”增长,增长率约为10%。市场分析公司IDC表示,未来5年,中国的半导体产业将以两倍于全球半导体产业的速度增长。 接下来,半导体设备生产企业中的潜力股中微公司(AMEC)和国微又获得了华登的青睐,“新技术对于芯片制造商来说无疑很重要,但芯片的制造成本对制造商的发展也起关键作用。在昂贵的设备上投入过多,就会降低芯片生产厂家的获利空间,”陈立武说。从芯片生产到设备再到芯片设计,华登在中国半导体行业的投资逐步走向产业链的核心环节。华亚微电子(HuayaMicroelectronicsInc.)是华登早期投资的一家芯片设计公司,是数字视频系统方案控制芯片的设计与供应商,一提起华亚,陈立武禁不住地夸赞:“这家公司每年有70%的增长率,目前国内7大电视生产商中有6家都是华亚的客户”。 对半导体行业的每一个环节都已了如指掌,因此陈立武自信在这个投资领域里他无人能敌。这可以追溯至20年前,他做的第一笔投资就是投给了一家叫S3(后被DiamondMultimedia收购)的芯片公司,S3成功上市后,以近10倍的价格收回了投资。 身材高大、精力充沛的陈立武喜欢游泳,每天都会抽出时间去游上一会才觉得舒服,就像在学生时代一样。“就像学生一样,永远有学不完的东西。”他说感觉自己每天都在学习最新的知识、每天都在进步,是这个职业带给他最大的收获和魅力所在。陈立武喜欢和大学教授一起聊天,他甚至把三分之一的时间花在向教授学习最新的科技知识、了解最前沿的行业发展趋势上——这种独特的工作方式还来源于一个学生时代的梦想。马来西亚出生的陈立武,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拿到理学士学位后,进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攻读核子工程学硕士。那时候他想按照父母为他设计的道路,拿到博士学位后成为一名大学教授。 一个偶然的机会,陈立武加入华登投资集团,并在28岁那年独立创建了华登国际。他募集的第一只基金资金规模是300万美元,来自3位投资人,一位是在新加坡政府的一个好朋友,一位是他父亲的好朋友,还有一位就是他的岳父。正是这300万美元给了他一展身手的机会。18年后,他创立的华登国际掌管着18亿美元的基金。 1994年,陈立武正式进入中国,成为把创投概念引入中国的先锋人物。华登在中国的第一个项目居然是一家乡镇企业——科龙,由于政策所限,科龙上市路途漫漫,3年后终于在香港上市,华登取得了3倍的回报。此后,陈立武又投资了无锡小天鹅、鹰牌陶瓷等几家传统行业公司。早年进入中国的风险投资公司大多铩羽而归,华登国际算是个例外,“在第一拨风险公司进入中国的浪潮中,我们还是赚了钱的,”陈立武说。 真正令陈立武声名大振的,是他投资新浪网并成为其董事会成员,陪伴新浪熬过低谷期后,最终成长为中国最大的门户网站,上市后市值达到过15亿美元,华登也获得了极高的回报。在国外,他也投过几个响当当的互联网公司,比如和华登另一位合伙人吕福文一起投资的LookSmart是Google成名以前最好的搜索引擎之一,华登也取得了很高的回报。“但是,我并不真的擅长投资互联网公司,只是我比较幸运罢。”陈立武谦逊地说。最近,华登国际在国内的投资组合亦未能免俗,囊括了好几家互联网公司:当当网、车盟以及泡泡、亿起发等。他承认,在这个领域已经过热,“竞争太激烈了,很多家风险投资公司都集中在互联网公司。” 在为华登募集资金的时候,陈立武特别注意到股东成分的多元化:70%来自美国的退休金、保险公司和大学基金,15%是欧洲的股东,15%是亚洲的股东。“好的股东会为所投的项目带来很多附加值。”陈立武说,他还牢牢记住基金投资人(LP)对他的建议——在那些你所能带来附加价值的领域做投资。所以,“我不投我不熟悉的行业”。 但即使是在陈立武熟悉的半导体领域,竞争也是相当激烈的,已经出现了泡沫的迹象。他以中国为例,国内有480家芯片设计公司,其中的大约只有90家能勉强活下来,如果能够做到认真研究、紧跟消费者的话,那么能有10家会成为非常棒的公司。WIFI也是这样,有90家公司投资争夺这个细分市场,最后能赚到钱的不过三四家而已,其余都会亏损。面对竞争,陈立武的应对之策并不复杂。“我更喜欢的初创型公司往往是行业中前两名,所面对的市场空间大。”他认为,技术背景强的团队更容易战胜竞争对手。 在新一轮风险资金涌入半导体行业的热潮中,大家看好的公司估值比正常情况高出很多,陈立武的做法是争取在估值比较低的第一轮就进入,“这当然需要你对行业的理解更深刻,眼光更准才行。”当然,除了多年的经验,“我有很多好朋友,是这个行业的投资高手,大家可以互相帮助。”他提到TallwoodVentureCapital的Dado、红杉资本的斯蒂文(MarkStevens)等一连串的名字。 对于被投资的公司,陈立武主张深入介入。华登国际一般争取占公司20%左右的股份,进入董事会,然后从董事会层面协助聘用管理人,和首席执行官一起搭建管理团队等。同时,还会协助制定计划,介绍客户,介绍自己的投资人和网络,比如提供供货商、客户以及如何生产标准产品、如何开发市场渠道等信息。“公司所需要的行业资源与帮助是不能用钱买来的,但很重要。”他强调。争取早期发现好的投资对象,然后精耕细作地、花上5年以上的时间帮助他们发展壮大,陈立武喜欢彼此之间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但他也承认:“有的公司发展比较快,很快就上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