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大雪灾,美国次贷危机,国际油价狂涨,藏独分子骚乱,汶川大地震,越南经济危机,一个沉重的上半年。下半年会怎样呢?回望过去30年,中国经历了许多沉重的日子
作者:王安/文
眼见着鼠年一半就要过去了,关心时政的诸位一定心情复杂,上半年发生了太多的事,以至不敢预测下半年还会发生什么,心情沉重。3月,在全国人大政协两会上,温家宝总理感叹道:“今年恐怕是中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难在什么地方?难在国际、国内不可测的因素多,因而决策困难。” 在温总理说这话之前,中国南方遭遇雪灾,大量资产损失,企业业绩下降。期间,美国次贷危机效应渐渐显露,其对中国的影响可不止于业界先前估计的中国银行持有住房抵押次级债券的亏损,最大的影响当是美联储连续大幅度降息放松银根,令本已饱受通胀之苦的中国经济又被迫承受大量国际输入型通胀的压力。正此时,国际原油价格狂涨,令政府和民众忐忑不安。 接下来,西藏藏独分子制造了骚乱,其后借奥运火炬全球传递,西方一些支持藏独的势力制造了反华摩擦,天昏地暗。这已不限于经济了。及至四川汶川大地震,中华民族遭受巨大劫难。也正是由于这次大劫难,中国政府和人民表现出的勇气、人道、开放和高效,赢得了世界广泛赞扬,提升了中国的声誉。 下半年,中国将举办奥运会,实现中国几代人孜孜以求的梦想。然而,这是在什么情行下,中国人要完成如此巨大的工程?正此时,越南经济正在步入危机,又使中国人把心提将起来。 汶川地震,不仅可能推升通胀,也有可能会拉低经济增长。对于灾区房贷等金融问题,银监会5月23日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银行对地震造成的呆账,作足额核销,这无疑会增加相关银行的不良贷款比例。同时,银监会和央行都表示,四川地区的贷款可以不受原先设定的额度限制,于是各大银行在几天内向灾区追加的授信额度累计超过千亿元,这些额外的贷款势必增加新的流动性。 这些都在考验着从紧的货币政策的执行有效性。要救灾?要经济增长?要股市房市?还是要打压通胀?温总理提出的CPI控制目标是4.8%。万难,万难。 于是,有了央行“出其不意”的动作。在普遍预计5月份CPI比较乐观的情况下,央行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1%。 业界对此举提出两个出乎意料。其一,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没有按惯例,为避免对股市造成冲击选择在周五收盘之后公布,反而在非工作日的端午节前夕,似乎没有必要。其二,从上调幅度来看,明显超出市场预期。 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初衷是为了抑制通胀,但在公布CPI数据之前动作,显然不单为了抑制通胀,另有两个因素使然。一是强力打压CPI,以便在适当时机放开油价,财政实在背不起了。二是越南经济危机,可能有出逃的国际资本流入中国,遂预谋,从源头上抑制投资需求。 此举最直接的打击便是股市,6月18日沪市已跌到2700点附近。手心手背都是肉,顾不上这么多了,宁肯矫枉过正。 如此复杂的政经局面似乎无比沉重。然而看看过去,仅改革开放30年间,中国已经经历了多次沉重的日子。 1978年真理标准大讨论,左右阵营接火,真个“中国向何处去”的关头;讨论农村生产责任制,30个省市区,只有两个省委书记赞成;1988年闯物价关,及其后的政治风波,中国炼狱般经历;1993年宏观调控,拉下沈太福,一气撤了十余行长;期间1991年和1998年的大洪水,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2001年入世,中国都面临着复杂而沉重的局面,但中国都过去了。 虽然今日的中国确有不同的情形,但比较起那些过去的沉重日子,今日也不显得太沉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