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业:拓海外



    * 中资金融机构将延续2007年海外拓展的雄心* 更具战略性的交易会在一两年内出现

  作者:王春梅

 金融业:拓海外

  “如果你去找华尔街最大的几个投行,问他们的并购部门最近在做什么工作,大部分的人都会跟你说,他们绝大部分时间花在帮助中国公司到海外收购。”刚从美国回来的摩根大通亚太区董事总经理顾宏地深有感触地说。平安保险27亿美元收购富通集团4.18%股权是他们最近刚做完的一单交易。

  2008年,海外市场作为中国金融业角逐新的主战场,看起来毫无悬念。在中国资本市场的繁荣和美国次贷危机的双重影响下,中资金融机构的海外并购正面临一个前所未有的绝好时机。中资金融机构显然不会轻易放过这两大难得的机遇,延续过去一年海外拓展的雄心。

  工商银行:2007年交易额度最大的是工行以约54.6亿美元收购南非标准银行20%股权。作为中国最大的本土化银行,工行希望将海外收入比重从目前的3%左右提高到10%。要实现这一目标,预计2008年工行将更多地以收购方式进入国外市场,并继续以新兴市场为主,其中非洲、东南亚地区是重点;而收购标的以资本回报率高、且有一定经营网络的商业银行为重点。

  中国银行:尽管中国银行可能不得不将其在美国次债上的近80亿美元投资冲减掉四分之一,但其行长李礼辉仍表示,2008年“中国银行不排除在适当的条件下采取投资、并购等方式,拓展业务领域、延伸机构网络、巩固和扩大多元化业务平台”。在海外经营已有90年历史的中行,其海外机构对集团净利润的贡献接近40%。相信中行不会在机遇面前放慢脚步。

  民生银行:民生银行是中国银行业借并购进军全球主流市场的先行者。2007年10月,它与美国联合银行控股公司签订协议,将在今后半年内以现金25亿元人民币收购联合银行控股公司9.9%股份,并预留了进一步增持至20%的空间。

  招商银行:与同业的大手笔海外扩张相比,年轻的招行反而是最沉得住气的一个。不过,2007年11月8日,招商银行在纽约设立分行的申请获批,实现了中国银行业直接进入美国市场的重大突破。业界认为,招行已经具备了和国际同行竞争的能力和风险意识。因此,比其它国内银行大佬更具备海外并购的素质。

  中信证券:在国内并购市场披荆斩棘,稳做券商头牌的中信证券自然不会放过海外收购的绝佳机会。去年10月,中信证券宣布与美国第五大投行贝尔斯登签署协议,出资10亿美元认购后者总股本的6%。

  如果一度传言的港股上市成功,尤其善于利用市值杠杆和资本市场运作的中信证券在2008年并购市场的表现或会再次让人侧目。

  “金融机构小股东的交易还会进行下去,特别是现在美国和欧洲金融市场不稳定、需要一些支持、而且估值在历史最低点的情况下,中国相对成功或者比较健康的机构到海外做收购,如果对交易结构的设计可以规避一些近期风险,那么这种收购还是比较吸引人的。”顾宏地认为,“华尔街可能还会在未来一两年看到更多的引资,甚至是更具战略性的交易。”

  不过,就刚刚处理完不良资产、完成重组上市的国有商业银行来看,这时候是更适合养精蓄锐,还是马上扑向国际市场?似乎也需要冷静审视。

  银河证券金融业高级研究员张曦认为,2008年,中资金融机构选择出击还是继续观望,要和各自的战略相匹配;事实上,国内目前还没有一家金融机构做好全球化的战略准备,也不可能实现全球扩张。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42347.html

更多阅读

环球时报:有“海外民运分子”为钱开始与大陆做生意

原标题:“海外民运”哪儿给钱多去哪 逢中必反遭华人唾弃前几年的“德国之声”张丹红事件,就是“民运”人士活动的结果。之后,“德国之声”几乎成了“民运”人士的发声筒。但去年8月,“民运”女记者苏雨桐被“德国之声”中文部解聘。“德

漫步者:正视海外渠道的利润需求

让海外市场的每一级渠道都赚到应有的利润,才能平衡和稳定。越过渠道直供终端,打破当地的渠道价值链,有可能招致当年西班牙烧温州鞋城的后果  赵正 接受海外订单,出口海外不代表打开了海外市场,拥有自主品牌但只在海外走低端路线的企业

冯军:建立海外孵化器

 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华旗资讯数码科技公司(简称华旗资讯)总裁冯军日前建议国家在海外建立企业孵化器,从而使中小企业走出去。   冯军提出,海外“孵化器”的建立,将帮助企业降低进入国际的“门槛”,让中国企业实现从产品规模

张近东:搭建海外平台符合苏宁长期战略

苏宁电器6月24日宣布,将认购日本有近八十年历史的电器连锁企业LAOX的27.36%股权,成为其第一大股东。苏宁电器董事长张近东今晚22点与新浪科技独家对话时表示,不论做出什么样的决策,苏宁一定会充分地考虑成本、风险和对投资者的利益保障

张晓刚:让海外资源有“中国因素”

  2009年,鞍钢开工60周年。鞍钢集团党委书记、总经理张晓刚说,60年来,鞍钢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体现了不同的追求。  7月底,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理事会期间,行程匆忙的张晓刚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书面专访。  此次专访,张晓刚除了详细描

声明:《金融业:拓海外》为网友至尊无敌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