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互联网“丐帮”



    中国的Web2.0企业要想跟Facebook一样既吸引用户,又吸引投资,一定要从开放和共享上做功夫

    作者:康国平

  创建于2004年2月的Facebook,自从由全美高校的一个封闭社交网站开放到对全球所有人士以来,访问量和注册用户高速增长。短短半年,其注册人数的增长率,已经远远超越了社交网络(SNS)类网站的头牌Myspace数倍。虽然目前总访问量还比Myspace差了很多,但其在投资圈的吸引力又非Myspace可比,互联网业内认为它是最有可能和Google比肩的公司。

  现在,Facebook的估价一路高涨。从最早的估价2亿美元,到雅虎开价16亿美元进行洽购,再到微软公司投资2.4亿美元仅获得1.6%的股权,Facebook的价值一举超过150亿美元。而后传出的李嘉诚投资6000万美元获得0.6%股份和1月份传出诺基亚欲入股Facebook,更使Facebook成为全球社会化网络和Web2.0网站的风向标。

  投资追捧的是一种

  “Facebook经济”

  自Google之后,鲜有互联网企业如Facebook这般受追捧的例子。近日美国《福布斯》杂志专文评析了Facebook受追捧的原因,乃Facebook形成了“Facebook平台经济”。确实如此,自2007年5月24日Facebook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MarkZuckerberg)宣布向外部开放平台之后,短短半年时间,Facebook上已经积累了1万多款互联网应用。这里面不乏用户数千万的大型应用。投资人一头扎进去,目的不为了Facebook这一简单的社交平台,而是看好了其中蕴含的数万开放的应用。一些大型投资人错失了微软的机会,也错失了Google的机会,这次,一定不能错失Facebook的机会。Facebook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充分了解自己所掌控的事业是谁都想要的一块肥肉,所以,他不急于跟Myspace一样早早出售,而是要和更多的有钱人一起来分食未来的机会,形成投资圈的热点。这一点,是Facebook未来保持独立和成功的基石。

  按笔者的理解,Facebook就像一个要饭的,里面数千万丐帮弟子都在为丐帮帮主马克·扎克伯格要饭。在这种模式下,一些经验丰富的丐帮弟子,则可以借助开放平台,生产并消费更多热门的应用。正是这些数量庞大且引人入胜的应用,才是进一步吸引投资者眼光的所在。武侠小说中,丐帮之所以为天下第一门派,不在于它有多么亮丽的外观和复杂的门规,而在于其弟子遍布武林,本身有极强的“社会网络”特性。

  未来风水分析

 Facebook:互联网“丐帮”

  就在Facebook风光无限的同时,目前在访问量和用户数上依然占据社交网络头把交椅的Myspace并没有停止创新的脚步。Facebook的开放平台基因,Myspace身上也已经在开始复制并出现成效;同样,Google的社交网络Orkut也并不示弱,正在加紧做一些产品功能方面的谋篇布局。Facebook风光无限并不能保证它未来永远风光无限。互联网上风水轮流转的现象,也可能很快降临到Facebook身上,所以,挖掘它旗下丐帮弟子身上的商业价值,比Facebook采取各种途径获取投资更加重要。否则,尽管有了更快的增长速度,一旦遇到竞争对手调整战略,一样会面临前人的遭遇。美国的另一家社交网站,也是最早的社交网站之一Friendster,就已经颓势尽现。这个产业的未来绝非一家网站说了算,开放平台的标准问题,兼容问题,用户的流失转移问题,都会在Facebook身上出现。

  对于Facebook开放平台,也有人士表示担心,因为Facebook平台上的应用主要是通过用户来互相推荐,没有统一的品牌,不利于提高知名度。但也有人认为,正是这种“自由放任”的模式,才更真实地体现各款应用的受欢迎程度,也容易根据现有产品创造出更多应用。用户喜欢某款应用,自然会多多推荐。这是SNS系统中用户交往过程中自然而然产生的行为。这一行为模式,也是发挥SNS商业价值的主要途径。只有完全开放,完全自由,才可能筛选出用户真正喜欢的应用。长尾理论显示,在Facebook开放平台上的数万应用,同样满足长尾曲线。只要更多后继者往Facebook平台中增加新的应用,长尾足够长,Facebook的商业价值就一定会体现互联网赢利的特征模式。长尾端冷门应用和热门应用相得益彰,组成一个真正有价值的产业链。

  一些风险投资商看中Facebook,绝非看中Facebook一家的未来潜力,而是看中了社交网络的整体未来。他们相信,有了Facebook和Myspace等巨头们的开放平台,打通了的互联网应用操作系统一定能吸引巨大人流,为商业企业带来巨额回报。目前,国外讨论在Facebook上做广告的,不光有个人,也有很多大型企业。这些企业从另一个虚拟社区网站第二人生(SecondLife)中获得了甜头,都在打算如何将商业推广迁移到Facebook上,这注定了商业推动下的Facebook们一定和Google一样继续大受追捧。也有分析家对微软2.4亿美元投资Facebook只占1.6%股份表示不解,认为这是另一种互联网泡沫,担心微软的目的仅仅是堵截Google对Facebook的收购。这种言论有一定的道理,但看到Facebook数千万活跃用户在使用了数万应用的时候,我们应该确信,这种“Facebook平台经济”,只是显示了其冰山一角。不光美国的投资商必须看到冰山下更大的冰块,中国做互联网的,特别是Web2.0企业的,一定要看到这座冰山是如何形成的。

  对中国Web2.0企业的启示

  Facebook在国内的模仿者已经有数十家,最大的一家校内网由陈一舟的千橡集团收购而来。而此前校内网的创始人王兴则在离开后,创办了另一家从页面表现和部分功能上几乎完全模仿Facebook的海内网。加上数家已经拿到了500万美元风险投资的校园SNS网站,中国的SNS网络市场似乎也日趋成熟、热闹非凡。但如只看到了Facebook火爆的外表,没看到Facebook受用户和投资双重追捧的内在,则会为我们的Web2.0的进一步发展埋下一个定时炸弹。

  回头想想,仅仅在4年前,博客(BSP)这一Web2.0的新形式进入中国,一举催生了数家获得1000万美元级投资的博客网站。但这类网站,因在产业理解和运营管理方面存在很大的盲目,在门户网站如新浪和搜狐等开发博客服务的背景下,很快就失去了竞争力。没有商业模式的问题很快就凸显出来,随即陷入长久的混乱。而同期美国的公司,则获得了极大的进步。比如从博客服务衍生出来的图片博客服务(Flickr)、视频分享服务(Youtube),都已经得到巨大的成功。Flickr被Yahoo上亿美元收购,且成为Yhaoo图片的最终替代品;而Youtube诞生仅仅一年半既被Google以16.5亿美元收购,创下了Web2.0公司被收购的记录。目前Youtube的全球排名已经进入前三名,是互联网的另一大传奇。

  Web2.0在中国为什么起不来?不是我们没有用户,我们有仅次于美国网民数的2亿用户;也不是我们的用户参与度低,我们的BBS从有互联网开始一直就火爆异常。是因为我们的Web2.0网站还缺乏很多基本的态度:开放和共享。Web2.0网站的生命力就在于开放和共享。我们很多博客托管公司,没有开放平台,共享也不积极,用户依然在Web1.0的模式下,享受他人甚至网站制作方制造的大量内容。互动降低,Web2.0的商业价值就无法体现。加上国内的风险投资完全是急功近利,企业一旦出现管理和市场竞争问题,风险投资要么迅速撤走,要么介入管理,结果自然是快速颓败。

  中国的Web2.0企业要想跟Facebook一样既吸引用户,又吸引投资,一定要从开放和共享上做功夫。缺乏开放,则永远不可能有跟Facebook一样积聚这么多充满创意的互联网应用,也不可能真正把用户团聚在该网站四周。就像前面讲过,就当Facebook是一丐帮,中国的Web2.0企业,也一定要做中国互联网的丐帮,不要想着自成一派,不要想着别的门派都不存在。应该鼓励共享,允许开放,充分协作。只有这样,以中国2亿网民这个基础以及未来越来越可看到的经济基础,中国的互联网才能出现一个跟Facebook一样的“要饭的”。否则,各自为政,有多少网民就有多少网站,应用缺乏,中国互联网发展不可能太快、太好。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42349.html

更多阅读

深度解析:互联网家装的平台模式真要死了吗?

       [观点摘要] 家装O2O最深入的研究者穆峰认为:1)互联网家装不是流量问题,也不是流量属性的问题,更不是订单量问题,而是落地服务和供应链的问题,关注过程才可能有个好结果;2)平台的控制力直接决定了服务质量和用户体验;3)平台模式的

未来酒店:“互联网+”助推酒店O2O融合落地

系列专题:o2o营销模式观察随着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的突飞猛进,无论商业还是社会正呈现着人人物物“大互联”的节奏,在未来,酒店也将会全面介入万物互联,“互联网+”正在酒店业中发酵……3月底,阿里旅行正式发布“未来酒店“

马云:互联网“教父”新征程

      上榜理由:  他是中国斗志旺盛的企业家精神“教父”,他被英国《金融时报》评为2013年度人物,他被誉为中国互联网的化身,在他身上将中国互联网的全部潜力和矛盾体现得淋漓尽致。  与国内其他喜欢复制国外成熟商业模式的创业

P2P借贷:互联网金融佼佼者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技术已经改变了现代人的生活:电子商务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智能手机陪伴我们走过大街小巷,我们被带进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同样,互联网已经彻底改变了无数行业。随着互联网公司从非金融部门不断向

声明:《Facebook:互联网“丐帮”》为网友给我呻吟吗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