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交所上市企业名单 07年的油储、石交所和油荒



    石油储备、石油价格是07年人们关心的核心。仅靠储备只能应急,真正解决问题还有赖市场理顺价格。

 

    作者:张涛

  2007年末,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宣布,经国务院批准,国家石油储备中心正式挂牌成立,这标志着我国石油储备三级管理体系正式启动。昨天,我国第一个国家石油储备基地——镇海国家石油储备基也正式通过了国家验收。按照初步规划,这些基地建成后将储备多达6800万吨原油。专家表示石油储备将主要来自进口。

  旨在应急

  “设立石油储备中心的职责是行使出资人权利,负责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基地的建设和管理,承担战略石油储备收储、轮换和动用任务,监测国内外石油市场供求变化。”国家发改委称。

  “这还只是第一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邓郁松提醒说,从整个中国能源战略来说,石油战略储备是一个长期过程。

  “这一机构早就该成立了。”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坦言。从去年开始,发改委着手组建国家石油储备中心。“它是发改委的主要任务之一。”发改委主任马凯如是置评。

  为了防范石油供给中断的风险,像全球其他国家一样,中国开始着手建立国家战略石油储备。而这一举动在当前国际油价持续“高烧”的情形下显得尤为举足轻重,因为在增强本国勘探开发能力的同时,中国也正从海外进口更多石油,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国内消费。2006年初,我国就对外透露了开始组建国家石油储备中心的计划,与此同步推进的还有切实增强战略石油储备能力。此前,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工作由统筹中国能源发展战略的国家发改委能源局负责,其下设有专门的处级机构——石油储备办。

  能源研究专家、中央党校经济学部教授曹新表示,从国际惯例看,建立石油储备一是为了应对突发事件,即急需之用;二是为了平抑油价。曹教授认为,从我国的情况看,显然还是为了应急之用。

  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也表示,建立石油储备是应对突发事件,防范石油供给风险,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手段。

  据了解,目前我国的石油战略储备基地由国家出钱,中石油、中石化、中化总公司负责建设。根据计划,待项目建成后由国家石油储备中心接管,负责运营。

  根据我国石油储备三级管理体系的设定,国家发改委作为石油储备的管理者,国家石油储备中心则是管理体系中的执行层,而石油储备基地则担当石油储备的重任。不过长期以来,由于国家石油储备中心的缺位,尽管自2004年以来已经启动了石油储备基地的建设,但三级管理体系一直未能理清。按规划,中国将借鉴国际经验,建立起三级石油储备管理体系:从上至下分别为发改委能源局、石油储备中心、储备基地。

  2003年起,国家发改委设立了石油储备办公室,石油储备办公室与发改委能源局是“一套机构,两块牌子”,石油储备办公室主任一直由能源局局长兼任。从去年开始,国家发改委着手组建国家石油储备中心,并从中石油、中石化等石油公司借调了部分工作人员参与筹备。来自业内的消息认为,石油储备中心很可能由发改委下属的能源局领导,但也有发改委内部人士透露,此前媒体报道可能有误,石油储备中心和能源局应该是平级机构。

  据了解,国家石油储备中心主任由国家发改委下属的原中国经济导报社社长杨良松出任,相关任命已在今年6月份下达。杨良松原籍湖北,长期在原国家计委工作。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相关人士透露,杨这次出任石油中心主任一职属于内部调动,因为杨本人也是在发改委工作了十多年的干部。

  知情人士透露,石油储备中心在隶属上可能暂归国家发改委能源局管辖,该中心将采取类似于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中国储备棉管理总公司的模式。而能源部成立后,该中心将移交到能源部。

  对于石油储备的来源,中央党校经济学部的曹新表示,目前我国石油的自给率不断降低,去年我国石油的消耗量约3.2吨,有将近一半来自进口。有关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我国进口原油1.37亿吨,对外依存度高达49%.因此,曹新表示目前在国内石油需求紧张的情况下,靠国内的油源已经不大可能,因此新的储备石油中绝大部分将是进口。而且从石油储备基地来看,大部分在沿海地方,即使内地一些石油储备基地,如重庆万州(传言),也是通过管道从国外输入的。

  目前油价高企,建立石油储备会不会引起国际石油价格波动,曹教授表示,下半年往往是油价较高的时候,但具体怎么安排石油储备就不得而知了。

  近年国际油价高企,据估计,以油价每桶55美元,中国每天进口300万桶石油计算,如果国际油价每桶上涨10美元,那么中国每天就要多支付3000万美元。由此造成了高达百亿美元的成本增加和机会损失。

  由于供需失衡造成的高位对外依存度、进口渠道单一、储存设施严重不足以及国际油价波动、产油区局势动荡等原因,使我国对外进口石油上“价格安全”问题凸现。

  而随着国家储备中心的建立,这一情势将得以改变。按照国家发改委初步规划,准备用15年时间分三期完成油库等硬件设施建设,储备油投入也将到位,预计总投资将超过1000亿元。

  目前,由发改委牵头的第二期油储基地的选址已基本完成,甘肃兰州、新疆鄯善名列其中。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有关专家透露说,第三批石油战略储备油库也已在规划中。《国家石油储备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也正在制定中。

  韩学功表示,在战略石油储备上,中国才刚刚开始起步。中国会根据国际原油市场价格等因素变化,逐步增加储备。

  国家信息中心分析师牛犁则表示,目前中国石油战略储备水平还远未达到90天用量的平均线,而即使达到了这个标准,中国也难以影响国际市场。

  国家发改委石油天然气处处长胡卫平曾在一次会议上表示,中国的战略石油储备只打算在紧急情况下使用,是为了应对市场突然出现的供应短缺,“中国不会利用战略石油储备来操纵油价”。

  石油储备基地的“新业主”

  在储备中心成立之前,正是源于“政企不分”,一场审计风波直指石油储备基地。记者获悉,前不久审计署披露,在首批国家石油储备基地项目的建设中,发改委未报经国务院批准,擅自将投资额度上调了28.5%。

  审计署据此提出,发改委具有项目申报、建设管理和建成后运营管理等多种职责,不利于(石油储备基地)实行公司化管理,不符合政企分开原则。

  所以说,“在储备基地建设期需要一个‘业主’,发改委作为政府部门,不能成为‘业主’”。中国石油大学副院长董秀成告诉记者,这需要成立一个机构行使出资人权利,对原油进行储备和运营。

  “履行国家石油储备义务,不能以盈利为目的。”董秀成称,在油价高时,中心可以抛出一部分石油,等待油价回落时重新购入。长期以来,由于国家石油储备中心的缺位,导致国家石油储备三级管理体系,至今未能理清。

  位于浙江省宁波市的镇海国家石油储备基地,12月19日验收过关,储备量为520万立方米,合3270万桶。

  “首批注入的原油来自俄罗斯乌拉尔。”中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副总工程师曹晓晞向记者证实,该基地在去年10月交付使用。

  “当然,为合理降低成本,中国石油公司在海外所产原油,可优先成为储备对象。”中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薛力博士如是建议。

  “除镇海基地外,其他三个基地将在今、明两年陆续建成。”12月19日下午,一位发改委官员告诉记者,它们分别位于浙江舟山、山东黄岛以及辽宁大连。“今年底竣工的黄岛石油储备基地,库容约为300万立方米。”山东省经贸委如是表示。

  “上述石油储备基地,由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负责工程总体建设。"按照发改委官员的说法称,"待项目建成后由国家石油储备中心接管,负责运营。"

  原国家发改委副主任陈德铭最近在美国表示,目前中国战略石油储备量在200万吨至300万吨之间,2010年前将增至1200万吨。

  时至今日,首批油储基地建设几近尾声,第二批基地的选址工作,正在紧锣密鼓进行中。其中,广东、海南、湖北、重庆、甘肃等省市,有望进入第二批选址名单。

  12月19日,镇海国家石油储备基地验收过关,最近传出重庆加入第二批选址之列。重庆万州区委书记吴政隆表示,在万州投资建设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库项目,具有国家的战略意义。

  “下一步,国家肯定还要加大石油储备。"中国石油大学庞昌伟教授说,"不仅战略油储,今后还会向商业和民间储备发展。”

  这与董秀成的观点不谋而合:基地的储备将以原油为主,不排除今后向成品油迈进。

  而今,中国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石油消费国,战略石油储备因此颇受国际关注。根据规划,中国建立的是30天的石油储备数量。相比而言,美国、日本和德国的石油储备量分别达到158天、161天和127天。

  “因此,在中国石油进口依存度接近50%的情况下,仅30天的储备量还远远不够。”能源专家夏义善不无担心地说。

  “在战略石油储备方面,中国还处于起步阶段。”海南省洋浦经济开发区驻北京办事处主任高一峰说,商业石油储备进程将更漫长,《国家石油储备法》等法律法规尚未出台。显然,建立商业石油储备,中国需要出台相关的法律文件。

  油储管理面临挑战

  国家石油储备中心的成立,意味着我国从此有了独立于石油企业的石油储备机构,或许可以将企业利益和国家战略利益分开,通过石油储备中心直接落实战略石油储备的任务。不过,国家石油储备中心的建立,也给我国石油战略和市场管理提出了新问题,石油储备中心的管理面临着挑战。

  首先,石油储备中心的职能需要明晰。国家石油储备中心应当有明确的职能,目前所公开的仅仅是该机构的宗旨,而对于机构的职能和角色定位还不够清晰。国家石油储备中心是否需要盈利,可动用资金的规模、来源等等,都与机构的职能密切相关,只有把国家石油储备中心的职能界定清楚,才能更加有效的贯彻其宗旨。

  其次,石油储备中心的运行机制需要完善。石油储备中心需要承担战略石油储备收储、轮换和动用任务,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任务,其中蕴含着非常大的不确定因素和风险。例如,什么时候应该进行收购,收购的规模多大、价格多高,收购的来源何处,这些问题都关系到石油储备中心任务完成的质量。其实这些问题也是所有建立石油储备国家面临的难题,其中任何一个问题解决不好,就可能遭受巨大的损失。

  第三,石油储备中心人才需专门准备。石油储备中心与其说是一个物资储备机构,不如说是一个金融机构,因为国际石油市场与金融市场息息相关,进行国际石油交易,必须掌握众多的金融交易工具和特点,必须懂得如何规避风险。而我国长期以来,石油市场和金融市场相互隔绝,石油行业和国家物资储备系统对于金融市场的认识还不够深刻,在传统的国家储备系统内缺乏足够的金融人才。曾经出现国家储备系统在境外交易中出现巨额亏损的情况。

  因此,国家石油储备制度的完善,建立国家石油储备中心是第一步,中心工作职能的清晰、运行机制的完善和专业人才的准备,决定着国家石油安全保障机制的效果。国家石油储备中心在未来的运行中,可以依据以下两个原则,逐步进行探索。

  第一个原则就是安全原则。在这个原则下,不仅是要保障石油的安全供应,也要保障国家石油储备资金的安全,避免国家在石油储备中遭受不必要的损失。

  第二个原则就是市场化原则。以往国家对于石油市场的调节主要是通过行政手段进行,但在市场全球化的今天,单纯行政手段已经不能适应。而建立国家石油储备中心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利用市场手段,调节石油市场。那么,石油储备中心的运行也应当遵循市场原则,应当学习市场化程度较高国家的经验,吸纳市场化人才,采用市场化的激励约束机制,用市场化的要求进行业绩考核。

  总之,国家石油储备中心只有在明晰的职能下,建立合理有效的运营机制,利用高度专业化的团队进行管理,才能实现政府的石油保障目标。否则,很可能在老问题没有解决的情况下,又产生许多新问题,从而违背机构成立的初衷。

  石油交易所稳步推进

  油储中心成立的同时,国家商务部政策研究室内部人员透露,近期由商务部等七部委专家组成的调研组进驻上海石油交易所,调研市场运行以及交易平台搭建情况。

  “我们的目标是搭建中国乃至亚太地区的石油石化产品的交易定价中心”,12月18日,在上海石油交易所正式携手易贸咨讯(上海)有限公司以及银河信大宗商品交易有限公司仪式上,其副总经理阎东升对于目标言之凿凿。而此时,距离2006年8月刚刚开业,拥有只有不足70家会员单位的上海石油交易所刚刚过了1年零4个月。

  据阎东升介绍,经过一年多的运作,目前上海石油交易所已经形成了中远期现货交易系统、即期限或交易系统以及价格信息交易系统三大信息平台,不仅打造了国内石油石化市场最权威的交易平台,更开创了一个重大的网上即期现货贸易新模式,为广大的石油石化贸易商提供了便利。

  据了解,本次战略协议的签署,是由上海石油交易所提背景、银河信作为交易平台、易贸提供咨讯以及广大的客户资源,三方共同推出一个集交易和咨询为一体的大宗品电子交易平台。

  对此,银河信大宗商品电子交易有限公司董事长季正东也给与高度期待:“这将是一个全新的合作模式,我们认为:只有在具备高度监管、安全可靠的平台基础上,配合最专业的投资咨询服务,才能满足客户的要求。”季正东还透露,客户端开发工作现已基本完成,预计下周将可正式上线。

  有业内专家表示,现货和中远期交易的电子化是未来贸易发展的重点,而未来石化领域的中远期电子交易量更会有一个爆炸式的增长。

  “易贸的目标是组建覆盖整个产业链,成为中国乃至亚洲大宗品咨询服务的领先企业,而今天我们已经迈出了实现这一目标的最关键一步。”易贸资讯首席执行官张晔表示,他同时强调,在易贸的背后,依然有石油交易所欲谋取亚洲石油石化定价中心这样的雄厚背景。

  目前国内石油交易商普遍面临的问题是在国际定价权上没有地位,现货贸易在亚太地区也缺少足够的话语权。

  中国社会科学院史丹称:“现在我们没有原油期货市场,虽然有很大的市场份额,但却总是被动接收国际市场的价格。国外石油交易所中,现货、期货、期权,甚至调期业务都能在一个市场进行,交易方式与交易品种非常丰富。还吸引一大批场外交易者汇聚,真正形成庞大的石油交易中心。”

  “现在我们石油交易所已经成立,尽管只是现货及中远期交易,但我们仍要努力的是在国内有足够的交易额和贸易商,并能吸引国内外的买家。现在国内石油业是两大集团行业垄断,炼厂和开采公司都是内部合同,没有市场化的交易行为,要将内部交易放到市场上进行,让更多人的参与交易。像新加坡一样,成为一个价格中心。”史丹认为。

  “事实上,上海石油交易所有着国内四大集团中国石油国际事业有限公司、中国石化销售有限公司以及中海石油化工进出口有限公司和中化国际石油公司的庞大背景支撑,如果将四大集团的石油交易都引进,上海石油交易所亚太定价中心的地位将指日可待”。有业内人士表示。

  上海石油交易所是在国家商务部2001年《创建中国现代石油市场》课题研究的基础上组建,同时为浦东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重点支持单位,并得到特别财税优惠政策扶持,为石油石化企业和社会提供专业化交易服务是石交所的宗旨。而谋求中国乃至亚太地区的石油石化定价中心则是石交所的目标。

  阎东升同时强调,易贸咨讯是目前国内大宗商品咨讯行业规模最大、专业化分工最细、行业研究程度最深的大宗商品服务商,其信息产品已经获得包括欧佩克、国际能源署及众多国际石油公司和金融机构的认可,读者也遍布全球30多个国家,“有如此优秀的团队加盟上海石油交易所,我们相信上海石油交易所一定能在不久的将来发展成为国内乃至亚洲的石油石化产品定价中心。”

  油价理顺还有赖市场

  石油储备中心的建立给人一丝安慰,然而,下半年兴风作浪的油荒并不能就此被彻底解决。

  三年前,“油荒”事件经媒体大肆报道之后,这个词成了中国能源领域除电荒之外的另一个热门词汇。

  这场油荒大戏的主角有国际炒家、中石油、中石化、民营加油站、地方政府、媒体、国家发改委等等。而演出的次序,一般是民营加油站出现无油可卖,高挂“无油”免战牌,媒体将矛头对准中石油、中石化——认为其垄断油源,于是地方政府从中斡旋,但成效甚微,随之油荒扩大且有席卷全国之势,最后国家高层部门强势介入。“油荒”,不仅仅是国际油价高涨所导致的,最重要的原因是,中国石油从价格机制、油源开放以及期货交易等设计上,明显不是一整套机制。这种断断续续的机制设计彼此困扰,以至于在推出一项改革的同时不得不顾及其他方面。

  要解决油荒的难题,首先涉及的就是石油价格机制改革。

  目前,中国成品油的价格变化是由国家发改委掌控,其依据是当纽约、新加坡和鹿特丹三地成品油加权平均价格变动幅度超过8%之时,发改委重新确定国内成品油的零售基准价。

  这种貌似和国际接轨的定价机制,在国际油价大涨的过程中,始终不敢真正运行——若按此机制施行,国内油价几乎要超过公众的心理承受线。而这也是政府官员左顾右盼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

  官员们也意识到问题存在,他们似乎在寻找一个机会——在一个油价比较平稳的时候,与国际油价进行有效接轨。

  但是,这个机会屡屡被错过,且只有在最坏的时刻——油荒出现,才会再次引起各方注意。今年“两会”期间,国家发改委的高层放出话来,他们已经在调整新的定价机制,但是,这句话的后半截——什么时间推出,始终没了下文。

  进入夏季,油荒再次席卷而来。人们此时不得不反复问这样一个问题,油源垄断能否放开?

  油源垄断问题从1998年石油市场重组以后,就一直伴随着中国石油业界。似乎只要不提反垄断,就没法走到石油市场正常发展的道路上来。

  从站在中国石油第一线的加油站来说,这种抱怨是有理由的,他们的同盟从石油市场整顿前占市场的80%-90%,降到现在要依靠两大集团过日子的局面。

  而也正是他们,最先感觉到油荒问题。其原因在这些企业看来,国家已经在法律上逐步赋予了两大集团的油源垄断权力,民营企业无法获得正常油源供应。

  所以,在每次遇到油荒的时候,国家发改委都会迫不及待地通过政府手段要求两大集团敞开供油、平抑油价,甚至要求提供原油给炼油厂,不许出口成品油。这种措施,在今年国际油价快要逼近100美元/桶的时候,异常明显。

  但是,上游价格上涨,而下游价格被政府控制不变,困扰中国石油市场的“批零倒挂”始终无法消失。反过来看,也正是由于两大巨头垄断局面难以撼动,所以各种强有力的市场竞争者难以培养,油价改革也难以推进。

  事实上,出现油荒的另一个原因是,中国的用油企业无法真正参与到期货交易中来。

  要避免油荒,不仅仅是价格与国际接轨,更需要的是在交易规则上接轨。这种交易规则就是推动能源、金融的有效结合,建立期货交易机制。

  事实证明,以2006年为例,国航之所以能够承受当年高油价的负担,一个重要因素是他们早在2003年就通过长线的期货交易予以锁定。

  让用油的企业、单位参与到机制设计——期货交易中来,显然是增加国家石油软储备的一种方式,这也可以减少现货市场的用量的需求,而这正是国际市场攻击中国需求因素抬高油价的关键一点。

  中国向第一进口大国迈进

  12月22日,俄罗斯《共青团真理报》撰文称,世界各国正空前关注石油并在这一领域展开了激烈的竞争,中国正在赢得世界第一石油进口大国的称号。对未来能源不足的担心使世界大国积极投资石油项目,同石油出口国就增加石油进口进行广泛而深入的谈判。

  中国在石油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不断向世界第一石油进口大国的称号迈进。他已经同沙特和伊朗签署了08年大量增加石油进口的协议。经济专家指出,对石油空前的关注源于对“黑色黄金”供应不足的持续担忧,这已经导致2007年石油价格急速上扬,不断打破历史价位。

  美林公司代表弗朗西斯·布兰什指出:“发展中国家正在尽一切可能得到更多的石油,因为石油对支撑发展中国家经济是必不可少的。中国在最近10年石油进口将番一翻,那些认为这不会对其他石油进口国产生影响的想法是愚蠢的。”

  据国际能源署的评估,2008年全球石油需求将同比上涨5.7%,平均每日需要796万桶。印度对石油的需求也将持续增长,分析家们估计印度08年石油需求将同比增长2.9%。路透社报道称,美国和欧洲的石油需求也将分别上涨0.9%和1.4%。

  沙特阿拉伯目前仍是世界石油主要出口国和美国的盟友,沙特已经意识到,为了提高石油产量获得更多的收益,必须将希望寄托在亚洲国家上。伦敦咨询公司VarziEnergy的美迪

 石交所上市企业名单 07年的油储、石交所和油荒
  瓦兹说:“世界大国都在竞相获得主要的供油渠道。美国长久以来垄断了波斯湾地区的石油出口,但是现在情况发生了变化,美国正面临着同发展中国家与日俱增的竞争,特别是中国和印度。”

  中国在1993年首次成为石油净进口国,1996年成为原油净进口国以来,2004年的原油进口更突破亿吨大关。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而其中石油的消费量呈逐年大幅度上升趋势。此前,一项关于中国未来能源供需的报告曾预测,到2020年,中国石油供需缺口将达2.5亿,石油消费量将达4.5亿至6.1亿,而中国国内可供量却只有1.8亿吨至2亿吨,缺口达2.5亿至4.3亿吨。专家甚至预言,由于中国石油产量不可能大幅增长,今后新增的石油需求量几乎要全部依靠进口,到2020年前后,石油进口量有可能超过3亿吨,而成为世界第一大油品进口国。

  中国的石油供给来源,除不断在国内开采石油外,还通过各种方式从国际市场寻找供货渠道,与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等邻国开展了石油能源合作项目,并且积极与中东产油国发生贸易关系。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与世界石油出口第四大国——伊朗在石油领域展开积极合作,并投入了大笔资金。中国最大的炼油供应商中国石化在12月初宣布,该公司与伊朗已达成一项协议,中石化将投资约20亿美元,开发原油储量约为320亿桶的伊朗亚达瓦兰(Yadavaran)大油田。消息人士称,中国可能还将增加从伊朗的石油现货购买,以满足新建炼油设施的原料需求。伊朗已成为继沙特阿拉伯和安哥拉的中国第三大原油提供方。与此同时,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对非洲石油的兴趣越来越浓厚,纷纷将资金投入到安哥拉、苏丹和尼日利亚等国家的石油项目。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42524.html

更多阅读

自行车改装电动车技术教程图文 07年版 山地自行车改装电动车

收藏07年的老版改装技术文章,只是为了吸取其diy的一般手法与diy精神,现在自行车改装已经使用魔饼--轮毂电机了。自行车改装电动车技术教程(图文) 如何把自行车改装成为电动车? 自行车的改装的方法 手把手教你自行车改装电动车 其实很简单

复习 王贼(07年的大作之一...)

最近,BS1和BS2风头那么厉害,刮得我们Galgame同志们'神魂颠倒'..不过最近这几天,在下倒是'复古'了一下..在旧硬盘里找找当年一些经典好好复习一下..为29日大潮作心理准备.PIA4通得我有点忧郁了..因此找了个'王贼',轻松下心情..究竟

声明:《石交所上市企业名单 07年的油储、石交所和油荒》为网友六个月我等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