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联合国发表了一份工作报告,表示在2007年,全球食品援助已经降低到50年来的最低水平,而且预计2008年还将继续下降。

联合国工作人员也谈到了食品援助下降的罪魁祸首,那就是日益上涨的农产品价格,尤其是小麦、玉米和大米的价格。它们超过150%的平均涨幅严重影响了联合国的救援预算。 这份被称为《食品援助》的报告估计,在2007年,全球食品援助总量下降到590万吨,为1961年开始记录以来的最低水平,较2006年减少15%。 报告作者更指出,如果农产品价格继续上升且得不到会员国更多的资金捐赠,那么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饥民数量增加而无能为力。 其实,自从1999年以来,全球食品援助数量就一直处于稳步下降之中。只是迹象还不明显而已。 由于农产品价格在2006年开始出现飙升,援助数量的下降速度也不断加快,才引起了各方的注意。 根据历史纪录,上一次国际农产品援助数量发生急剧下降是在1973年,当时联合国也表示,由于受到粮价和油价上涨的双重打击,不得不减少国际援助行为。 如果要寻找当时食品价格失控的源头,能源是最终的解释。在1973年,因为产油国的抗争,让美元失去了霸主地位,也让能源价格涨到了历史最高水平。 相比今天,一切何其相似。美林公司驻纽约的交易员表示,如果要寻找食品价格上涨的原因,除了气候因素之外,农业成本飙升是最主要的原因,创纪录高位的石油价格让化肥也攀升到了最高水平。同时,美元贬值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而就在联合国发出警告的时候,玉米价格再创历史新高。在听到这个消息之后,联合国官员表示,2008年的国际援助开展将更加困难。 世界粮食计划署食品安全、政策与市场主管、报告作者之一布林科曼(HenkBrinkman)表示,随着价格的上涨,可购买的农产品数量减少,因为多数食品援助机构的预算是固定的,几乎不可能筹集更多资金。如果要消除食品价格上涨的负面影响,那么就需要会员国投入更多的资金。 但最后连他自己都谈道,会员国们也都因为国内的粮食价格上涨而焦头烂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