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汽车当然好卖,但业绩依然没能达到厂商期望的水平
随着中国汽车市场2007年初以来增长了24%,很多人都觉得这正是汽车制造商赚个盆满钵溢的时候,但事实上中国内地许多汽车制造商却在叫苦不迭。销量远低于当初制定的全年目标,使得销售价格下降多达15%,利润也随之受到挤压。
价格战“给汽车厂商们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吉利汽车执行董事洪少伦无奈地表示。吉利已把全年24万辆的生产目标削减为19万辆。“利润并不很高,而原材料的价格却在上涨,所以仅仅用降低成本的方式实现利润和销量双增长十分困难。”不单是国产品牌感到日子难过。生产别克和雪佛兰的上海通用汽车公司也将年产目标下调了5%,以生产雅阁和飞度等车型为主的广州本田也在着手降低18%的年产量,花旗集团分析师张文龙做出了上述评估。与此同时,合资企业东风标致的产量则比预期目标低21%,韩国的现代汽车甚至低了29%。
“2007年的车市已经让大部分中国汽车厂商感到失望,”张文龙在一份2007年10月5日的行情报告中这样写道。最大的问题来自小型车。一年前,这部分市场似乎由于更多低收入群体的涌入而显现出增长势头,但实际上市场里低端客户的数量远比汽车厂商预期的要少。据市场研究公司J.D.Power&Associates调查,微型车(即发动机排量小于1升的车型)的销量2007年8月份整月仅仅增长了7%,小型车(排量稍大于微型车)的增长只有4%。而由于更多的汽车制造企业采取了降价手段,消费者继续持币观望。“我想再等等,看看价格能降到多少,”25岁的北京本地人王瑾(音译)表示。他正考虑买辆排量1.6升的标致307,该款车现售1.6万美元,但他希望在降到1.4万美元时再出手。
越大越好市场竞争也愈发激烈。几乎所有的汽车制造商都在中国开设了经销店,已有80多个品牌在中国市场上销售。花旗集团估计,这种态势促使行业总体的利润空间从2006年的15.1%下滑到了2007年上半年的8.8%。“这是一幅令人困惑的图景——市场增长强劲,但厂商却在降价、利润也在减少,”J.D.Power公司亚太市场信息董事蒂姆8226;邓恩坦言,“每个人都为想得到的而使尽浑身解数。”虽然微型车市场表现令人失望,但较大车型市场仍在进一步发展。据J.D.Power的报告,紧凑型车的销量上涨了46%,中型轿车跃升了35%。这为像大众汽车这样生产较大车型的制造商助了一臂之力,其2007年前9个月在中国内地和香港的销量上升了30%。大众汽车的市场份额从15%提升至18%,领先于市场占有率排第二的通用汽车9.8个百分点。丰田汽车则成为另一大赢家,其售价4.3万美元以上的豪华轿车皇冠、中档品牌凯美瑞(标价2.6373万至3.5973万美元)以及稍小的车型在8月份的销售增长了40%。约占8%的市场份额使得丰田公司与奇瑞和本田为争夺中国市场第三把交椅的竞争陷入了白热化。“高端汽车比以前便宜了很多,”汽车行业网站网上车市(Cheshi.com.cn)的首席执行官华雪说,“所以消费者更愿意去选购更好的汽车。”
作者:罗谷(DexterRoberts)和伊恩8226;罗利(IanRowley) 翻译:赵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