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电大家谈 “中国制造”大家谈 往届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谈“中国制造”



    沈南鹏

  红杉中国创始人

  中国制造更需品牌制造

  “中国制造”是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里非常重要的主线。过去10年,“中国制造”又有了新的含义和新的诠释,“中国制造”也正在向“中国消费”发展,这当中很重要的驱动力量就是中国经济高速成长让老百姓口袋里的钱越来越多,中国消费经济开始崛起。而在“中国消费”的后面,是“中国制造”长期发展奠定的基础。

  “中国制造”要不断地壮大、成功,关键是什么?是品牌,品牌变成了中国制造业、产品销售服务业最重要的一个特征。现在,中国消费者已不仅是在寻找低价的产品,更开始寻找有品牌的产品。品牌本身并不仅仅是打广告,而是中国制造业里面成功企业在不断地提升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这意味着创业能力、执行能力、规模效应的提高,成本的降低。只有这样,中国的制造企业、中国的消费经济才能不断地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我们相信通过中国企业家的不断努力,“中国制造”会不断地成长、不断地提升能力。几代人之后,“中国制造”最终会在世界经济中拥有一席之地。

  张近东

  全国工商联副主席

  苏宁电器集团董事长

  世界在中国制造中国为世界制造

  中国家电制造的发展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行业和企业的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技术和产品的进步——从简单到多样、从粗放到精益、从传统到时尚;资本和市场的拓展——从区域到全国、从国外到国内、从中国到国际。中国家电制造发生了由弱到强的转变,有两个深层原因:一是世界家电制造的重心向中国转移;二是中外家电制造企业立足中国的配套生产能力,为世界制造。

  现在全球有超过1/3的家电产品在中国制造,中国生产了全球彩电中的50%、手机的50%、空调的70%、微波炉接近100%,全世界都在中国制造。中国消费者对家电的消费意识也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青睐原装进口,迷信国外制造;第二个阶段接受外资品牌在中国的制造,淡化原产地的概念;第三个阶段接受国产品牌,本土家电制造培育出名牌产品,国产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日益凸显。未来的中国制造,一定是依托全球的技术标准、遵循全人类的价值理念,走中国创造之路。

  谭旭光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长

  中国制造将引领世界制造业

  无论是在东南亚、欧洲还是北美,要想离开“中国制造”是件很困难的事,从服装、食品、玩具到各类电子产品,中国制造几乎无所不在。这是日常生活中看得到的中国制造,还有一些日常生活中不常见的“中国制造”——中国装备制造。目前,中国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重型汽车与工程机械市场。

  中国制造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中国制造业具有与国际接轨的产品技术与标准;其次,中国制造业的生产装备与工艺水平是世界一流的;第三,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市场的支持下,中国的制造业在很多领域都发展到了无与伦比的规模,发挥出了巨大的规模效益与成本优势。

  随着在管理、文化、技术等方面的创新与突破,“中国制造”正向“中国创造”迈进,中国制造同样会发展成为高科技、高质量、高品质的象征,并在未来引领世界制造业,其必要条件是:一是在产业全球化的过程中实现生产管理、企业文化的创新;二是要抓住技术革命的机遇,实现产品的创新;三是通过电子商务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在销售与服务领域的创新。

  魏家福

  中国远洋运输(集团)

  公司总裁

  中国制造让美国企业和消费者都受益

  中国在2007年前6个月内外贸总额达9809亿美元,比2006年同期增长23.3%,其中出口总额为5467亿美元,比2006年同期增长了27.6%。这些数字表明,中国的企业经受了“中国制造”危机的考验,“中国制造”的产品依然受到世界人民的欢迎。可见,“中国制造”的产品质量是可信的。“中国制造”事实上与美国经济发展与创造就业机会息息相关。在过去的5年里,中国已经成为美国发展最快的产品出口市场,出口额每年以24%的速度在增长,换言之,近几年来,“中国制造”为美国提供了400多万个就业机会。同时,86%的在华美国公司都有赢利。显然,“中国制造”促进了美国的经济发展和就业率的提高。大量中国制造的商品飘洋过海来到美国,受益的不仅是中国生产厂家,还有广大的美国消费者。

  “中国制造”的质量并非没有一点问题,但中国政府已经注意到其深层次的原因,正在努力解决这些问题,来提升“中国制造”的产品质量。

  李东生

  TCL集团董事长

  中国制造正在超越“便宜和低端”

  作为全球产业链条上的一环,“中国制造”体现了世界各国企业间的分工协作和互利合作,是世界制造业发展和国际分工的结果。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吸引了世界各国企业投资,并发展了同世界各国的贸易往来,在全球产业链的一环——制造环节上充当了世界工厂的角色。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制造就是全球制造。因此中国制造的质量如何,不仅仅关系中国企业,也关系产业链条上的各国企业,需要相关的各国企业和机构都共同担负起对全球消费者的责任;中国制造的形象,代表了产业链各国企业的国际形象;而中国制造的未来如何,不仅仅影响中国经济,也将对世界经济构成深远影响。然而,我们遗憾地看到,在当前国际贸易领域,种种转嫁责任、夸大中国制造质量问题的现象仍然不同程度的存在,由此导致很多国家消费者对于中国制造的出口产品质量的误解。实际上,我和我所了解的中国企业界朋友对出口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从来都是高度重视、认真负责。如今的中国制造正在逐渐超越“便宜和低端”的传统,进入可持续成长的新时代。事实证明,中国制造不仅仅意味着物美价廉,中国制造的创意设计能力丝毫不逊于其它国际品牌;在核心技术领域,中国人同样有潜力。

  施正荣

  无锡尚德电力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

  新一代中国制造与国外站在同一起点

  现在,中国制造已成为全球消费者不可或缺的选择,同时中国制造也在承受巨大的压力。中国制造是世界制造的最大供应者,怎么可能没有一点问题呢?这是可以理解的。物美价廉的中国制造使全球人民可以较低价格享用高质量的产品,提高了普通人特别是穷人的的生活水准,因此中国制造没有什么感到可耻或是不高兴的。

  在现在中国的很多城市,都能看到世界五百强企业的身影。如果中国制造是低质量的,为什么这些全球领先的公司要到中国来?所以,这些大公司已经给“中国制造”背书,很明显他们认为“中国制造”物有所值。

  传统意义的“中国制造”曾给人低科技、低价格、低等级、低质量的印象,但中国制造正在迈向新时代,中国制造已经有不一样的含义。新一代的“中国制造”已经和国外站在同一起点线上。在新能源、节能环保、互联网、电子商务等领域,我们有能力,而且也在用事实证明我们不会比外国人做得差。我对中国制造的理解是——如何在中国制造的过程中,考虑到和环境、自然的和谐,我们要围绕和谐发展及可持续发展来进行中国制造。

  柳传志

  联想控股有限公司总裁

  中国制造的国际化优势

  中国制造走向国际,有强大的动力和优势:一是中国民营企业家向上的企业精神,二是中国人力资源的成本低,主要还包括科研人员和管理团队的成本相对世界水平非常低。我们要走出去,必须通过两条路,一条是以前已经走过的中国制造的路,另一条就是形成自有品牌,不停的要有好的品牌出去,站得住脚。走品牌的路又有两种方式,一种方式就是自建品牌,这条路当然相当艰难;另一条是买国外著名品牌,买其技术和国际公司的管理框架。我们买国外品牌的目的有两个:第一个是盈利,第二个是希望中国人能够在国际舞台上真正掌控一个跨国公司。我们总结并购的经验有三条:第一点就是作为一个并购方,并购国外大企业的时候,不是仅靠财务整合而是要产业整合,要管业务,如果对国外的业务如何运行不清楚,或者是没法清楚,这是危险的;第二点就是并购方一定要想透,首先是系统的去想,把这个事情的各个环节,从整体到局部想得很透彻;其次是有组织的去想。最后,在并购中要特别注意的、我们要永远牢牢记住的目的,就是坚韧不拔地往前推进,提高学习能力,掌握驾驭技术。总之并购风险很高,但一旦能够走通,会直达光明!

  南存辉

  正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

  中国制造既要“创好新”又要“打好工”

  我觉得创新首先是技术创新,坚定不移走自主创新道路,实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中国是个有13亿人口的大国,没有理由只做低端的贴牌生产。中国将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为世界打工,培植自己的科技创造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已经建立了科技创新优势的其他经济体将仍然保持一种快速的发展走势,因此,中国在大规模新技术产业发展方面,即使顺利发展,也并不会必然地创造大量的、足以替代现有工作机会的、非操作性的就业机会。与此同时,中国将有更多的剩余劳动力,从更低端的农业及更低效率的企事业单位中转移出来,他们在生产知识、技能和熟练程度上均不具备太大优势。当然,从发展的角度而言,中国应该战略性地大力突出自主科技创新和职业技术教育,可以进一步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国需要发展一种有梯度分布特点的经济,即创造性高端工作机会和操作性低端工作机会并存,从而使我们能将打工的积累用于发展更高端的经济能力,同时,高端经济能力的发展本身又为低端就业者提供更多的一般经济机会。在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要向世界同时喊出“创好新”和“打好工”两个并列的口号。

  黄发静

  温州日丰打火机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中国制造不能忽视国际游戏规则

  中国经济发展,进出口贸易的迅速扩张与增长,在给我们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促进了相关国家的经济发展。但令人遗撼的是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中国的发展与崛起,也给我们带来了众多的麻烦。当然,引发贸易摩擦的因素也有来自于我们自身的诸多问题:第一,行业自律不够,知识产权意识单薄;第二,在对外贸易运行当中,个别企业法制观念淡薄;第三,价廉物美的传统观念必须改变;第四,要改善目前进出口贸易状况,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对极大超越市场需求,并且继续盲目扩张过热的行业,应该在宏观上给予政策性的调控;第五,企业应该关注与严格执行国际标准化体系,尽快融入国际标准化体系;第六,企业的社会责任承担不够,员工权益需要维护和完善。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向西方国家学习先进的管理和技术方面做得比较多,但是在西方国家“善用、巧用、勤用”游戏规则方面我们比较忽视,只要我们能够以积极的态度,齐心协力共同应对摩擦,遵照世贸组织的规则,一定能够解决好所发生的问题,就算有失败,我们也会坦然面对,走出怪圈,吸取教训,并正视自己的问题。只有这么做,才能让全世界看到我们中国人是讲道理的,是敢于承担责任,并且是不断的进步。

  牛根生

  蒙牛乳业集团董事长

  打造中国制造的大品牌

  在甘肃、内蒙古这样的地域,按道理是出大企业的地方,因为在计划经济年代,甘肃省出了很多著名的企业家,但我发现在之后的市场经济,这些地方起来的民营企业寥寥,是什么问题呢?是企业家的问题吗?是地域问题吗?

  我觉得不是地域问题,因为据我观察,凡是世界上的大品牌基本上都出于偏远的地方,中国也不例外。世界上最大的饮料品牌是在美国,汽车在德国,但是都在小城市、偏远城市。纽约、华盛顿、旧金山,这些地方没有出名牌饮料的地方,名牌饮料是出在亚特兰大。

  1996年我参加了美国举办的亚特兰大奥运会,到那里才感觉到,这个地方是因为品牌而出名的。后来我又到了德国,包括我之前从日本的丰田公司回来,那也不是在东京,而是在一个小镇上。

  作为小地方出来的品牌,我们怎样打开自己的市场?大超市不行就进小超市。不过不论是大城市的品牌还是小地方的品牌,我们的企业家只有在制度上创新、在分配上创新、在管理上创新只有这些都实现了,“中国制造”才能实现“中国创造”。

  高德康

  波司登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CEO中国羽绒工业协会副理事长

  中国制造靠品牌才能赢得市场

  如果在国外的市场里看一下,一般只会看到“madeinchina”,而看不到中国的品牌,这只能说明我们没有很好的品牌,所以我们悲哀地看到在国际上只有中国制造,没有中国品牌。

  以服装业为例,我们同样有这样的心情,很多企业艰苦创业非常不容易,但搞服装的门槛很低,更多的企业是昙花一现,有的再撑几年就没有了,为什么?因为我们只有中国制造,没有中国的品牌。

  要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要求公司在创新方面、管理方面与时俱进中不断发展。在服装方面,衣服要真正做到件件精品。我们的产品是卖给消费者的,要做到件件精品,做到位,如果不到位,消费者不可能买我们的羽绒服。

  俄罗斯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的时候,当期消费者根本看不起中国的产品,看到中国货歧视得不得了。但当我们1995年获得了俄罗斯的金奖,那个时候他们才对中国的羽绒服有了一定的了解。

  只有争做世界品牌,中国制造才能变成中国创造。

  董明珠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裁

  中国创造也需要营销创新

  中国是后起之秀,让世界看到中国美好的一面——我觉得制造业应该有这种责任和义务,不仅做好企业,更要做出中国人的志气和形象。我们要坚持四个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人才创新,最重要的是营销创新。

  我们认为企业的标准取决于消费者的标准。一般来说企业标准是国家标准,但是企业标准要高于国家标准,消费者所需求的东西就是企业的标准。所以在整个制造中,不需要售后服务的产品才是最好的产品,因为这种产品品质领先,技术领先。想技术领先必须要有一个道德规范,要有诚信,所谓国际化品牌就是在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都能看到你的产品,这就是国际品牌。

  而管理创新则是全局观和人才观并驾齐驱。最有价值的是为企业、为社会、为别人创造了价值,不是你拥有了多少财富才是富有的。营销创新是消费者带动营销业绩,就是把消费者的服务、消费者的利益摆在首位。只要企业把消费者的利益摆在第一位,我相信它们都能成功。

  尹同耀

  奇瑞汽车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中国制造需要品牌集群支撑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制造”在全球市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神话,彻底改变了中国经济在世界上的地位,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和格局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现已成为带动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之一。但由于“中国制造”整体水平还大多停留在产业链的低端,利润率较低以及这种高消耗的增长模式的不可持续性,客观上要求中国民族汽车工业必须进行自主创新、拥有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和打造更多的世界级品牌,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

  我们企业作为实践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主要群体,在实现建立创新型国家战略的过程中承担着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纵观世界每一个经济发达国家,其背后无不有着一个由跨国企业集团和著名品牌组成的群体来支撑着其大国地位。

  邓中翰

  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中国创造必须鼓励冒险、宽容失败

  从“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最有效的方法是坚持自主创新,发展核心技术,保护知识产权。那些在全球化方面领先的中国企业,包括联想、中星微电子、华为等行业领导者,都具备这样的共性,都致力于不断追求在技术上的突破,建立起完善的创新体系,鼓励冒险,宽容失败,为不断创新提供内在驱动力,让企业拥有站在世界前沿的核心技术,即使与国际一流企业在同一个竞技赛场上,也有实力与之一较高下。

  中国企业“走出去”得益于中国企业的全球化成长。在技术领域的创新精神也被引申到企业在管理、市场、制度等各个方面的创新实践,不断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在核心技术领域持续创新的同时,积极推进全球化的中国企业们纷纷通过内部成长、海外上市、兼并收购或者战略联盟来完成自主品牌走向国际舞台的进程。我们必须依靠自主知识产权,依靠自身的创新能力,依靠与国际接轨的企业管理机制和创新的商业模式,争取国际产业链的话语权。

  冯军

  北京华旗资讯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总裁

  世界要给“中国制造”机会

  对于2007年“中国制造”遇到的责难,我认为中国企业的根本的解决之道还是做自己的品牌,至少把部分控制权和设计权抓在手里。目前的状态是中国企业赚一点点,美国企业赚很多,但是只要出了问题都是中方承担责任,人家没有一点责任。中国企业肯定是还有成长空间的,所以我们要承认自己有缺点,也要不断改进。当然中国制造要自强,长久之计还是自己做研发,做品牌。

 手电大家谈 “中国制造”大家谈  往届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谈“中国制造”
  我也希望面对这些非议的时候,世界能够给中国产品一个机会,不要看都不看就下结论。我希望面对中国制造,全世界的消费者都要看过了再做决定。如果说不允许中国人参加田径,那刘翔就取胜不了。

  中国企业要打造一个品牌,就特别需要团队精神,做品牌是需要一个团队来维护的。索尼24万人都在围绕要彻底扭转全世界人对日本品牌质量低劣的偏见的目标在努力;三星是“三星,韩国,世界”,他们希望代表韩国超过日本;华旗是让“爱国者”成为让国人骄傲的民族品牌这种理念上的东西是我们的动力,赚钱只是手段。

  知名人士谈“中国制造”

  黄孟复

  全国政协副主席、

  全国工商联主席

  实现从“制造”到“创造”的跨越

  现在世界各国都认识到中国制造业的巨大以及影响力,同时我们也通过中国制造,进一步完善了我国的工业体系,把我们的工业产品打向了全世界。首先,我认为中国制造还是中国今后经济发展的一个基础,中国的制造业将随着我国的工业进入工业化的中期或者后期,发生进一步的提升,我们有这个能力;其次,中国经过这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具备相关的配套服务,所以中国制造仍然具有世界竞争力。但不是说强调中国制造的重要性,就忽略了中国创造,创造力对企业来讲是核心竞争能力,创造力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来说,是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一个根本条件。低成本、低价格曾经是中国制造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优势所在,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低价格的生产要素环境随时都有新的角色产生,中国的这一优势不可能成为一劳永逸的“杀手锏”。如今我们欣喜的看到,中央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中国的制造业也正在经历一次重要的转型,实现技术和品牌的提升,以完成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跨越。

  隆国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副部长

  “中国制造”要多加入“中国含量”

  在全球分工不断深化的今天,“中国制造”并非全部在中国完成,实际上,“中国制造”包含着大量其他国家的零部件、研发设计、分销、金融服务等等,个别极端的例子中,“中国制造”中的中国含量只有10%左右。

  任何产品都会出现质量问题,低价产品并不比高价产品质量问题更严重。发达国家汽车召回的比重,并不低于中国玩具出现质量问题的比率。而且,中国玩具出现质量问题,并不是因为“中国制造”,而是因为“美国设计”出了问题。2007年国外媒体不约而同地集中炒作“中国制造”的质量问题,不是因为“中国制造”的质量退步了(恰恰相反,“中国制造”的质量在快速提升)。借此对中国施加压力,谋取中国市场开放的好处,不过是一些发达国家“声东击西”战术在国际经贸领域的又一次运用。

  “中国制造”向哪里去?一是要继续提升质量,这是一个永无终点的过程;二是要着力提升“中国含量”在“中国制造”中的比重,这就要求在产品的价值链上,我国要不断地向技术密集、资本密集的制造环节和人才密集、信息密集的服务环节延伸;三是附加上“中国创造”的价值。

  王元

  科技部战略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中国制造业最有竞争力

  中国产品大规模地进入世界的产业贸易体系当中,这是一个新的世界经济体系形成的过程,是不可阻挡的,应该平和地来看待,而不是所谓的中国威胁论。经过这么多年的改革开放实践,中国正在逐步摆脱单纯依靠廉价劳动力、资源和土地投入的发展模式,积极调整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使产业的配套和组织能力不断加强,企业的学习能力和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形成了一系列非常特殊的优势;特别是在一些传统的制造业当中,这种竞争优势打破了过去一些发达国家在原有的制造业的竞争优势。中国制造业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既有着依靠密集劳动力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完全依靠手工的生产方式,同时又有非常现代的技术装备,是一个极其庞大而又非常完整的一个工业体系,所以,中国制造能够形成这样一种优势也是必然。

  但也应该看到,中国制造业实际上在整个全球贸易体系中获得的利益分享还是很有限,中国制造业如果要形成新的更有利的竞争优势,必然需要往整个产业分工链条上的高端和高附加值环节上进行,目前这个速度在加快。很多国家讲“中国威胁论”,不在于中国能否以特低廉的成本进入国际市场,而是中国正以新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进入到世界竞争体系当中,这是西方国家最担心的。

  沈丹阳

  商务部国际贸易研究院副院长

  我对中国制造越来越有信心

  “中国制造”成为一种现象是一种必然,也是中国发展和参与全球化进程中必然经历的一个过程。这正如当年的“日本制造”、“韩国制造”一样,只是我们现在受到指责的借口更多与质量方面的问题有关。但必须看到的是,大多数“中国制造”质量是好的,是与其价格价值相匹配的,是深受全世界人民和消费者欢迎的,否则解释不了为什么中国制造的产品一直那么畅销。

  隆国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副部长

  “中国制造”要多加入“中国含量”

  在全球分工不断深化的今天,“中国制造”并非全部在中国完成,实际上,“中国制造”包含着大量其他国家的零部件、研发设计、分销、金融服务等等,个别极端的例子中,“中国制造”中的中国含量只有10%左右。

  任何产品都会出现质量问题,低价产品并不比高价产品质量问题更严重。发达国家汽车召回的比重,并不低于中国玩具出现质量问题的比率。而且,中国玩具出现质量问题,并不是因为“中国制造”,而是因为“美国设计”出了问题。2007年国外媒体不约而同地集中炒作“中国制造”的质量问题,不是因为“中国制造”的质量退步了(恰恰相反,“中国制造”的质量在快速提升)。借此对中国施加压力,谋取中国市场开放的好处,不过是一些发达国家“声东击西”战术在国际经贸领域的又一次运用。

  “中国制造”向哪里去?一是要继续提升质量,这是一个永无终点的过程;二是要着力提升“中国含量”在“中国制造”中的比重,这就要求在产品的价值链上,我国要不断地向技术密集、资本密集的制造环节和人才密集、信息密集的服务环节延伸;三是附加上“中国创造”的价值。

  王元

  科技部战略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中国制造业最有竞争力

  中国产品大规模地进入世界的产业贸易体系当中,这是一个新的世界经济体系形成的过程,是不可阻挡的,应该平和地来看待,而不是所谓的中国威胁论。经过这么多年的改革开放实践,中国正在逐步摆脱单纯依靠廉价劳动力、资源和土地投入的发展模式,积极调整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使产业的配套和组织能力不断加强,企业的学习能力和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形成了一系列非常特殊的优势;特别是在一些传统的制造业当中,这种竞争优势打破了过去一些发达国家在原有的制造业的竞争优势。中国制造业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既有着依靠密集劳动力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完全依靠手工的生产方式,同时又有非常现代的技术装备,是一个极其庞大而又非常完整的一个工业体系,所以,中国制造能够形成这样一种优势也是必然。

  但也应该看到,中国制造业实际上在整个全球贸易体系中获得的利益分享还是很有限,中国制造业如果要形成新的更有利的竞争优势,必然需要往整个产业分工链条上的高端和高附加值环节上进行,目前这个速度在加快。很多国家讲“中国威胁论”,不在于中国能否以特低廉的成本进入国际市场,而是中国正以新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进入到世界竞争体系当中,这是西方国家最担心的。

  沈丹阳

  商务部国际贸易研究院副院长

  我对中国制造越来越有信心

  “中国制造”成为一种现象是一种必然,也是中国发展和参与全球化进程中必然经历的一个过程。这正如当年的“日本制造”、“韩国制造”一样,只是我们现在受到指责的借口更多与质量方面的问题有关。但必须看到的是,大多数“中国制造”质量是好的,是与其价格价值相匹配的,是深受全世界人民和消费者欢迎的,否则解释不了为什么中国制造的产品一直那么畅销。

  近年来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是举世公认的,但中国经济的增长主要来自制造业的发展和出口的增长。“中国制造”对世界除了意味着国际市场有更多的价廉物美产品外,它还带动着全球经济增长、带来跨国公司利润、为西方社会创造大量就业机会,并且为世界能源和资源发展、为克服全球范围内的贫困、环境等棘手问题,都做出了贡献。

  作为一个消费者,我对中国制造越来越有信心。从家居用品、家用电器、通讯产品到汽车,现在的国产品明显的受到了普遍的欢迎。因为这些产品明显的比进口产品的产品价廉物美,更加实用、实在、实惠。

  如果从国民福利最大化的角度看,“中国制造”的未来当然应该是“中国创造”。但如果从现实的角度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看,“中国制造”没必要也永远也不可能完全被所谓“中国创造”所替代。

  林毅夫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创造品牌不能拔苗助长

  中国制造的一些产品在国外遭到质疑,我有意外,也有不意外。我们对于质量的管理意识相对来讲还比较弱,出现一些质量问题并不十分意外,重要的是我们要提高质量意识。

  这几年,发达国家在某些行业的标准提高很快。我们可以通过政府的外贸部门或者行业协会参与标准的讨论,制定实际的有意义的标准。我们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对话,把标准定在合理的水平上。

  当我们面对标准采取积极战略的时候,很多中国企业海外扩张战略相应地也要做一些调试,中国企业要想到的是走出去所追求的是什么:一是市场;二是技术,包括管理理念、产品质量的要求,以及设计的能力、思维等技术;三是特殊的资源。我们是资源非常短缺的国家,我们走出去,拿到国外的资源可以扩大我们自己的资源供应,最终让我们企业竞争力更强。

  我们未来更希望企业通过品牌的力量在国际市场上驰骋。在高科技行业里面,品牌的维护成本非常高,企业要做大量宣传,需要大量的研发投入。对大部分企业来讲,建立品牌需要很大的代价,如果资金后续力量不足,没有持续下去的保障,那就前功尽弃。所以我觉得企业塑造品牌还是应该水到渠成,不能拔苗助长。

  唐骏

  著名职业经理人

  中国制造和中国创造要追求双赢

  为什么“中国制造”放在中国?最根本的核心是因为中国劳动力成本低廉,而未来这恰恰不能成为我们的的核心竞争力。如果把低成本作为核心竞争力,这样的企业是没有核心竞争力的。

  我认为中国制造和中国创造之间不矛盾,二者相辅相成,互为促进。这是因为:第一,它们都带来的是资本最大的回报;第二,中国制造和中国创造追求的都是长期品牌的效应;第三,它们给企业带来的都是影响力,这也是企业要追求的。只要这三点做到了,中国制造和中国创造的作用就会凸显。

  而且,目前中国经济处于上升阶段,必然要经历一个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过程,而且一个品牌的诞生、发展、壮大也需要时间的检验,所以企业不应拘泥于短期效应,要看得长远,要明白品牌的完善是一个长期奋斗的过程,要明白企业发展的真正内核,即增加企业的内聚力来实现这个蜕变。

  以我的个人经历来讲,我在日本呆过5年,日本既是制造大国也是创造大国,邻国先进的模式我们可以借鉴学习,在制造中运用智慧创造,做到双赢,实现我国经济更大的腾飞。

  王振滔

  中国皮革协会副理事长

  中国品牌要实现自身转变

  面对全球化市场所带来的激烈竞争,以及市场消费行为日趋理性化和注重品牌的消费者,一个品牌的树立,除了需要时间的积累和一定的资金、知名度及美誉度外,还需要企业和企业家用责任和信誉去打造品牌,用民族精神和文化去树立品牌。中国鞋企要成为一个真正国际化的企业,当务之急是要以全球化的视野,实现"五个转变":从产品驱动向品牌驱动的转变、从销售驱动向服务驱动的转变、从制度驱动向文化驱动的转变、从个人驱动向组织驱动的转变、从机会驱动向战略驱动的转变。

  我们制鞋企业应该建立共同应对国际贸易壁垒的平台,共享信息,公担资金,共同表达自己的合法诉求。同时也应看到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会遇到各式各样的贸易壁垒,逼着企业去学习、去接受挑战,这是一种成长和蜕变,同时也对行业提高有所促进。从中国鞋企出口和应对反倾销的经验来看,中国品牌必须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设计再到中国创造的转变,科技创新、标准化、时尚化已成为中国制造获得更大利润空间、向价值链上游迈进的机会。

  王运先

  汽车发动机国家级专家

  让世界认可中国汽车制造

  当前,在“中国制造”的家电、玩具、服装、机床等已经不断开始走向世界,形成良好口碑的同时,国外品牌却在中国汽车市场仍占优势。中国汽车制造品牌拓展市场、走向世界任重道远,然而我们信心百倍。

  为适应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以及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内外汽车产业发展的新形势,成就汽车领域的“中国制造”品牌,国家2004年出台了《汽车产业发展政策》,要求推进汽车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全面提高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使我国汽车产业在2010年前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并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自主品牌,从而拉开了中国汽车产业和自主品牌创新高速发展的序幕。

  对有志于走出国门的汽车企业说,在始终把握国际主流技术、国际发动机行业发展趋势的前提下,“人才是关键、自主创新是命脉、科技进步是动力”。在中国汽车市场的变革浪潮中,只要自主品牌企业不断地勇敢探索,自强不息,必能得到长足发展,充分扩充自己的实力,与国外汽车品牌相抗衡,让世界相信中国制造,认可中国制造。

  沈庆利

  中国中药协会常务理事

  中药属于全世界

  中医的理论是超前的,是一种信息医学。20世纪的西医理论是机械唯物论,某种程度上是实验医学,实验模型大多缺乏心理、社会等因素。而21世纪的医学模式已经发展成为生物——心理——社会模式。单一的实验医学模式必然会被多维的信息医学所取代。中医几千年的实践表明,中医注重心理因素、情志因素、“天人合一”在致病和治病中的作用,讲求生物——心理——社会——环境模式。有数据显示,中药在世界医药市场占有很重份额,可从世界每年230亿-250亿美金的中草药订单来说,我国中药行业还做得很不够,对中药新产品研制缺乏创新,在传承和发展中药过程中,要不断提高中药的研制水平及开发其延伸产品。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中西医并重”,“扶持中医药事业”,欧盟也出台了“欧盟草药药品法案”,这些对中药发展的新政,给我们研制中药的厂家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只要企业、协会、政府一起努力,我国中药的生产研究一定会步入世界最前沿。相信中国中医药研制水平,相信中国会为世界研制更好的中药。

  孙振耀

  职业经理人

  中国企业要建立不断变化的内部系统

  我在惠普公司服务了25年时间,在这25年时间里,我经历过将近七次重大变革,我发现企业面对的挑战常常不是一个点的问题,而是一个面的问题。企业持续发展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念,就是去面对持续不断变化的生态系统。我常举的例子就是骆驼以及狮子、草原、沙漠的故事。比如我们是一个骆驼,我们是沙漠里面最强的物种,但当沙漠逐渐消失了,逐渐变成草了,我们怎么选择?移居到另外一个沙漠?如果另一个沙漠也越来越小怎么办?我们得把自己改造成一头狮子,因为草原最强的物种就是狮子。

  可是改变的过程中,不是弄几个假牙就能变狮子,而是有没有一个狮子的心。我发现企业通常面临失败的原因是没办法适应整个生态系统的变化而被市场淘汰。企业要实现自身持续发展,就必须建立一个持续不断变化的内部的系统来面对外部的变化,我把这叫做企业管理之道。

  黄鸣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

  世界太阳能学会会员

  新兴产业可以实现蓝海式中国创造

  我有一个活生生的中国创造的例子,我们在中国不仅创造了一个企业、一个品牌、一个行业,甚至一个世界规模的产业,这就是新兴产业如何实现蓝海式创造的中国式模板。这个产业模板被评为2007年中国最佳商业模式的第一名。

  我认为我们高层经理人首先对自己最早的创业的基因、创业的梦想和目标进行审视,接着要净化提升团队,建立考核机制、竞争机制、制衡机制,实现管理三化:职业化、专业化等等,和谐发展更是我们创新产业必须要尊重的规律。

  要成就真正的蓝海制造业,就要实现三循环:常规循环、工业体系循环、商业循环,我觉得我们中国制造、中国创造、中国核心竞争力在这方面一点都不差,中国有人有这样的潜能,而且有梦想、有理想、有伟大的追求。

  当中国的企业家们每一个人这样做,我们中国才算真正的蓝海,我们中国的制造业才是真正的蓝海制造业。

  熊晓鸽

  知名风险投资人

  中国式创意创造世界性商业奇迹

  过去几年,中国创造了一些很成功的企业,引起了大家的注意,不仅为社会创造了很多就业机会,给国家交了很多利税,同时也为创业者带来了很多财富。在中国成功的企业中,一些相同的共性,我认为可以称作中国式创意:首先创意来自他对这个行业深厚的理解,其次是中国国内的消费市场提供了一个很大的产业发展空间。

  中国式创意并不排外,在中国,只要你找到一个很好的价值、一个原创的创意,加上很好的执行的话,你可以创造在西方的国家、别的地方做不到的辉煌业绩。

  作为一个创意产业,它有自己的特点与挑战:第一是改良型的创新,改良型的创新一定要独具匠心;第二是采用信息化,这是对创意产业最好的一个保护。

  中国确确实实是一个创业者的天堂,有很多机会,只要大家有创业的激情、有梦想、有持之以恒的毅力,再加上肯于学习,利用互联网、讲堂听到很多创意,可以使大家产生很多灵感,帮助大家取得成功。

  梁昭贤

  民营企业家

  中国制造业需要奥运精神

  中国制造业不是说出来的,而是拼出来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业几经波折,一路不断发展壮大,作为每一个企业来说,都经历了生存、自我激励、市场竞争等阶段。回顾30年的发展,总结一下大致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小企业如何抓住机遇,利用创新赢得生存;另一方面是企业做大以后如何再发展。

  我们今天身处的大环境,是一个充满挑战的环境,一方面,外面的世界充满诱惑,你可以投资股市、房产;另一方面,对制造业来说,每天输入部分都是通胀,输出部分都是通缩,首先动摇的是制造业的信心。因此,我认为:第一,做实业那股精神不能丢,这就是制造业的奥运精神,就是要勇攀高峰,挑战自己;第二,必须要看到经济永远都是有起伏的,不仅要看到年景好的时候,更要看到年景差的时候;第三,做实业任重道远。中国制造从来都是在拼搏中前行,只要我们自己能够沉住气,认准方向脚踏实地干,发扬制造业的奥运精神,中国制造业的脊梁就不会弯,中国制造业一定有美好的明天。

  喻恒

  德国华人工商协会副会长

  让中国制造成为高品质的代名词

  不可否认,随着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比重中的分量不断增加,和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对于中国制造产品的质疑和责难既有产品质量本身存在的问题,也有产品标准制度不同的原因,还有一些政治等方面的因素。但我们同时也要看到,虽然中国已经拥有了世界工厂的地位,但是商品出口量第一的桂冠却一直多年来被德国所保有。只有8200万人口的德国,在2007年外贸出口的总量达到了9770亿欧元,却没有相同的困扰,那么德国是怎么做到让其制造的产品畅销全世界的呢?作为一位曾在德国留学生活多年的华人,我认为关键还是对于品牌质量要求的不同,所带来的不同的结果。提起德国制造、德国产品,不论是什么类型的产品,很多的消费者自然而然就会产生质量好、经久耐用,值得信耐的印象,这是因为德国人对于自己所生产的产品有着高于一般的严格要求和标准,而且丝毫没有任何可以商量和变通的余地。

  目前的中国制造仍然是以价格低廉最为最大的竞争优势,国内也一直在提倡不但要有“中国制造”更要有“中国创造”。我们都在说要有品牌意识,在我看来,扎扎实实的提升“中国制造”的品牌含金量才是关键。“中国制造”就是中国的品牌,目前阶段如何增加这个品牌的含金量才是中国供应商要努力的方向。

  杨卓舒

  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副主席

  提高中国制造必须着力提高“制造者”的水平

  中国制造的产品越来越多,世界各地遍布都是,之所以出现一些置疑声音,说中国制造的产品有些是不安全的,没有真正的保障,是因为中国刚刚加入国际经济循环,中国货刚刚走向世界,对国际的准则、标准、尺度等方面,肯定有不合格的地方,这得承认。

  事实上,中国政府在质疑声面前,是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实事求是的态度,这样,当别国在不停进步的时候,我们就不会被甩在后边惨遭被淘汰的厄运。中国要成为国际重要制造基地,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拥有十几亿人口的经济还较为落后的国家,我们选择什么?选择高科技吗?我们要有高科技,但是目前我们整个国家的经济体系是绝对不可能以高科技做主导,教育水平办不到。教育水平办不到,科研水平肯定也达不到,原创能力就不行,只能总跟在别人后面。因此,中国需要许许多多领域和行业都很先进,才能整合世界上先进的同类,也才能形成在经济领域方面的强势。

  制造业属于工业领域里的劳动密集型,对中国来说,非常重要。制造业对知识和教育水平要求不是很高,是中国劳动力水平现状能够适应的。而要提高制造业水平,就必须提高中国制造者“人”的水平。

  武平

  移动通讯行业专家

  要改变中国手机“有机无芯”历史

  在中国,长期以来,由于民族企业不掌握芯片核心技术,所以在产业发展中不得不受制于人。在美国硅谷,从事电子通讯工作的中国人吃饭时常常聚在一起,谈起遥远的家乡,谈起自己的专业和中国的现状。每当说起中国电子通讯业“有机无芯”的现状时,我们的内心就会感到很不安。

  2000年回到祖国,看到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到了一定程度,制造业已经非常发达,而创造设计才刚刚起步。创造设计是时代所需,尤其是手机,可以带动民族利益,确保信息安全。

  从历史趋势看,中国制造迟早要从低端做到高端,从而进入中国创造阶段,这是历史必然。中国手机用户在2008年已超过5亿户,市场巨大,国力发展需要一个强大的芯片研发企业,国际化竞争也需要这样的公司。目前,消费类电子、半导体产业逐步转向日韩中等东方国家,将最终形成新的世界格局。我们不能放弃努力,“有情结,有基础,有方向”是我们中国创造研究者共同的底气。

  王新奎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院长

  制造业进入“成本持续上涨”期

  从2007年开始,中国企业要进入“成本持续上涨”的转折点,首先是供需关系所造成的,改革开放以来,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已经突破了全球要素平衡的均衡点;二是我们过去在计划经济体制、价格和前一阶段用特殊经济政策来推动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要素架构得以明确,并初步得到了解决。比如说由户籍制度引起的劳动力价格问题,由土地管理制度所引起的土地价格因素,以及包括其他甚至知识架构的扭曲,这些扭曲正逐步得到解决,所以,经济发展到现阶段面临转折点,是自然的现象。

  发达国家的大企业在成本不断提高的过程当中,从原来传统制造业为主体,转变为服务为主体,有很多成功的例子。比如世界上最著名的制造企业GE公司,现在来自于服务业的收入占到整个营业收入的70%。目前,制造成本的利润空间已经很小,大量的利润空间在流通,因此,物流行业肯定是一个热点;又比如建立在信息和网络信息技术之上的行业,窗体顶端绝对是一个要素成本要比现在要素成本低得多的企业,也是一个热点行业;再比如像节能、能源管理行业、金融行业等,都应该说是热门行业。在这些行业当中,存在着最大创新空间。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42754.html

更多阅读

2013中国经济年度人物 2013年中国经济如何稳中求进

   世界各国的历史统计数据表明,每一次换届都是一次投资和GDP增长的高峰,中国也不例外。因此,对于2013年的中国经济和全球经济不用太过担忧,尤其对中国而言,2013年是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

声明:《手电大家谈 “中国制造”大家谈 往届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谈“中国制造”》为网友别问我是誰丶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