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中国电信市场产业链上的各方共同努力,电信产业就还会继续拉动中国GDP的增长,而不是拖GDP的后腿。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产业链各方具备危机意识,在技术、业务和商务模式上奋力创新。
文/李为冲
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国电信业早已摆脱短缺时代,但全行业的发展速度却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那么,电信业如何才能度过当前这个“危机时代”? 电信业增长率低于GDP增长率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中国固话用户数增长率已经接近于零,甚至出现负增长;其次,小灵通用户在2007年已出现负增长;再次,中国移动用户年增长率大概是17%,但考虑到“一户多卡”现象,实际活跃用户数要低于统计数据。此外,宽带是唯一用户数增长超过20%的主要电信业务,但业务规模仍然较小,只占固网运营商收入的10%~15%左右,因此对收入增长的贡献有限。 从这个角度来看,电信业的四大主要业务中,有两个已经缺乏增长的动力,还有两个继续增长,但是增长的速度在下降。与此同时,2007年中国电信资费仍在继续大幅下降,而MOU值(用户人均每月通话时长)的增加还不足以弥补资费下降所带来的损失。 在产业价值链上,传统电信产品受到各种各样的新业务、新技术以及新运营模式的挑战。 众所周知,VOIP会对长途电话、本地电话乃至移动电话造成一定的冲击;移动电话对固定电话的替代效应越来越明显,还有其他的业务会取代传统运营商的业务,为电信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最典型的例子是互联网。近年来,中国互联网及应用发展迅速,用户数持续增长,互联网流量急速攀升,游戏、流媒体等宽带业务获得巨大收益。2007年,中国宽带收入实现了较大增长,但是其他与宽带相关业务的增长速率却远远超过电信运营商收入的增长速率,比如网游行业2007年的收入增长就高达60%。同时,2007年中国国际出口带宽的增长率超过80%,这意味着业务和流量的增长。但这些业务和流量的增长并没有带来运营商收入的相应增长。 第二个例子是欧洲3G的发展。欧洲从推出3G业务到现在已有7年时间,但真正取得效益也是在最近的两三年。因此,只有真正打开产业价值链,才能取得长足进展。但目前,中国电信业缺乏新业务的丰富和普及,技术升级并不能在一日之间促进收入增长。在这一背景下,创新对电信业具有重大意义。 本世纪初,互联网泡沫破灭,美国电信行业面临着非常困难的发展局面,行业增长非常缓慢。当时美国电信业步入危机时代,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用户量增速缓慢;传统业务发展放缓甚至下降;竞争激烈、资费下降;业界对新技术的期望值过高;过度投资、电信资源利用率低下;新业务未能吸引到规模客户,收入回报有限等。 目前,中国电信业的情况与美国当时的情况有些类似,但又有许多不同。比如,中国具有较强的行业管控,不易出现过度竞争;运营商投资比较谨慎;新技术、新业务更加丰富,但部分业务的商业模式问题尚未解决。与此同时,中国GDP依然保持高速增长,电信业存在潜在的需求,完全可以避免重蹈美国电信业当年的覆辙。 如今,美国电信业正在重新走向整合,这其中包括技术、行业监管政策,以及业务整合问题,而电信、IT和电视、媒体业的整合已经成为发展的趋势。运营商必须在合作共赢的基础上,对上下游的产业资源进行整合,而且要采取包容的态度。 目前,中国电信业可谓机遇和挑战并存。首先,宽带业务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宽带业务在电信行业所占的比重还不高,随着未来渗透率的提高和应用的增加,宽带业务将逐渐普及。 其次,3G业务前景广阔,3G业务将能为运营商带来新的收入增长点。在无线数据应用方面,3G牌照的发放与TD-SCDMA即将进入大规模的商用,会带来非常大的应用空间。 再次,中国的信息服务还处在探索阶段,还没有形成成熟的商务模式或者成熟的商业应用。对于运营商来讲,应当在产业价值链上找到合适的位置,利用自身在产业链的主导地位,整合各方力量,使得整个行业能够突破目前增长的瓶颈。因为只有电信运营商才有能力在整个价值链上整合出新技术、新应用以及新的商业模式。 为了营造更有利的竞争态势,运营商必须在合作共赢的基础上,对上下游的产业资源进行整合,而且要采取包容的态度。在整合过程中,要让产业链各环节的参与者都有利可图,都能在积极参与产业链的商业活动中壮大自己,这样才能使运营商本身也能发展壮大。与此同时,运营商可以在产业价值链中进行不同的价值定位,给客户提供个性化、差异化服务,利用不同的产业合作模式,形成捆绑和交叉销售,使得产业链形成良性发展的局面。 中国电信市场仍具有巨大的成长空间,只要产业链上的各方共同努力,电信产业就还会继续拉动中国GDP的增长,而不是拖GDP后腿。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产业链各方具备危机意识,在技术、业务和商务模式上奋力创新。 李为冲,埃森哲大中华区副总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