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I受到的影响将是首当其冲的,但是由于受灾范围相对有限,对经济的冲击只是暂时性的
作者:本刊记者 齐忠恒/文
汶川5·12地震造成了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但是这次地震在经济上的影响有多大?记者为此采访了美林、摩根大通、花旗集团和雷曼兄弟等外资大行的经济学家。 他们的观点惊人的相似,认为如果仅仅讨论对于经济的影响,地震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是暂时性的,而且影响力度不大。 摩根大通首席经济学家龚方雄认为此次应对地震的举措证明中国政府应付危急的能力已经比较成熟,“因为政府高层的反应速度都非常之快。”而且,他们不约而同地都把地震和年初的雪灾进行了比较,认为地震对于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甚至还不如那场铺天大雪。 外资投行的理由很一致,“雪灾影响的区域更广,而且都是经济重镇。”美林经济学家陆挺认为,要判断灾难对于经济体的影响,最主要还是看其是否影响了工业和农业的生产,或者该地区是否有着非常强劲的消费能力。 相比雪灾,或者是长江流域经常发生的水灾,汶川地震的影响范围小得多。 雷曼兄弟经济学家孙明春则以1995年神户大地震为例,认为尽管自然灾害会对资产造成相当大的毁坏,但从宏观层面来看其对生产活动的影响则不是很大。当时神户地震的震级也达到了6.9级,但是大地震对当年日本的工业生产只造成了暂时性干扰,生产活动在几个月后就很快复苏了。根据这个逻辑,雷曼兄弟初步判断四川地震对2008年中国GDP增长的影响仅会局限在第二季度。而且之后的重建工作还有助于增加政府支出并推动下半年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所幸受灾的汶川及周边地区既不是工业中心,也不是农业主产区。”陆挺说道。他的这个论断也是海外分析师的基调。龚方雄认为,“汶川灾区地处川北,经济非常贫困,并不是主要的农业产区。” 尽管四川是人口和农业生产大省,但其占中国工业和制造业总产值的比例较低。孙明春援引数据来支持他的观点,2006年四川省和重庆市占中国工业总产值的比例仅3.5%。如果从出口来考察,该地区的作用就更为有限了,2007年四川和重庆出口占全国总出口的比例仅为1%。 孙明春还认为,四川和重庆的大型企业可以将部分生产转移到位于其它省份的生产基地,因此他预期尽管四川和临近区域的交通和生产会暂时受到干扰,但中国工业生产和出口受到的总体影响应该不大。 但是如此规模浩大的灾难,又怎能不对国民经济产生负面影响。分析师们认为CPI受到的影响将是首当其冲的。 “地震可能会对中国通胀,特别是对食品价格造成更大的影响。”孙明春谈道。 花旗银行经济学家沈明高认为,“地震将会给原本就已经承受巨大压力的CPI带来更加沉重的负担,而且发生在四川的突发性事件还可能影响四川农民工外出务工。” 在分析师看来,一方面四川的物资需求将推升全国CPI水平,同时灾区的物价更可能达到难以想象的水平,这也是海外投行分析师最为担心的问题,而这个问题偏偏迫在眉睫。 不过龚方雄表示,“灾区的物价会有着非常明显的波动,但是在地震影响消退之后,经济活动就会回到正常轨道,价格也会趋于稳定。” 和孙明春一样,龚方雄也列举了其他地区的例子,“1999年台湾也曾发生了严重的地震灾难,但是其结果也不过让灾后两个月的CPI上升了0.5个百分点,而之后的八个月CPI很快就下降到了0.2%。” 截止到记者发稿,还有新的消息不断从灾区传来,正如陆挺所说,“目前我们对这场灾难究竟会造成多大破坏还非常有限。”希望真如分析师所言,灾难只是暂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