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源与微软可以共存,从而为广大用户提供多一种选择;我们鼓励市场竞争,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进行合作。
文/陆首群
2007年7月26日,在美国波特兰召开的“2007开源大会"上,微软开源策略主管比尔·西尔夫宣布,“微软决定大步迈向开源世界”,即将向开源协会申请“开源许可证”。他表示,微软是抱有诚意、真心的。当有人问及不久前微软要对开源系统Linux用户所谓“专利侵权”提出“法律诉讼”的说法时,西尔夫表示:“在处理这件事情上,我们犯了一个错误。” 对于这项宣布,“2007开源大会”大会主席、开源运动领袖之一的蒂姆·瑞里说,“这是一次长久等待的、巨大的地震。” 其实,6年前,微软表示在认可“开放标准”的背景下,并不赞成“开源模式”。微软CEO鲍尔默曾说,对微软构成威胁和挑战的有:开源运动、Google网上广播的商业模式和苹果的数字媒体播放系统。如今,微软则企图将其共享源码模式改造,并3分为微软授权许可证、微软社区许可证、微软参考许可证,准备向开源协会分别申请开源许可证。 正如开放源代码组织网站Apache的创始人布莱恩·贝伦多夫于2007年6月21日在广州召开“2007开源中国,开源世界”高峰论坛上所说:“微软也不是完全反对使用开源软件。”他还列举了微软开发、使用开源软件的一些实例。这次西尔夫也标榜微软在其官方开源网站Codeple上开发1800个自由软件项目,在全球最大的开源社区SourceForge上参与开发7.7万个开源软件项目,在微软开发者网站上有100多万行源代码是完全开放的。 微软是全球最大的私有商业软件提供商,要它全面转向开源软件是不可能的。我在开源国际会议上曾说过:“我们如果把微软(全球最大的私有商业软件提供者)看作市场竞争的参考系,开源运动的基本观点是:开源并不是要打倒微软,只是不赞成微软垄断的经营方式;开源与微软可以共存,从而为广大用户提供多一种选择;我们鼓励市场竞争,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进行合作;针对过去经验,双方摩擦不断,要妥为处理;如果微软要拉一些开源企业建立‘生态系统’或搞‘企业联盟’,只要不危害开源运动,开源将尊重这些开源企业的自主选择。” 微软这次宣布要进入开源世界,首先证明了十几年前崛起的开源运动迄今已日益发展壮大,在一些领域中已形成主流。十几年来,开源运动在全球崛起,发展迅猛,开源软件已在IT的一些重要领域成为主流。据Gartner统计,2005年全球Linux服务器的出货量为140万套,销售收入为60亿美元,增长20%(同比,Windows增长率为5%,Unix下降率为10%)。开源的Linux是增长最快的操作系统。在美国已有80%的企业接触、应用开源软件。我认为,微软的行动,可能象征意义大于实质意义,或其行动和作为有限;但只要真心进入我们当然欢迎。 微软为什么将其部分软件放弃“共享许可”模式改为“开放源码”模式,我看主要是迫于形势的压力。我曾经在2007年5月撰文谈及:“由于开源运动采用社区开发的先进机制,开源社区在开发一些IT技术中处于领先地位,为此微软采用诸多方式引进开源社区的先进技术。开源运动开发并开放的软件资源要比微软封闭的软件资源丰富得多。”无独有偶,《BBC新闻》评论家比尔·汤普森于7月31日撰文指出:“微软不可能接受自由/开源软件的哲学思想……在处处存在WebServices(一种新的软件构架技术)的互联网世界里,与潜伏着无穷思维创新的巨大能量的国际开源社区保持紧密联系,显得越来越重要。毫无疑问,这是微软大步迈向开源的重要诱因之一。” 有人把这次微软“进入开源世界”看成是“微软冲击波”,使早在1998年趋于统一的两个概念:自由软件和开源软件的争议又起。有人认为:“微软借机劫持‘开源’一词。”“现在是时候了,让我们回到过去自由软件的时代。”因此,“微软冲击波”是否会导致自由/开源运动的分裂,我们应有所警惕。 因此,我们有必要密切关注微软进入开源世界问题,深入思考以下问题:它对自由/开源软件可能产生什么影响?它对我国软件产业的发展和应用可能产生什么影响?是否有利于打破软件垄断?以便采取相应对策。我们要对当前遍及全球蓬勃发展的自由/开源运动充满信心,进一步推动自由/开源运动的国际合作,把握并解决我国和全球开源软件发展与应用中的关键和前沿问题。 中国开源运动已经走出起动早期学习模仿的阶段,走向技术成熟、应用创新的阶段,处于持续高速发展的转折时期。今天,开源软件已成为中国软件发展的重要机遇。中国开源软件推进联盟的统计分析,2006年中国市场Linux销售额2.18亿元,增长率为41%。在近3年间,年平均增长率为50%,持续高速发展。我们对本国自由/开源运动不要妄自菲薄,要抓住发展开源软件的历史机遇,引进开源社区先进的开发机制,注重合作创新与自主创新的结合,建立、完善我国完整的基础软件体系,以推动我国软件产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陆首群:1937年生于无锡,清华大学毕业。中国开放源码软件推进联盟主席,兼任中国高校Linux推进联盟名誉主席,OSDL(开放源码开发实验室)全球特别顾问,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副会长,北京网络多媒体实验室主任。曾任国务院信息办常务副主任,北京电子振兴办公室主任兼北京市政府电子工业办公室主任,中国长城计算机集团公司董事长,吉通通信公司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