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港再制造产业园 产业再造之惑



    文/曹世中

  梁昭贤成为格兰任集团执行总裁,是在进入新世纪后的2000年6月。他是梁庆德唯一的儿子,格兰仕是家族企业,接班人非他莫属。在梁昭贤接班之时,国内微波炉市场在格兰仕的快速操纵下获得了消费大普及,已经提前进入定量市场。

  梁昭贤在此时走马上任,很难说是正逢其时。

  然而,市场并没有给梁昭贤过多的思考时间。格兰仕单一产品海量定制的产业架构,在进入定量市场后,不确定风险也骤然而至。要突破单一产品制造格局,格兰仕必须尽快实施产业再造。而由产业再造所引发的一系列企业决策、用人、运行机制上的问题,在梁昭贤上任伊始,就刻不容缓地摆在了他的面前。

  一惑:突破方向在哪里

 张家港再制造产业园 产业再造之惑

  目前,全球微波炉市场年需求量大约6000多万台,其中有2000多万台是格兰仕生产线制造出来的。在国内市场,虽然外资品牌几乎全线溃退,但与格兰仕同在一城的美的集团,也拥有600万台以上的产能。北方的山东半岛,海尔集团的产能也不亚于美的集团。

  格兰仕过度、过快的市场驱动,在短短几年间,就让微波炉从“贵族消费”进入到“平民消费”,二三百元一台的微波炉充盈着城市的家电卖场。据调查,目前国内城市家庭微波炉拥有率已超过95%,然而,这种洁净灶具的使用功能,消费者最多也就掌握了10%。在中国的家庭厨房中,使用频率极低的微波炉,成为一种弃之可惜的摆设。

  很显然,微波炉已经不再具备支持格兰仕继续成长空间。刚刚上任的梁昭贤,也明显意识到了这一点。他同时也意识到,要规避企业高速成长带来的风险,格兰仕必须尽快找到新的产业突破口。

  中国的家电企业,都是在定量市场中成长起来的。受此局限,其战略眼光和决策目标也只能锁定在本土的定量市场中。企业要在定量市场中求得一块生存之地,就要寻找和介入市场容量足够大、产业集中度还不够高的领域。

  梁昭贤的目光盯在了空调上。

  2000年9月,在梁昭贤的主导下,格兰仕投下了成立以来的最大赌注:投资20个亿,进入空调制造领域。

  2003年10月,二次追加投资20个亿。在距顺德老厂区仅20多公里的中山市开辟第二厂区,建设空调生产基地。

  梁昭贤的目标,是要做空调制造“世界第一”。

  地处中山市黄圃镇的空调基地占地3000亩,附近不远处,是长虹、TCL中山工业园。在格兰仕中山空调制造基地,整齐划一的28幢巨型厂房等距离排列,异常壮观,坐上电瓶车沿着工厂跑一圈,需要一个多小时。厂区规划之大,车间设计之开阔,在中国家电企业建设史上也是史无前例的。

  仅这一点,就可以看出梁昭贤要大造空调的决心。

  二惑:“空降兵”几乎全军覆没

  产业再造目标已经确定。接下来的,就是对执行层的考验了。

  为了让空调尽快形成对市场的强势覆盖,与产能规模建设同步,梁昭贤开始构建格兰仕的空调营销团队。也是从那时起,格兰仕开始大规模引进营销高层“空降兵”,并配备在空调业务板块的主要执行岗位上。

  从2000年到2006年,短短六年时间,梁昭贤先后引进了十多位著名职业经理人,这其中包括著名策划人、原中山名人营销总裁赵强;爱多VCD后期的总经理朱开云;“格力模式”的创始人之一郎青;将格力空调在江苏五星电器做到第一的头号功臣,拥有26年空调营销经验的钱争鸣;原乐华空调总经理梁伟;北青报的赵为民等。这些人如走马灯般,先后到格兰仕就任空调总经理、副总经理等高职。

  如此大规模地引进业界精英,在国内空调界实属罕见。如此强大的营销高手汇成的营销阵容,在当时确实让其他空调企业大有“谈梁色变”之感。

  队伍建成,只待冲锋:

  2002年,格兰仕空调销售100万台,内外销比为3∶2。

  2003年,格兰仕空调销售150万台,出口突破80万台,超过海尔,成为空调出口三强。

  2004年,格兰仕空调销售250万台,出口150万台。

  2005年,格兰仕空调销售350万台,同比增长35%。

  2006年,格兰仕空调销售跃升到380万台,出口250万台,内销130万台。

  在市场人士的一片诟病声中,梁昭贤终于将格兰仕空调做出了一定的产业形态。

  与大规模引进职业“空降兵”和格兰仕空调海内外热销不协调的是,伴随着格兰仕从小到大、一路微笑着走来的原格兰仕集团副总经理俞尧昌,却在此时淡出了格兰仕。

  在此期,前边提到的那些职业“空降兵”,也都先后离开了格兰仕。这些“空降兵”在格兰仕的职业生涯,最长的也没有超过一年。

  三惑:儿子心底的超越情结

  格兰仕1200万台的空调产能已经形成。在数幢阔达2400多平方米的开放式空调装配生产车间里,并没有展现出顺德老厂区微波炉生产线“人停机不停”,三班连运转的繁荣景象。这里的生产线时开时停,产能资源严重闲置。

  这,至少目前已成为梁昭贤内心的痛。

  在格兰仕产业再造战略上,梁昭贤倾注了自己的全部激情与智慧,一如当年自己的父亲破釜沉舟上微波炉,义无反顾。然而,市场推进状况却一直不能令他满意。这,也许是造成“空降兵”们目标压力太大,快速离职的原因之一吧?

  关于格兰仕产业再造的冒进,对于梁昭贤纳才不当引起的“空降兵”频繁大换血,还有对梁昭贤战略决策能力的置疑,等等;外界流传着不同版本的猜测。

  在事业上超越自己的父亲,是每个做儿子内心深处难解的结。这样的豪气,在梁昭贤对格兰仕空调业务再造上,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

  在采访中,《新财经》执行总编任悦曾对此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儿子一生在和谁斗?自己的父亲!父亲在儿子心里,永远是一座难以逾越的山。

  但所有父亲对儿子的期望,几乎都是希望他能超越,超越自己,比自己做得更好!两代人的情感与期望交织在一起,无疑给梁昭贤的内心增添了巨大压力。但这种压力只有他自己内心清楚并独自承受,且无法向外人、或是向自己的父亲寻求疏导。

  2002年,梁昭贤提出了“从优秀到卓越”的企业再造目标,决定用十年时间实现这一跨越。我们期望小梁总在寻求超越老梁总的“制胜”路径时,不要因心理因素而影响到他的决策智慧。

  2007年8月,离职一年多的俞尧昌再度返回格兰仕。他在“空降兵”们频繁离职之时离而复回,个中缘由,对外界来说可能永远都是个谜。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俞尧昌今天重返格兰仕并继续在集团公司担任常务副总裁要职,说明格兰仕这个企业有着容纳贤才的海洋般胸怀。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43185.html

更多阅读

读《筚路蓝缕:王永庆开创石化产业王国之路》一书有感

从一个小小的PVC(聚氯乙烯)塑料粉厂到一条完整的石化产业链,从米行经营者到赫赫有名的台湾首富。“筚路蓝缕,以启山林”这句话是王永庆传奇人生的真实写照。王永庆和他的经营思想也成为人们争相探究的焦点。在众多研究者之中,清华大学提

云南白药、片仔癀:国家保密配方估值之惑

云南白药、片仔癀:国家保密配方估值之惑(作者:马愚厚)云南白药、片仔癀,这都是市场上的牛股,屡创新高,抗跌性好,经得起熊市的检验,作为投资者,能在其上市初期介入且长期持有,当然是投资的幸事。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标签——产品为国家保密配方。

b站十大未解之谜 宝色股份再闯关 关联交易之惑未解

     旧伤未愈,去年折戟IPO审核门槛的宝色股份此番再闯关,然而其与已上市公司宝钛股份之间讳莫如深的关联交易令人疑窦丛生,双方对外披露的涉及对方的关联交易数据南辕北辙。斩不断的关联链条,业绩依赖大股东抑或利益输送大股东,宝

执行力之殇:智慧人之惑?

几乎所有企业都在强调执行力,然而这没有给管理者带来预期的神奇变化。总部位于纽约的Kroll发表的第四份年度反欺诈报告显示:近年来中国成为企业遭受欺诈行为最多的国家。该项报告列举的11种欺诈行为,都与内部控制和尽职有关。如果说这

汉王电纸书官网 电纸书之惑

-文/洪仕斌 阿里巴巴[14.98 1.63%]改变了人们的生意模式,MSN、QQ改变了人们的沟通模式,GOOGLE、百度改变了人们了解世界的模式,那么电纸书能否改变人们的阅读与学习模式? 对于目前的电纸书企业来说,“前途是光明的,但道路是曲折的”。其

声明:《张家港再制造产业园 产业再造之惑》为网友九公里浅绿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