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从员工到总经理的成长笔记:自慢》
■后 记 明明是聪明人,如何拥有痴心? 其实这是"小聪明"(street wise)与大智慧的差别。聪明人选容易做的事,大智慧选难的事。难的事少人做,竞争者少,有时候还需要有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耐性。没有耐性,等不到春暖花开,能等、能忍,通常是痴人与痴心。 16对不在方法,对在人 每一个人都要探讨别人的成功经验,学习别人的成功方法,认为用对了方法,就有机会成功。逻辑上没错。"他山之石,可以攻错",但学习对的方法,并非保证成功,这其间还有别的变量。 人就是其中的关键,任何工具,换了人,效果就不同;任何方法,换了人,结果也不一样。在学习方法的同时,请思考一下自己,思考一下人的不同,自己是不是对的人,要真心面对!

一个年轻人,努力工作,忙碌了半辈子,他一直在创业做出版,但一直没能真正赚到钱,有一天他急着跟我见面,想告诉我一个突破性的计划。我虽然忙,但仍然很乐意给年轻人一点意见、鼓励。他说,他决定学习某位成功同业的做法,一年只出二十本书,但要求本本畅销,用精准的选书,替代大量出书,来提高营业额、提高获利率。 他又说,他仔细观察了这位同业的做法是大量阅读国际书讯及出版消息,并参加国际书展,与国际出版业建立良好关系,这样就能拿到大书、畅销书。听完他的想法,我百感交集。 我想起另一个经验,我投资的一家小公司,亏损连连,我与主事者恳谈,想找到原因,好协助他。从头到尾他一直诉苦:时机不对、竞争者太强、资金不足、员工太笨,并且告诉我,他已尽全力改变,但不可得。 这两个故事,对我而言,有相同的启发,第一个故事是"对不在方法,对在人",因此学别人的方法是没用的,因为人不一样。第二个故事则是"错不在方法,错在人",因此检讨方法是无效的,因为人根本是错的。人的不同,决定事情成败。而我们看问题、检讨问题时,往往忽略了人,而着重在方法上。 或许应该说,并不是我们过度强调方法,而忽视人的问题,其实人只有在检讨和自己有关的事情上,才会不自觉地忽视人的问题,因为只要是人有问题,很可能就是自己有问题,而你能面对自己可能是个笨蛋吗?不太容易! 以第一个故事为例,那一位出版同业的成功,是因为主事者知识渊博、判断精准、眼光独到。因为有英明的选书人,才能做对书、选对书、赚到钱。我告诉这位年轻人,要学习别人成功的经验,先解读"人"、学习"人",把自己变成跟他一样的人,再学习方法才有用。 第二个故事,恳谈完之后,我的结论异常简单,我根本看错了人、投资错了人。生意没错,时机没错,方法也没错,因为人错了,所以把一切都弄错了。不幸的是,他根本不认为自己有错。 人最不了解的就是自己,老放大自己的优点,忽视自己的缺点,甚至觉得自己没错,一切都是别人的错、外部环境的错,一切都是运气的错、时机的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