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年轻的芯片设计公司立志成为又一个中兴华为
□记者 吴金勇
“半年前,根据公司新的发展规划,芯邦科技确定将未来的上市地点由香港改在深圳。”2007年12月27日,芯邦科技总裁张华龙对《商务周刊》透露。此前的9月1日,芯邦上市安排正式完成了香港红筹架构向内地的转移,原芯邦微电子(香港)的业务都已全部转到内地,芯邦科技(香港)的业务功能主要为针对国际客户的物流中心。 目前,芯邦正在为优化上市公司的股权架构而进行第二轮融资,深圳创新投资公司等国内较活跃的投资基金将进入芯邦科技。再融资后,公司的主要股东将包括管理层与核心员工、联想投资、英特尔、深圳创投等。据芯邦内部人士透露,上市后管理层与核心员工的持股比例仍是多数。 为适应上市后的发展,芯邦正积极整合营运构架、加强技术和管理团队建设,不断从国外引进人才的同时,芯邦也在上海、北京等地积极物色具有潜力的IC企业进行并购。“芯邦将在2008或2009年于国内资本市场上市,到时候我希望它能成为芯片设计企业在国内股市的一个成功示范。”张华龙说。 自4年前成立起,成为一家公众公司,就是芯邦发展的既定目标。“但选择哪里作为上市地,我们确实犹豫过。”张华龙解释说,“从芯邦的业务、客户重点和芯片设计行业所受到的关注度来看,国内越来越好的资本市场和对高科技公司的日益重视,会给芯邦上市融资以更好的支持。因此,以‘芯’报国的芯邦,会继续扎根深圳,立志成为IC设计领域的中兴和华为。” 事实上,芯邦的深圳情结是有渊源的。深圳的技术创新环境和市场氛围,非常有利于创业型公司的发展。在芯邦公司总部所在的100公里范围内,聚集着芯邦最为贴近的200—300家客户,这使得芯邦可以随时响应市场需求。用张华龙的话说,“国内最密集的数码消费电子产品终端厂商和半导体元器件企业都集中在深圳和珠三角地区,这是芯邦作为一家新成立的芯片设计公司选择扎根的有利条件,也是以技术创新和市场为导向的芯邦得以发展的优势所在。” 截止到2007年12月,芯邦的U盘控制芯片累计出货量超过1亿片,单月销售量突破700万片,占全球约40%的市场份额,成为该芯片全球最大供货商。2007年,该产品跻身国家信息产业部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评选的中国“十款优秀芯片”之列,同时荣获“中国芯”最佳市场表现奖——这也是深圳IC设计企业首次获此荣誉。 通过对第一个产品U盘芯片开发经验和模式的延续,芯邦不断扩大技术和市场竞争优势。2007年8月,芯邦又成功研制出中国第一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SD/MMC卡控制器芯片,该产品广泛应用于手机、MP34、数码相机、GPS等移动数码存储终端产品,刚推上市场4个月,出货量已达200多万片。除此之外,芯邦的第三个产品线——读卡器控制芯片也将在近期推向市场,而多款新的多媒体控制芯片、电子硬盘控制芯片的开发,也已进入预研计划。 “这些新的开发始终强调芯邦专注于移动存储和多媒体相关的控制芯片设计及其整体解决方案的提供商。目前所切入的产品,必须是具有庞大市场前景和潜力的领域。”张华龙说,“我们要做的就是通过性能、成本结构、售后技术服务三个最优,从‘红海’里杀出一片‘蓝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