瞬间5:2007年8月6日,中国大饭店会议厅,民营连锁医疗机构——佳美口腔与英国马丁可利、美国海纳亚洲创投正式签署了1000万美元股权投资协议。
文/丁琳
作为首家获得海外风险投资的本土民营医疗机构,已有14年历史的佳美口腔于今年6月获得中国首张医疗连锁牌照。2007年年底,佳美口腔还可能拿到4000万美元的第2轮融资。而此前,几乎所有在大中华区有业务活动的国际投行,都拜访过佳美口腔董事长刘佳的办公室。纽交所和纳斯达克甚至也闻风而动,积极游说尚在私募初期的佳美。 在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保罗·皮尔泽的《财富第五波》一书中,将健康产业称为继IT产业之后的全球“财富第五波”,而明年的中国的医药行业,也许会成为继互联网之后的又一个新的造富产业摇篮。因此,关注、研究进而投资中国医疗服务业,正成为各路资本的“必修课”。 钱如潮水 尽管“反商业贿赂”、规范药品市场秩序的行业整顿还在持续进行,但相比2006年众多主力企业效益增幅大幅下滑的沉闷气氛,医药行业在过去的一年中还是有了颇多起色。 2007年,国内医药企业掀起了一轮海外上市高潮。4月,江苏先声药业在纽交所成功上市;8月,目前中国唯一一家以承接研发外包为概念的生物医药公司无锡药明康德新药开发有限公司在纽交所挂牌;11月,海王星辰成为内地第一家在纽交所上市的零售药企。算下来,全年近10家医药企业在海外上市。 在这一年,医药行业进入了比较明显的“洗牌阶段”。整个年度内,企业生存环境随着政策的调整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一药同名,一品两规,使得相当多的中小药厂的生存环境立刻出现窘迫状况。而大药企之间的整合也在加剧:华润整合华源、联想吞下石药集团、东盛断臂保命…… 而以上还算不上是2007年的医药行业最显著的特征。“2007年中国医药行业的最大‘亮点’,就是风险投资风起云涌。”一位业内资深人士指出。 一个证据来自于投中投资咨询公司提供的2007年11月中国创业投资市场研究报告。报告显示,医药健康领域在11月发生的投资案例有5起,投资金额为4200万美元,投资规模居中国创投市场的首位,而排在第2名的IT行业,当月投资金额只有2750万美元。 事实上,这股医药行业的投资热潮贯穿了2007年全年:1月,华平投资入股医疗器械生产商乐普医疗;2月,由美国花旗创投领衔的私募股权财团,以1亿多美元收购在新加坡上市的深圳蓝韵医疗,而蓝韵医疗在新加坡交易所退市后,将会选择更好的时机去其他市场上市;2007年3月,三九健康网获得IDG的第二轮融资1000万美元,同月,IDG与启明创投联合注资医疗器械企业——上海伽玛星科技发展公司;8月,民营医疗连锁机构佳美口腔与英国马丁可利、美国海纳亚洲创投正式签署了1000万美元股权投资协议;12月5日,健康服务企业爱康国宾宣布获得美林证券等诸多全球顶级投行的战略投资,共计2500万美元,这也是健康管理领域迄今为止最大的一笔风险投资…… “就数量和规模来看,2007年涌入医药领域的资本远远大于往年,做了投资计划的、愿意往这个行业投钱的基金也越来越多。”上海银桥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投资董事孙峻峰给出一组数据:截至8月,就有12家医药领域的公司拿到了将近2亿美元的投资——这还仅仅是“浮在水面上的”,而2006年全年的这方面投资,还不到1亿美元。 机会所在 作为一家成立还不到两年的VC,启明创投在医药行业表现活跃,除了此前已投的医疗器械企业奥太科技,2007年3月,上海伽玛星科技发展公司获得了启明创投500万美元的注资;接下来是更大的一笔投资:11月15日,启明创投宣布将千万美元投向健康管理企业——国康网。 启明创投公司董事总经理邝子平称,中国中产阶级逐渐壮大,启明创投投资国康网主要是非常看好中国医疗服务,健康管理服务市场长期发展的巨大潜力,因为这一行业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已经相当成熟,美国有超过70%的雇主为他们的雇员购买健康管理计划。而在中国,这个行业才刚刚起步。 事实上,启明创投出手的医疗器械和医疗服务领域,正是眼下VC的最大兴趣所在。 如今至少占到医药行业投资50%以上比例的医疗器械,是风投们最先关注的热点。“医疗器械领域的资金基本上都是近2、3年投进来的。”一家著名风投基金的专业人士指出,医疗器械投资的热起,与中国正在步入老龄化社会、医疗消费刚性需求加大不无相关;另一方面,很多医院的基础医疗配置还相对薄弱,市场潜力很大。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相比研发周期过长的制药领域,医疗器械的可控程度显然要高,回报周期短,风险相对小。2007年资本关注医药行业的一个显著的变化还在于对医疗服务领域的关注上升。无论是新兴的健康管理公司,还是佳美口腔等服务型的专科民营医疗机构、还有2007年以来北京、哈尔滨、上海等地批量拿到医保定点资格的那些综合民营医院,它们的股权正变得越来越炙手可热。 基于药明康德在纽交所上市以来的出色表现,医药外包服务企业也开始成为资本眼里的“新宠”。上述专业人士分析,出于成本的考虑,跨国药企将更多的研发、生产向中国转移,在这种大趋势下,为跨国药企提供服务的本土公司会有很大的机会,比如药明康德这种做化学合成服务外包的,还有做动物试验外包、生产外包的企业。 相比此前的诸多谨慎和犹豫,对于2007年资本在医药领域迸发的热情,非常重要的一个前提是,医药行业开始变得适合它们去投资了。其一,经过这些年的发展,确实有一些公司的研发水平等实力有了很大提高;其二,经过前一阶段的行业整顿,VC们感到医药行业的市场环境、投资环境等变得相对规范了;其三,非常重要的一点,“值得投资的团队”开始增多了。 “其实前两年我们看的医疗机构也比较多,但看过之后大多比较失望,想投却不敢投,主要就是团队的原因——不少医生出身的管理层,没有经营企业的意识,根本不是做生意的。”一位业内人士称。比如要投资数亿元建一家医院,管理层对财务规划怎样,投资回报如何,有没有去考察过当地的市场承载量等等,基本是没有概念,VC怎敢投钱进去? 不过,经过前些年的铺垫,2007年出现的一个“新气象”是,越来越多医疗领域内的人开始转变观念,并逐渐出现了一批“真正经营企业的生意人”,只是现在这类人还不够多。 而种种迹象表明,2007年可谓医药行业“承前启后”的一年:以纠错为重点的行业规范整顿基本告一段落,现下正是一个“节点”,随着目前尚在酝酿中的医改政策的出台,未来将会以发展为重点——对资本来说,正常发展阶段就意味着开始值得投资了。 “2007年属于大量资本投资医药行业的正式起步阶段,接下来几年可能会步入‘高潮期’。”业内人士认为,从明年来看,医疗器械和和医疗服务会成为进一步投资的热点,另外,涉及到基层医疗改革配置的设备(比如中低端耗材和诊断器械),由于市场庞大,机会也会很多。 显而易见的是,各路资本不会在一个行业还处在“黑暗”阶段时去投钱,而是在“黎明前夕刚刚看到曙光的时候”选择进入,中国的医药行业,恰恰到了这样一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