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打赢美国官司 民企贪享资本大餐



    瞬间4:在平安保险担任区域经理职务的黄昊在2007年的9月去温州出了趟差,当地分公司总经理开了辆崭新的奔驰600来接他,就在黄昊对当地员工的富裕程度惊讶万分的时候,那位分公司总经理却解释说,“这车是我下面一位‘老板业务员’的:这位保险经纪原来是一个民营企业的老板,2007年觉得生意太难做了,就干脆把自己的公司卖了,然后每天在我们的保险公司准时上下班,而且每月超额完成任务——他有那么多老板朋友,随便一个电话就能卖出好几万元的保险,足够每月的业绩了!”

    文/叶丽雅,李曾唐

  据说,平安保险公司的温州分公司有不少这样的“老板业务员”。但是这也决非是温州的当地特色,在2007年,整个浙江省,乃至整个长三角地区,都在掀起一股不小的民营老板“退役”潮。

  老板退役潮

  整个2007年不断创新高的资本市场,几乎成了大小民营企业老板观点、情绪转变的拐点。

  一边是,整个2007年央行6次加息,人民币升值了接近10%,这使得外向型企业的经营环境持续恶化:利率攀升使得企业的融资成本不断攀升,汇率攀升却使得出口产品的价格优势逐步丧失。采访中几乎每位民企老板都要感叹说,“生意一年不如一年”;但是,另一边却是蓬勃发展的证券市场,正在不断创造一夜暴富的神话,巨大的投机诱惑随时出现,更重要的是,资本市场的兴旺发达,使得老板们从实业家转变成资本家的“退出机制”也日渐成熟。

  2007年期货市场火爆,石油价格、有色金属价格、铁矿石价格都较2006年出现了大幅飙升,甚至连粮食,如玉米、大豆等的期货价格也有了很大的涨幅。原来在中国两大“铜镇”之一的浙江上虞市汤浦镇小有名气的铜商张劲生,如今已经是上海某期货公司的经纪,负责为几个浙江客户操盘沪铜,只是在上海,几乎没人知道他以前的身份。“2003年我进入铜管加工行业,凭借熟练的技术和兄弟们的帮忙,2005年公司销售额已近千万元,利润也有上百万元。”回忆起当年,张劲生忍不住笑逐颜开。“然而随着国际铜价飙升,公司利润也日渐微薄,很多时候甚至达不到1%;今年以来国际铜价更是上下剧烈波动,公司根本不敢有库存,也就无法生产,无奈之下,我只好将公司盘给了同行,算是入股。”

  铜管加工是以加工费为主要利润来源的,大约每吨7000元。然而原料电解铜价格的剧烈波动,却吞噬了铜管企业几乎所有的利润,2007年10月沪铜0802曾摸高至68400元/吨,到了11月价格却已跌至51700元/吨,很多人都觉得可能还会跌时,12月价格又回升到61000元/吨。

  面对价格的剧烈波动,汤浦多数中小型铜管企业纷纷转行,然而张劲生并不甘心,几经考虑后,2007年7月,他联合几个小企业一起将资产盘给当地一家大型铜管企业,自己做起了股东。“这样我们抵御价格波动的能力就增强了,同时也能给客户提供更全面的产品线;由于我学过一些金融知识,因此就被派到上海。”张劲生说。

  目前,张劲生的工作主要有两方面,第一是收集所有与铜价相关的信息,以便公司及时确定原料采购价格,另一方面也是在一定额度内在上海期交所进行一些套期保值和投机交易。近两个月沪铜价格大幅波动时,正是由于张劲生的积极运作,他所服务的浙江企业不但回避了价格波动的风险,而且获得了不少的投机利润。

  张劲生的故事,在数以千计的以“来料加工、按订单生产”为主要模式的出口型制造商中间并不属于罕见,在这个平均净利润率只有1%~2%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很多原本就只靠退税吃饭,宁波的外贸企业的平均净利率更是低到了只有0.7%,在新劳动法颁布不久之后的2007年7月1日,新的退税政策又开始实施,于是,无数老板都选择“退役”了。

  而受宏观调控政策影响最为直接的房地产业,退役现象也非常明显,早在2005年宏观调控之初就卖掉自己几乎所有地产业务的南都控股显然是退出者们的榜样,没有了地产业务的南都,转而在2006年12月底入股万科,成为万科的第3大股东(现在还是第4大股东),随着万科股指飙高,南都集团董事长周庆治依然是在继续靠地产行业赚钱,只是现在的日子却过得舒坦了很多。

  退役原因

  2007年是制造业苦难的延续,它们的灾难早在2、3年前就已经开始:日渐高企的原材料和能源价格,劳动力的严重短缺,地价的飞涨等等,外贸型制造业还得面对各式各样的“变种”反倾销。2008年这种情况还将延续,只是相比“走投无路”的2005年和2006年,2007年民营老板们可以把自己的生产资金从工厂中抽离出来,投入暴涨的股市和期市,既轻松,又迅速地获得收益,投资渠道也显得更加多元化,这就是2007年最显著的变化。

  如果说这些都是导致老板决定退役的量变因素,那么2007年颁布,2008年1月1日实施的新劳动法绝对是促使大小老板们重新思考自己处境的质变因素。“早年,只要我们有勇气,抓得住机会,两台机子一年就能有一两千万元的销售额,上百万元的利润。”一位正在考虑退役的老板感叹说,这种方式在去年前年还行得通,但现在,“完全不同了。”按照他的理解,新劳动法不仅仅增加了成本,更是对企业、对企业主的规范化操作要求。如果完全按照法律要求整个配套实施下来,提高管理质量、甚至改变企业商业模式都是必须的,而且是当务之急,否则的话,他们很难幸存下来。

 民企打赢美国官司 民企贪享资本大餐
  不知道是幸还是不幸,2007年蓬勃发展的证券市场吸走了江浙市场上绝大部分资金。有一段时间,许多地方银行夸张到无钱可贷。这样的市场状况下,大家的兴趣都转移到了金融而非投产业。

  郎咸平教授在2007年11月的一个总裁论坛上称:通货膨胀是由于投资经商的环境急剧恶化,挤压出来大量虚拟的资金,并疯狂进入股市、楼市形成泡沫而造成的。这观点虽然显得偏激,但也有不少身边的事实可以证明。

  资本放大器

  套现后做个全职的上班族,炒股炒汇成为他们一种轻松的赚钱方式,民营企业家们这样的选择其实并非是一些正面的榜样。

  但资本市场的兴起,却重塑了企业界的资本意识,使得以前只有单一的产业意识的民营企业家们变得更加思维健全,这样的影响无疑是积极的和正面的。

  因为资本市场的巨大变化,到2007年,很多产业领域的局势已经完全改观。百丽国际上市后的半年,耗资30多亿元人民币一举收购了诸多资产,这样的例子表明民营企业已经找到了对接资本的更有效的扩张路径。

  已上市融到资本的企业雄心勃勃,期待买家的企业也兴致勃勃。全球排行第2的浔兴拉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上市后没几天,两家原先对他们还心存疑虑的竞争对手们就找上门去,希望浔兴拉链能够收购他们。

  同样是民企、制造业出身的国内公司在上市之后,不仅仅有了雄厚的资本实力和更丰富的财务手段,同时也突然拥有了上市“品牌溢价”,一举打破了原先早已经达到某种均衡的行业状况。“上市公司”这个金字招牌不仅仅对客户具有更多的吸引力,对竞争者,至少是对行业中能力稍弱的2、3线企业更具有不同一般的吸引力,尤其是这些正处于自身发展瓶颈和日益严峻的经营环境中的企业主们。因此,民企间相互并购的时机在证券市场的催化下日渐成熟。

  2007年,可以说是民企间并购兴起的开始,也是产业意识和资本意识紧密结合的开始。但是我们也无法确信即将到来的2008年是资本盛宴的开始,因为一切都还有些生涩,金融人才极度匮乏、监管和法律制度不甚健全……大举并购带来的系统性风险,显然还远远大于辛苦经营获得的稳定实业收益。

  如果没有充分准备,直接从产业投资一步跨入纯粹的财务投资,伴随而来的显然不会是稳当当的收益。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43361.html

更多阅读

四川民企打赢美国官司 经理人请辞,青春期民企之殇

     案例  元老不思进取、圈子固化,老板事必躬亲、不肯授权,职业经理人M总进入的恰恰就是这样的青春期民企。最终,M总无力改变,而选择了离开。以下是M总的辞职信。  Z总:您好!  今天,当我不得不怀着复杂的心情提笔时,心中充满

四川民企打赢美国官司 谈民企老板“前职业惯性症”

     清华长三角民营企业管理培训咨询机构调研发现,在中国民营企业中,管理型老总也许仅占总数的5%,而95%的老总都是业务型。  业务型老总的最大特征是只盯着细小入微的事情,就像一个低能元帅,考虑的不是全军总体作战方案,而是如何

民企打赢美国官司 中海油的美国官司

     所涉赔偿数额巨大,或影响对尼克森收购  对于中海油来说,最近可谓多事之秋。这个中国最大的海上油气生产商,在距离收购加拿大尼克森能源集团进入倒计时阶段,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麻烦和挑战。  10月22日,中海油发布公告称,“有

民企打赢美国官司 困境中的民企拿什么转型

     近期,珠三角一家有着18年历史的机械加工企业度日艰难,该企业负责人大吐苦水的帖子在网上快速传播,引起了诸多的共鸣。从帖子内容来看,该企业可谓“沉疴遍地”:融资渠道极度狭窄、快速上涨的人力成本、高昂的税负、资产泡沫和通

声明:《民企打赢美国官司 民企贪享资本大餐》为网友蛇经病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