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影响一生的心态修养:处世智典》
何况,别人所接近的,也并非只有一人。别人所听到的,也并非只有一种意见。除了我们,别人,还有他们很熟悉的或很信任的家人、朋友,也许比我们更能说服他。 如果你操之过急,就会把意见强加于人,使问题更难解决。 另一方面,各人的思想不同,而这些思想及心里的成见是根深蒂固的,就像一座山,要移去这座山,就需要有“愚公”的魄力和勇气。 我们第一要耐烦、第二要耐烦、第三还是要耐烦。遇到不能说服别人、反而被别人抢白一顿的时候,不要生别人的气,更不能生自己的气,也不要泄气。说服别人也像愚公移山一样,今天挖开一角,明天铲平一块,今天解释清楚一个细节,明天说明一个要点,日积月累,相信是会解释清楚的、会说通的。 有的时候,别人实际上已经被我们说服了,但是在他的身后却存在庞大的力量,这个人拉住他的手,那个人扯住他的脚,因此,我们面对着的就不只是一个人,而是很多人,这时候,我们也应该增加我们的力量,介绍好的书给他看,请他去看一部很好的电影,也可以找几个见解和我们相同,口才比我们更好的人,和他做朋友,和他多谈谈各种问题。这样,双方在想法上,可能展开了拉锯战,就像一场“拔河比赛”。可是,正确的意见,总是会胜利的,除非你不再努力、不再坚持。 这样做,对你自己也不是没有好处的,可以使你本来正确的认识更细致、更丰富,可以使你对你本来看得清楚的问题,看得更深刻更透彻,当然也就同时锻炼了你的眼光、你的脑子和你的口才,增强了你说服别人的能力。 □ 不要在背后论人是非 《伊索寓言》里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头狮子老了,病倒在山洞里。除了狐狸外,森林里所有的动物都来探望过他们的国王。狼因为对狐狸有所不满,就利用探病的机会在狮子面前诋毁狐狸。 狼说:“大王,您是百兽之王,大家都很尊敬、爱戴您!可是,您现在生病了,狐狸偏偏不来探望您,他一定是对大王心怀不满,所以才会这样怠慢您啊!……” 正说着,恰好狐狸赶来了,听见了狼说的最后几句话。一看见狐狸走进来,狮子就气愤地对着他大声怒吼起来,并说要给狐狸最严厉的惩罚。 狐狸请求狮子给自己一个解释的机会。他说:“到您这里来的动物,表面上看起来很关心您,可是,他们当中有谁像我这样为您不辞劳苦地四处奔走,寻找医生,问治病的方子的?”

狮子一听,便命令狐狸立刻把方子说出来。狐狸说:“只要把一只狼活剥了,趁热将他的皮披到您身上,大王的病很快就会好了!” 顷刻之间,刚才还在狮子面前活灵活现地说狐狸坏话的狼,就变成了一具死尸,躺在地上了。狐狸笑着说:“你不应该挑起主人的恶意,而应当引导主人发善心。”故事解读: 不要轻率地评价、讥讽别人。应用之道: 喜欢搬弄是非、挑拨怨仇,到处说别人坏话的人,最终都会使自己受害。即使能够伤到别人,那也只是暂时的,却不可能使自己长期受益。 俗话说:“纸里包不住火”,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说别人的坏话,迟早都会传到别人的耳朵里面去,结果必将引来仇恨和报复。 当你多说别人的好话时,不管是当面说的,还是背后说的,最后也都会传到别人那里去。而且,在背后多说人好话,比当面直接说的效果往往更好。这些好话也必将使你大大获益。 古人指出:“见得天下皆是坏人,不如见得天下皆是好人,有一番熏陶玉成之心,使人乐于为善。”他的意思是与其把天下之人都看成是坏人,不如把天下之人尽看成是好人。这样做的好处是以自己的真善美之心来熏陶别人,帮助他人也乐于形成向善的思想。 这条古老的名言在这里说了一个很简单的道理,那就是人的心境完全取决于人的思想观念,当你看天下所有人都是坏人,都对你有不良企图的时候,你的心情肯定好不了,甚至都要问问自己的神经还是否正常,整天疑神疑鬼,简直是非人过的日子。但是,当你认为天下人都是好人,都会给你关心,给你帮助时,你的心情一定开朗,感觉每一天都是阳光灿烂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