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把欧巍找来了,看看这位中国第一家产业基金的当家人在想什么
文|李小宁
2007年11月2日下午,天津迎宾馆的大堂,刚刚与天津市领导、中银国际等股东方、发改委领导品尝了成功喜悦的欧巍面色微红:“渤海第一单只是刚刚开始。” 果然在本刊截稿前的通话中,欧巍确认,渤海再次出手,相继成功拿下成都商行和泰阳证券的股权投资项目。渤海连发三枪,每枪皆震动投资圈。 其实渤海产业基金15亿收购天津钢管签约的消息爆出之前,欧巍的刻意低调几乎成功瞒过了所有人——大家都在猜测渤海是不是遭遇政策瓶颈,以致于寸功未立。实际上,欧巍和渤海基金的团队早已审阅了超过30个项目,“我始终认为,过早说一些事情,不利于投资的进行。” 而此前2007年10月18日,在北京国际俱乐部的咖啡吧里,欧巍就以自己新桥的成功经验讲述低调做投资的必要性。他在沸反盈天的媒体喧嚣中接盘障碍重重的新桥收购深发展项目后,选择缄默,终于成功做成了这单大陆数年内PE回报最高的投资项目之一,新桥账面净赚120亿。 斯时的欧巍衣着简单,说话干练,条分缕析的背后显露的是多年投资生涯总结出的经验——这全然不是圈子里盛传的“投资偏执狂”的形象。在经过长年累月“空中飞人”式的职业生涯后,欧巍已看淡成败,即使说到新桥这样的骄人案例,他也轻描淡写,浑不在意,但是谈起对于渤海基金的看法,他却眼中炯炯,认为“渤海就是自己看着长大的孩子”,在渤海的际遇让他找到了资本回报之外的动力。 正是出于对渤海基金的偏爱,几乎从不接受媒体采访的欧巍,在朋友的接洽下终于肯走到前台,两次对本刊吐露渤海的规划、雄心和他自己对于中国PE的看法。 刻意低调 Insight:天津钢管的收购实在是出人意料。 欧巍:我们的方针就是少说或者不说。其实天津钢管的项目,去年渤海基金成立时就已经有所接触,不过实质性接触是今年4、5月份的事情,双方一接洽,都觉得不错,当然天津的优质企业,我们相对因地乘便。 Insight:我也和郝晓远副董事长聊了,他也觉得收购天津钢管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说实话,你基本不太出现在媒体的镜头前,这次一下又成了焦点,除了这个之外,在忙着看哪些行业的项目? 欧巍:我们只看5亿人民币以上的项目,目前比较关注机械制造业、金融业、资源类、军工行业和媒体行业项目。Insight:渤海非常低调,外界基本看不到渤海投资项目的进展,也基本看不到你出现在媒体上,结果大家都在猜测渤海投资是否顺利。 欧巍:我认为,做投资不应高调,说太多没准会引来更多的竞争者。而且作为国内第一个获批人民币基金,我们也应该谨慎。说了没有完成,这样的案例有很多,而渤海基金是大于200亿人民币的盘子,看到的项目,做的项目,都在有序进行。当将来成功退出了,我们可能会说,但是也只是选择性的说。以前新桥入股深发展,开始的前期是沸沸扬扬,入股也障碍不断。我来接手以后,从解决诉讼到重新谈判,再到最终审批,从未对媒体说过一句,而新桥收购深发展的项目也就在安静与困难中完成了。 我以为做投资没有什么可炫耀的,虚荣是投资人的原罪。当然不同的投资人有不同的需要,但是还没有实质性操作的时候就对媒体空谈,并不是好事情。一些国际PE入股蓝星,购买江淮,已经对外说了一些,也许这对推动事情的发展有帮助,但是我始终认为过早说一些事情,不利于投资的进行。 Insight:那你怎样判断一单投资最终的成败? 欧巍:当然是最终退出以后的收益。我们做了一个简单的测算,近年内大陆地区PE投资最成功的案例就是新桥收购深发展,以3.546元的价格收购了3.4亿股,现在股价43元左右,账面回报率超过14倍,净赚120亿。其次可能是凯雷收购太平洋保险,因为太保还没有上市,只能按照同等估值水平测算,凯雷的净收益也超过100亿。 Insight:国内其实都在追求短期高回报率,结果PE和VC都在拼命去做PRE-IPO项目,造成国内PE和VC的趋同,你怎么看这种现象?渤海在投资配置上有什么硬性的规划? 欧巍:VC和PE在一般说来,从投资公司发展周期的前后、投资金额的大小、退出时间的长短确实有所区分,但是国内界限模糊,资金规模、时段等等都难以清楚界定。这也是因为国内市场非常热,造成大量资金过度追求短期回报造成的拥挤现象。但是这也不是一个坏事情,想想看,国内知道PE才是几年的事情?应该允许它们获得发生发展乃至规范的空间。 至于渤海,我们有长中短的考虑,不要求1-2年上市,更加注重长期的回报,毕竟渤海有15年的基金。但是我们也没有对长中短进行硬性配置,关键看投资质地,只要投资机会好,我们也不介意1年内上市。对于渤海来说,上市只是第一步,而且上市也不一定要套现。 渤海思“路” Insight:渤海目前的操作理念中,被收购对象的盈利能力、管理层和市场卡位,你们最看重哪一点? 欧巍:一般来说,PE在控股型收购和参股型收购方面都可以做,目前渤海还着力于非控股型收购。我们看项目,对于你说的三个要素,必须全部是YES才作!我觉得,可以用开车打个比方,路就是市场,车是公司,管理层是司机。要把车安全快速开到终点,三者缺一不可。中国大的形势是好的,但是路不同,有的行业比较好,有的行业当然还不好,我们就在好路上寻找行业龙头,寻找好车,然后再看司机的驾驶记录。如果他的驾驶记录OK,那么这就是我们要的投资标的,我们给它注入资金,给车加油,使它更快更好驶向终点。 Insight:现在国内的很多案例是司机在偷油,也就是联合投资方做MBO,甚至改了驾驶记录,你们碰到过这样的案例吗?你们会怎么处理? 欧巍:管理层希望自己利益最大化可以理解,而国际上PE投资者联合管理层收购的案例也有不少是非常成功的。但是我们强调钱要赚在明处。管理层和股东利益要一致,不能相互误解。当然偷油的司机世界各地都有,我们也碰到过,不过我的经验是在国内这个比例不大。我们碰到偷油的司机的处理方法就是:事前发现,坚决不投,事中发现,按照合同解决。司机耍滑头,那是要翻车的。 Insight:如果在投资过程中发现有问题,那你们就不能解雇司机吗? 欧巍:现在国内的投资技术含量比较低。其实PE投资往往还是自己做乘客,一路扶持企业安全上市再退出,可操作空间并不大。国际上的PE投资一般是自己做司机,管理层可以委派,金融技术也更有创新性,当然收益也更高。希望随着时间推移,国内市场会更成熟,收购技术更高端,我们也有更大的操作空间。 Insight:咱们继续打这个比方,中国经济道路上不可能一直是风和日丽,也会有狂风暴雨,现在已经出现了一些迹象,特别是过热,你怎么看? 欧巍:一条道路开车走下去,怎么可能不经历风雨?关键是车和司机要有抗风险能力。作为投资者,一定会经历周期,但是要有平常心,路况好也不能急躁,路况不好也不必悲观。“未算成,先算败”,一个投资要测算最坏的时候也能过去的条件——这种心态比回报更重要。 不只是中国经济过热,全球都有泡沫。油价逼近每桶100美元,而全球性的流动性泛滥仍然在继续。对于投资来说,经过一段时间的欣欣向荣,有收紧的时候也很正常。 不过目前很难判断大的走向。在30倍市盈率的市场,买28倍市盈率的公司就不高吗?估值这么高的市场,对所有的投资者来说,都很难做。国际PE购买蓝星集团,怎么给蓝星旗下的上市公司定价?这对黑石、国资委都是考验。我认为,在高估的市场,要寻找结构性折扣。比如军工类企业和媒体类企业转制。 中国将产生世界级PE Insight:郭广昌做投资强调反周期,凯雷是总统俱乐部,黑石强调不做敌意收购,那么渤海的优势呢? 欧巍:好的投资都是反周期的。当然反周期确实是考胆量、考眼光,对于经济拐点的判断是否准确,对于购买后的整合能力是否出众,基本就决定了投资能否成功。说到凯雷的总统俱乐部,黑石的人脉,那么渤海也有自己的优势。渤海产业基金是在全国范围内寻找投资机会的人民币基金,所以在审批程序上比外资更便利,尤其是在一些比较敏感性的行业,我们可能比较容易被监管当局、各地政府甚至是交易方接受。而且渤海基金的股东方是外资PE所不能比拟的,渤海的股东方在项目上、策略分析上、人才上给与了巨大的支持。渤海的银行资源非常丰厚,股东中有中国银行、国开行、邮政储蓄银行,而中银国际总裁王岩也给了渤海大力的支持。目前国内PE的短板——金融创新、杠杆收购很有可能在渤海这里首先获得突破。 Insight:现在国内说PE,言必称KKR、黑石、凯雷,你觉得渤海与这些外资同场竞技,还有什么区别? 欧巍:渤海产业投资基金跟国外的PE相比,同大于异,重合度基本在95%以上,剩下的5%才是所谓中国特色。我认为,在组织架构、基金管理公司与基金投资人之间的利益关系、管理费、绩效分成、管理团队、尽职调查等方面,渤海产业基金管理公司的独立运营基本跟国外的模式一模一样,甚至严格程度上犹有过之。 Insight:那你觉得我们与这些行业领袖的差距在哪里? 欧巍:我1994年进入这个行业,去年6月以后开始参与渤海产业基金的组建,无论是监管部门还是投资者,其成熟度之高都出人意料。但是还是要看到中国PE行业与外资的差距。美国PE已经发展了几十年,中国呢?从最简单的说起,国外可以做LBO(LeverageBuy-Out),基本比例是1元本金加2元的收购债,然后利用收购企业的现金流还债、支撑运转,但是中国只能用1元本金收购,没有杠杆。中国能否发展出杠杆收购?当然一定能,但是需要时间。再者国际PE都是全球性配置,跨境收购易如反掌,但是对于中国PE来说,目前还是盲点。从法律环境来说,这也需要完善。6月1日刚刚通过《有限合伙法》,才避免了双重征税问题,实际上大部分的国际PE都是有限合伙制。 但是我认为,中国具备了产生世界级PE的土壤,我也坚信中国一定会出现世界级的PE。 Insight:如你所说,你已经入行14年了,这又是一个非常辛苦的职业,什么样的激情支撑你来做渤海? 欧巍:激情在于我可以亲眼看着中国第一个人民币基金诞生,并亲手抚养它成长。以前做任何项目,更多是为了赚钱,而渤海不一样,从它设立我就开始参与,而此后的一些立法工作、法规完善工作我也都在参与。这相当于抚养一个孩子一天天长大,这有特殊的意义。在此我必须感谢发改委有关领导的大力支持,财金司的徐林、曹文炼给予很多帮助,有时候问题的解决速度让我感到受宠若惊。 Insight: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已经定盘,而中投公司投资黑石已经出现浮亏,而国家开发银行投资巴克莱银行市场反映也不好,你怎么看? 欧巍:其实不必过于在意账面浮亏。国内的机构投资者不管是出于个人利益考虑,还是国家战略考虑,都开始试水海外收购,这是大势所趋。当然,目前收购案例还不多,有些案例也出现账面浮亏,但是不应该斤斤计较于个案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