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力作:美国怎么了》
一次选举也许并不代表潮流,但有一些更深层的力量在动摇自里根竞选加利福尼亚州州长以来保守主义运动便一直在使用的那些政治策略。说得直白点,关键在于美国选民的"白"度在日渐降低。共和党的策士想把在选举中分量越来越重的西班牙裔与亚洲裔选民同非洲裔美国人区别开来,但正如有关移民问题的争论所说明的,现代共和党的选民基础,即对民权运动不满的白人,并不准备做这样的区分。一个不那么显著的因素是,美国人的态度正在转向进步主义。投票结果显示,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选民在国内问题上明显左转,同时美国的种族主义倾向正在逐渐减弱,种族因素的影响也日渐式微。
![第7节:旧日情怀(6)](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110259883899.jpeg)
保守主义运动在财力上仍具优势,但金钱从来都不是决定因素。2008年大选虽然仍没有结果,但似乎可以合理地推测,到2009年美国将拥有一位民主党总统,以及由民主党人牢牢控制的国会。而且,假如出现这一新的多数局面,与克林顿执政头两年里民主党的多数局面相比,它在意识形态上将远为团结一致。当年的民主党多数不过是北方自由派与南方保守派之间若即若离的联盟。 问题在于,新的多数派应当做些什么?我的回答是,为了美国,他们应当实施一项坚定的自由主义计划,扩大社会安全保障的覆盖面,缩小贫富差距,也就是要发动一场新的"新政"。这一计划将是21世纪版的社会保障方案,它应以实施全民医疗保险为出发点--其他发达国家都已建立这一制度。不过,在我们探讨如何走向这个目标之前,也许可以对过去的经历好好审视一番。这番审视,即美国现代史之弧的故事,是以下八章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