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力作:美国怎么了》
罗纳德·里根就是一个最好的证明。他在1964年开始政治生涯的演讲《抉择的时机》(A Time for Choosing),以及在1966年成功竞选加利福尼亚州州长的过程中发表的一系列演讲中,都预示了一些政治策略,在其后的四十年间,这些策略将为他以及其他保守主义运动的成员服务。后世为里根歌功颂德的人将他描绘成秉持保守主义高尚准则的模范,但他根本就不是那种人。里根早期政治成功的要诀是迎合人们在族群与性别上的焦虑感,拿人们对共产主义的恐惧做文章,而且最重要的是,以隐秘的方式利用白人对民权运动及其影响的逆反情绪,从中渔利。 本书要传达的主要信息之一是,在我生长于斯的这个国家所发生的事情,本质上都与种族有关--也许很多读者会对此感到不适。美国为何是唯一不向全体公民提供医疗保障的发达国家?原因就在于美国的原罪,即奴隶制的遗留影响。在发达国家中,为何只有美国存在一个想要逆转福利国家的主要政党?原因就在于白人对民权运动的不满。里根在密西西比州的费城镇以一篇主张州权的演讲开始了他在1980年的竞选之路,而这里正是三位民权活动者遇害的地方;纽特·金瑞契(Newt Gingrich)之所以能完全掌控国会,就是因为发生了"南方大倒戈",即南方白人从压倒性地支持民主党转向压倒性地支持共和党。 新"新政" 在2004年大选后的几个月里,我承受着一些来自新闻界同行的压力。他们说,我不应再花这么多的时间来批评小布什政府以及普通的保守派。"选举说明了一些事,"他们告诉我。但现在回头来看,2004年大选越来越像是保守主义运动的最后一场狂欢。
![第6节:旧日情怀(5)](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11030061425895.jpeg)
共和党在2002年中期选举中大获全胜,靠的是竭尽所能地拿恐怖主义做文章。现在有充足的理由相信,小布什把我们拖入伊拉克战争的原因之一就是,他想让战争心理一直笼罩在人们心头,同时他还希望,犹如探囊取物般地打一场胜仗,将有利于他的竞选连任。或许伊拉克战争的确为布什赢得了2004年的大选,虽说当时的战局已有恶化之势。 此后,战局就真的恶化了,这并非意外。当小布什入主白宫时,保守主义运动最终发现自己掌握了一切权柄,同时也很快地证明了自己治国无能。这股运动将所有东西都政治化,又将政治忠诚置于其他所有考虑之上,从而形成了一种任人唯亲、腐化堕落的风气,并弥漫到小布什政府的一举一动中--从伊拉克重建的一败涂地到应对卡特里娜飓风的糟糕表现。小布什政府的种种错误与失败很好理解,因为保守主义运动已控制了政府,这股运动一心要实施违背多数美国人利益的政策,而政府又必须竭力以欺骗、转移视线、向支持者滥发赏赐等方式来弥补这一内在缺陷。美国人日益鄙视小布什及其执政班子,这一情绪帮助民主党人在2006年的中期选举中大获全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