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孩子的天空 电影 别让“坏孩子”扎堆



     李双江之子最近又犯事儿了,这次算是摊上了大事儿:涉嫌轮奸。话说这位衙内刚刚从收容教养的地方出来不足半年,原本他进去是因为打架斗殴,这次直接升级到了涉嫌轮奸。这孩子除家传的音乐手艺之外,主要体育活动是打冰球。打冰球是个比较暴力的运动,打架基本是司空见惯的,因为打架而被收容教养并不奇怪,奇怪的倒是出来就升级了,就像某个智能手机软件似的。

 坏孩子的天空 电影 别让“坏孩子”扎堆
  这里先要说一下收容教养与劳动教养的不同。收容教养是针对未成年人,李双江之子是未成年人,打架之后适用于这个方式;而劳动教养则是针对成年人,主要是不宣而判、把人抓去剥夺自由。劳动教养早就被法律界所诟病,一直呼吁取消这种制度。

  关于收容教养制度可能很多人知之甚少,基本上这是给未成年的犯罪者准备的。当年还有一种叫作工读学校的东西,也是基本差不多,总之就是把一堆坏孩子关在一起教育,这种教育到底教什么我也不知道,当年调皮捣乱时,父母总是威胁要把我送到工读学校去,后来还是没去成。倒是有几个朋友在那里“进修”了几年,回来以后也“风光”了一段时间,后来就不知所终,再后来不是接着去监狱深造,就是早早去了八宝山。

  跳出李双江之子这件事的家庭教育、富二代、官二代等因素,说起来我个人对于青少年的收容教养颇有微词,我那几位朋友当年也就是在街面上打打架,间或调戏一下女同学,基本属于青春荷尔蒙过剩那种情况,真说不上有多坏。到了工读学校“进修”之后,出来就五毒俱全了。这是因为在那里的孩子都说不上好,在坏的方面都有些一技之长,原本大家被稀释在社会当中,这次算是凑在一起了。好孩子可能会交流功课,坏孩子也会交流技艺,出来基本十项全能。

  这就是问题所在。古人说得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虽说有各种科学解释、先天遗传、后天教育、父母白痴等因素在其中,生活环境还是最能塑造一个人的性格与行为方式。有时候我也庆幸自己没去工读学校,如果真在那里“进修”了几年的话,估计我就没这个机会在这里写专栏了。

  那么,青少年轻微违法犯罪应该怎么处理?就我所知,有很多种方式通行于国外,而且这些方式已经不光是解决青少年的问题,对于轻微犯罪的成年人也同样适用,主要形式是以社区义工、一对一帮教、心理辅导等为主要手段,隔离其原本的生活环境,并且给予他们在社会上重生、加入主流的希望。

  事实证明,这种方式对于很多人是见效的,可以有效地控制二次犯罪的发生,对于青少年尤其有效。毕竟青少年很多时候是叛逆期的个性使然,并非具备反社会的素质。一旦他们处于另外一种生活状态,会改造其世界观。三观端正这件事也不全是空谈嘛。

  咱们这里的收容教养制度中也有不少相应的措施,但这些措施最大的问题则在于很难实行。首先,这是需要大量经费的,没钱;其次,这需要社会上有足够多的义工群体、足够多的自组织机构;再次,这需要强有力的监督,免得那些有特权的家长借着这种制度,把孩子弄出去之后依然故我。

  前两点或许能够用金钱以及开放的管理来解决,这后一点则除从根子上改变权力的结构之外,怕是没有任何事情能够阻挡把这种制度变成离开看守所或者监狱的捷径。所以,到底是如何把国外行之有效的东西拿过来使用,这还真是个问题,而这个问题往往又是无法追问的。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4370.html

更多阅读

拉萨的天空(课堂实录 拉萨的天空

课文分析:《拉萨的天空》是一篇散文,主要描写了拉萨天空的湛蓝、透亮。全文共五个自然段,第一段写了拉萨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第二自然段写了拉萨的天空在白云和草地的映照下越发纯净、明洁;第三自然段写拉萨的天空蓝得让人神往;第

电影《别让我走》影评 别让我走深度影评

人类的拷问——《别让我走》第二次看《别让我走》,看到了更为深刻的东西。导演选取的是个别的、作为普通个体的克隆人,而不是什么具有反叛精神的、领袖才能的克隆人。这是更为超前的,直接越过了对群体的描述,而选取普通的小人物为切入

26部最动人的爱情电影 韩国电影爱情动作片

不管是喜剧还是悲剧,每一段爱情故事的背后,都有一份珍贵在里面,搜罗到26部经典的爱情电影,让我们来重温这些经典爱情电影。重拾那份昔日的美好感觉。1.《The last Kiss 最后一吻》导演: 托尼·戈德温编剧: 保罗·哈吉斯 / 加布里尔·穆

《桔子的天空》观后感 桔子的天空

《桔子的天空》观后感周五,我们看了一篇极其感人的电影,叫做“桔子的天空”,故事内容大概是这样的: 有两个家庭,他们的孩子叫做福果和贵娃,他们经常闹矛盾、打架,但也经常一起捣蛋,比如有一次,贵娃的爸爸从广州带来一个遥控玩具飞机,福果想

声明:《坏孩子的天空 电影 别让“坏孩子”扎堆》为网友吾出淤泥而不染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