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影响一生的心态修养:处世智典》
妻子若有所悟,对丈夫说:“东坡肯定也长过其他的树,只不过由于不会弯曲而被大雪摧毁了。”丈夫点头之际,两人似乎同时恍然大悟,旋即忘情地紧拥热吻起来。丈夫兴奋地说:“我们揭开了一个谜——对于外界的压力,要尽可能去承受;在承受不了的时候,要像雪松一样弯曲一下,这样就不会被压垮。” 一对浪漫的夫妇,通过一次特殊的旅行,不仅揭开了一个自然之谜,而且找到了一个人生真谛。故事解读: 如同弯弓是为了更有力地射箭,退却是为了更勇猛地进攻一样,柔软的关键在于韬光养晦、蓄势待发。这是一种至高至善的人生艺术,只有精心锻造才能成就!应用之道: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你需要挖掘出这些长处并且给予尊重。正如美国作家爱默生所说:“每一个我所碰到的人,都在某方面比我优秀,而在那方面,我可以向他学习。” 当你真正以谦逊之心,以欣赏之心,以包容之心对待他人时,对方一定会感到自己受到了重视,因而把你当做一个令人愉快的朋友,产生对你的亲切之感。 按照这一规则,几乎所有的社会矛盾冲突都可以在客客气气的商讨中得到解决,它包括下列方法: 以柔克刚法。双方发生冲突,绝不能强迫对方,即使你有权力、有实力,也不能强迫人。采用以柔克刚,软磨硬泡,会减少乃至降低对方的反感,即使做不成生意,也丢不了声望。

妥协求和法。两个人下棋,谁都不认输,当你看到赢的希望不大,不妨主动说:“不行了,和棋”,这比最后真的和了甚至输了要好。生意谈不下去,还硬着头皮捱,不如换个说法,暂停。这样,不至于造成对方反感。 合作法。明确你和他的需求,考虑各种可能,找出双方都能满意的方案。这样,你好我好,和气生财,各有所获,冲突烟消云散。 容纳法。尊重差异,容纳对方,不在细枝末节上争你高我低,宽容大度才能笑口常开。 转移法。话不投机出现僵局,你可自言自语,自我解脱,转移话题,首先“停火”。如,可以说,“事情好商量,咱们一回生二回熟”。 从容法。受到取笑或者攻击,不动声色,态度从容,沉着冷静,严控自己。心理学家告诉人们制怒的有效办法,就是闭眼静坐,舌舐上牙床3分钟,3分钟过后,“多云转晴”。 认错法。确实因你语言不当,行为不周,或者过于鲁莽、草率,触了人家自尊,冒犯了对方,应当老老实实地、规规矩矩地诚恳道歉。“这事怪我,请多包涵,实在对不起了。”这样,可解决诸多尴尬。 沉默法。双方发生争执,各持己见,甚至对方咄咄逼人,你也不要扭头就走,不要火上浇油,可以坐在那里,不吭气,不吱声,让对方以为你“没电了”。实际上,此时无声胜有声,他也就渐渐地泄气了,因为,一个巴掌拍不响嘛! □ 禅师和小偷 一位住在山中茅屋修行的禅师,有一天趁夜色到林中散步,在皎洁的月光下,他突然开悟了自性的般若。 他喜悦地走回住处,眼见到自己的茅屋遭小偷光顾,找不到任何财物的小偷要离开的时候在门口遇见了禅师。原来,禅师怕惊动小偷,一直站在门口等待,他知道小偷一定找不到任何值钱的东西,早就把自己的外衣脱掉拿在手上。 小偷遇见禅师,正感到惊愕的时候,禅师说:“你走老远的山路来探望我,总不能让你空手而回呀!夜凉了,你带着这件衣服走吧!” 说着,就把衣服披在小偷身上,小偷不知所措,低着头溜走了。 禅师看着小偷的背影穿过明亮的月光,消失在山林之中,不禁感慨地说:“可怜的人呀!但愿我能送一轮明月给他。” 禅师目送小偷走了以后,回到茅屋赤身打坐,他看着窗外的明月,进入空境。 第二天,他在阳光温暖的抚触下,从极深的禅室里睁开眼睛,看到他披在小偷身上的外衣被整齐地叠好,放在门口。禅师非常高兴,喃喃地说:“我终于送了他一轮明月!”故事解读: 豁达是一种宽容。恢弘大度,胸无芥蒂,肚大能容,吐纳百川。豁达的人,心大,心宽,人生的道路也会越走越宽。应用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