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当像百丽国际(1880.HK)这样的一家以女鞋品牌为主营业务的内地民营企业,今年5月在香港资本市场IPO时,市盈率达到30余倍的情况下,公开发售超额认购逾500倍,冻结资金高达4380亿港元,一举夺得香港股市“冻结资金王”宝座;当众多的IPO的定价市盈率高达30倍、50倍乃至二三百倍,无论股票定价多高,仍然受到股民的热烈追捧时,那些或原本无意、或观望、或等待登陆资本市场的企业再也按捺不住IPO的冲动。
文/叶丽雅
今年以来,仅深圳中小板即接纳了95家中小企业上市,整个A股市场共有120家企业进行新股IPO发行,融资额达4410亿元人民币。其中,既有大名鼎鼎的中石油、中国神华、建设银行等国家级的巨型集团,但更多的是默默无闻的中小民营企业。对于渴望融资的民营企业来说,国内资本市场的闸门至此终于彻底打开。 可以说,在这一轮IPO盛宴中,每一位积极参与者都没有空手而归。 上市运动进行时 2005年初,深交所先后派出40多位业务骨干奔赴除西藏以外的30个省、市、自治区,深入中小企业第一线,展开中小企业的摸底、培育与服务工作。在福建、浙江等中小企业资源丰富的省份,他们的摸底工作长达40天,并建立了深交所在泉州等地的办事处,以保持跟当地企业和上市办的日常联系和沟通。据说,深交所准备在未来3年内发展1000家中小企业上市,任务甚至摊派到在交易所工作的每个人头上。 在泉州上市办主任吕涌波看来,这是一个可以实现的目标。“改革开放30年,仅泉州一地产值超亿元的企业就有500家。光是服装企业的年营业额达1000亿元,七匹狼、九牧王、劲霸、利郎厖每一家的资质都很不错。”吕涌波说起这些企业来如数家珍。目前,泉州在海内外上市的企业一共29家,融资额180多亿元,其中今年上市的有8家,“现在已经有150多家企业进入股份制改造,明后年才会是高峰。”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资本市场绝缘体”——温州。在这个民营经济占全市经济总量90%以上的地区,销售额上亿元的企业有498家,超10亿元的企业31家。但之前许多年,所有的老板都对资本市场讳莫如深,仅有的上市公司还是温州屈指可数的国企。但在去年,老板们的观念发生了转折性的变化,50多家企业争相进入股改程序,准备上市。尚未做决定的,也都密切关注着那些股改先行者的步伐,随时准备跟进。 深圳上市办提供的数据显示,深圳目前已取得上市办备案登记资格的各类拟改制上市企业达80家,上市办跟踪服务的各类拟改制上市企业达130家,仅上半年上市办累计组织培训企业就达530余家。 然而,仅仅两年前,即使有中小企业想要上市,香港或者纳斯达克的证券市场会是他们首选。以泉州为例,现在泉州上市的29家企业中,就有21家是在海外上市,分布在中国香港、美国纳斯达克、德国法兰克福、新加坡等上市地。原因之一是泉州本身即为侨乡,无论是资金还是市场都跟海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大家都比较倾向于海外上市。而更重要的原因是,当时中国股市正处于低谷,融资能力极差,而且对民企上市有诸多限制。 今年情况已经完全不同。2006年颁布的新《公司法》和《证券法》为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创新消除了诸多限制:取消了股份公司设立、合并、分立要求批准的规定,缩短了企业改制时间,而筹资额不超过净资产两倍、市盈率不超过20倍的强制规定同时作废。2006年12月份的时候,吕涌波去深交所开了个会,会议的一个最重要的内容就是要实现“零家等待,百日上市”,而事实上,进展最顺利的一家企业72天就上市了。而且只要股本达到1亿元,3年累计利润达到3000万元就可以上市。 这个政策出台后,国内上市具有的市盈率高、财务费率低、沟通方便等优点开始显现。 泉州市政府规定,对企业需要解决的问题,如办证、土地、外汇等开设“绿色通道”,还实施“一企一议”制度,对每家企业都额外对待;股份有限公司组建中涉及到土地使用权属转移、房产过户的,其过户手续费,可比物价部门批准的收费标准减收一半;股改后公司税收增额部分在公司上市后将全额返还;企业辅导期满并通过验收的,市政府将奖励30万元,而晋江市对当地公司上市还会额外再奖励300万元。 温州市金融办上市工作处亦把市政府的最高奖金和最高荣誉给了上市公司,只要企业上市即给予200万元的奖励,12月中旬又正式发文,公布一批拟上市公司名单,对这些拿着政府红头文件的企业,所有相关部门都要开绿灯,在最短时间内把所有事务处理好。 这样的优惠鼓励政策在今年这样的大牛市下,显然对所有想上市和不曾想过要上市的企业都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刺激大家去了解、发现证券市场的好处。之前,上市办的主题大都是“要不要上市”、“上市会有什么好处”,今年“怎么上市,如何上市”成为企业关注的热点,企业主们都认真地学习起各大证券市场的费率,仔细估算上市的成本和它所带来的财富效应。 今年8月报喜鸟服饰(002154)董事长吴志泽在深圳敲钟的那一刻,当地30余家民企董事长陪同副市长一起前往观礼。在温州,除在2006年8月华峰氨纶(002064)在深圳敲过钟外,就只有上世纪90年代温州唯一的一家国企改制上市过,所以基本上大家都不曾见过上市首日的盛况。股市的火爆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但如此近距离地观察自己同乡“一锤暴富”,对在场的所有人都是很大的刺激。据说吴志泽敲钟的那一刻,牌子上跳出的开盘价让那些在场的、见惯了大阵仗的老总们一下子“涨红了脸,眼睛都直了”。回去后大家的上市工程又都抓紧了一步。 那么除却上市通道被打通、上市办的优惠政策之外,还有什么在刺激这些企业想要上市的欲望? 品牌背后的资本较量 在经历了改革开放前30年的艰苦奋斗,打下自己在制造业的一片天地后,消费品生产企业纷纷进入品牌投资时代,而那些工业品生产企业则把提高研发实力、提升产业层次作为自己的现实目标。这时候,上市似乎成为大家的必然选择。 至少,1980年就开始创业的劲霸男装是这么考虑的。“以前这个行业可能是产品竞争,现在则绝对是品牌竞争,而品牌竞争的背后,则是资本的竞争。”劲霸(中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洪连进说。 2002年,劲霸开始在全国实行统一零售价和零风险加盟,成为服装界第一个采取这种模式的企业,同时,劲霸投资近千万元成为中国中央电视台2002韩日世界杯报道合作伙伴。天上广告和地下营销渠道的配合,使专卖店开店趋势呈现爆发式增长,到2004年底时,劲霸男装在全国的专卖店已经突破2000家,在二三线市场的占有率大大高于同行业其他男装品牌,从此跻身中国服装百强行列。 然而,在福建泉州晋江市英林镇这个本地和外来人口加起来也不过7万多人的小镇上,光服装企业就达1100多家,超亿元的企业8家,超1000万元的企业46家。在这样的小镇上,从小一起抢奶瓶、挖鸟蛋长大的企业家们彼此效仿、相互学习对方的成功策略,竞争达到了难以想象的地步。 在如此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如果不能揽尽人才极力创新,也至少要随时跟进,不能落后对手半分。因此,劲霸能用巨资和零风险加盟铺开品牌成功之路,七匹狼、九牧王等也可以立马跟进,反之亦是。 经过六七年的发展,晋江的服装企业在二三级市场,通过经销商融资、推广的模式已经可以暂告一段落,上海、北京、西安等一级城市逐渐成为大家的下一个目标。眼下各品牌采取的方式主要是在一级城市开设风格各异的旗舰店。 这意味着巨额资金的投入。劲霸在昆明刚刚开出的旗舰店,光租金就600多万元。今后两年间劲霸还将在更多圈定的中心城市开出不下20家这样的旗舰店,带动劲霸的终端网络实现全面升级。 事实上,不仅仅是劲霸男装或者晋江的服装业在考虑这么做,同样是做品牌的奥康,想法也类似。目前,奥康的自营店和加盟店各占50%,而三年之内自营的专卖店要达到100%。奥康董事长王振滔告诉记者,加盟或者特许经营虽然是很不错的融资模式,但在渠道规模大了以后,近年来和加盟商的沟通成本也越来越高,做得不好会毁掉奥康的品牌,而如果是自营的渠道,执行就会很顺畅,保证品牌终端形象更加统一。根据规划,2010年奥康的终端店将扩张到1万家。 今年8月上市的报喜鸟服饰,上市融资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要改变单纯依赖加盟的渠道,1亿元用于建设连锁营销网络,包括建立集中管理系统和6家直营旗舰店、15家直营景观店,以改变过去“对销售渠道控制力不够强,对市场需求信息反应不够快,对品牌形象的统一策划不能得到充分执行”的状况。 今年10月,七匹狼增发3000万股,募集资金近6亿元,其中的5亿元用于购买10间“男士生活馆”的店面。 品牌无疑是个长期投入的过程。劲霸继2002年在央视打广告成功后,去年以3800万元拿下了2006德国世界杯《射手榜》的冠名权,不久前以8944万元的天价拍下奥运期间的央视广告时段。 而从投入的持续性和风险性上,高昂的研发费用支出也会让企业得出相同的结论。 “一句实在话,创新是需要成本的,创新的风险也很大。”红蜻蜓集团董事长钱金波表示。今年7月,他刚刚投资2亿元打造运动皮鞋基地,而这只是前期的投入,为了打造运动皮鞋这个概念,他和国际著名运动鞋技术研发企业爱思康签约,并打算在今后几年逐渐把研发投入从现在的1%提高到销售额的4%~5%。再加上设计费用,一双鞋的成本要比它的制造成本高出若干倍。10月份,红蜻蜓的股份公司挂牌,他们的上市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开展中。 其实正泰电气董事长南存辉早在5年前已经提出要做技术密集型企业,他和一些业内的“先进分子”早就各自设立了先进的研发实验室,只是和国际同行相比,他们只有3年的研发储备显得太过保守。“要知道,人家施耐德是二三十年后的产品都已经在实验室了!”对他们而言,其他的模式都好模仿,唯独研发一块是切切实实需要投入,更需要时间积累的,是不得不做但又风险极大的一块。上市成为这些一直想要大刀阔斧地投入研发的企业的不二选择。 华峰氨纶就是通过IPO募集资金和自筹资金的加大投入,在上市当年顺利实现了国家“双高一优”重点技改项目的达产和国家火炬计划产业化项目的建成,使氨纶年产能达到2.2万吨,一举成为国内最大、世界排名第三的氨纶生产企业。 融资之外的多重效应 而证券市场除了帮助企业融资之外,还有很多附加价值。 以前,兴业皮革的标杆是世界500强企业泰森(TYSON),泰森的前身是美国第一制革厂和通过纵向联合、向上游原材料扩张和收购了许多牧场之后,现在泰森是全球最大的牛皮供应商和最大的牛肉供应商,同时也是全球最厉害的基因研究机构之一——可以让1万头母牛在1天内同时怀孕。 因此,兴业皮革新成立的股份制公司全称为“兴业皮革科技股份制公司”,股份公司下设战略发展委员会,由董事长直接管辖,战略中心的主要研究方向就是兴业皮革将通过什么样的路径向上游扩张。 创业于1992年的兴业皮革是中国最大的鞋面皮革供应商,客户名单中有BALLY、COACH、ECCO、锐步、PUMA、百丽、奥康、红蜻蜓、康奈等国内外著名品牌,年营业额达7.5亿元,纳税超过2000万元。公司今年刚刚转变战略方向,改香港上市为国内上市,目前已经完成股份制改造,上市日期指日可待。 从今年7月1日国家开始实施的“节能减排”,高能耗污染型企业出口退税税率下调上看,皮革制造业正面临一个行业整顿时期,这对已经规范化运作的兴业皮革而言,是个很大的机遇。 事实上,最近几年来,由于受能源、原材料涨价,人民币汇率提升以及人力资源等要素紧缺的影响,加之出口形势趋紧,以传统制造业为主的民企正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今年7月1日出口退税税率的调整更像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大批企业因此关门转业,尤其是皮革制造这样高污染的行业。坊间传言,温州的皮革、人造革制造业将全行业搬迁。 兴业皮革总裁孙辉跃和他的伙伴们却从中看到了机会——横向并购。“太多的小规模企业无法在现在的环境下生存,要知道我们今年在治污上的开支就高达1200万元!而2008年的研发预算有3000万元。”孙辉跃透露说。而正是美国30年前经历的同样的对全行业的调控及由此带来的行业整合机会,造就了泰森今天的产业布局和地位。 于是,兴业皮革战略中心又多了一个任务,就是研究行业内的企业,尤其是其中技术研发能力比较强的公司,或者是在汽车皮饰、沙发、箱包等皮革供应市场有互补的公司,“到时候一切谈妥,通过股市最快1个月就能融到资进行收购。”孙辉跃说,上市后,国内资本市场的便利将能够迅速解决兴业对资金的大量需求。 如果说皮革业的整合尚在规划中,那今年5月份香港上市的百丽国际(1880.HK)就已经彻底改变了整个行业的布局,推动了整个行业的上市进程。 8月份,百丽国际先是以4800万美元收购了意大利运动服装鞋履品牌FILA在中国、香港和澳门的商标;10月29日,以6亿港元收购奥斯企业(香港)有限公司和奥斯国际(香港)有限公司;11月11日,与江苏森达集团订立重组协议,百丽将出资16亿元收购森达旗下生产及零售男、女鞋品的公司和相关资产(森达品牌销售收入名列2006年中国10大鞋类品牌第五);11月19日,百丽国际再度发布公告称,为扩大生产能力,公司计划以5.63亿元人民币收购江苏森达旗下的一家男女鞋品原设备制造商——上海永旭鞋业有限公司,提高产能与仓储能力。公司计划在2008年对FILA、妙丽和森达等旗下鞋类资产和品牌进行整合,纳入百丽管理模式之中。 红蜻蜓集团董事长钱金波闻听百丽收购了森达后,很有危机感地调侃自己说:“百丽什么时候来收购我们红蜻蜓啊?”百丽和红蜻蜓原本并不构成直接竞争,两者一个是女鞋之王,一个男鞋为主,互不相干,但一夜间百丽不仅有了庞大的男鞋生产基地、二三级市场的营销渠道,还有了极具竞争力的品牌。 其实,除了上市能够给企业带来资本实力和并购的可能性外,上市企业的品牌效应和人才积聚效应也是诸多拟上市企业所期待的。“上市之前大家不知道你的底细,不敢轻易跟你谈股权出售,但上市之后好几家企业找上门来希望我们收购他们。”一位老板宣称,“‘上市公司’这四个字还是很有份量的,对职业经理人而言绝对是一个完全不一样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