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中小企业如何过冬
三年内杭州将力争引进企业总部50家;同时吸引更多的省内、省属企业在杭投资,发挥辐射效应,三年引进资金超过200亿元。要以培育“专业楼宇”、“产业链楼宇”为目标,三年引进资金60亿元。而备受关注的“浙商回归工程”也被赋予重任,三年要引进资金100亿元。
文/尹一妍
2007年9月初,杭州再度被福布斯杂志评为“中国最佳商业城市”。在这个耀眼的光环后面,是一组漂亮的数据:今年上半年,杭州市实现GDP1798亿元,同比增长14.4%。而根据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的数据,上半年全国GDP同比增长11.5%。很显然,杭州的经济发展态势非常乐观。 然而,就在大家沉浸在美好愿景之中时,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王国平却又一次以《华为的冬天》为警文,为杭州注入了一针“清醒剂”。 在近期的杭州高新区(滨江)“大项目带动”三年行动计划誓师大会上,王国平重申了一个观点:杭州和高新区(滨江)也可能遭遇“发展的冬天”,“要顺利渡过难关,必须充分发挥高新区(滨江)在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的‘排头兵’、‘领头雁’和‘大孵化器’作用。” 而早在2006年12月,王国平就提出:“华为有冬天,杭州的经济发展,也将会有冬天,今天我们要做的,就是抓紧时间,缝制好杭州工业过冬的棉袄。” 杭州经济是否真的到了冬天?绝大多数人的答案应该都是否定的。但是,未雨绸缪,这种“有预见、有预防”的危机意识,应该正是浙江经济持续发展的原动力之一。“冬天”很快就会到来? 杭州已经确定了未来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战略定位,即到2010年,杭州要建设成为稳居省内首位、跻身全国一流、具有国际知名度的“科技强市”,并成为在某些关键技术、核心领域、战略产业上具有领先优势的“天堂硅谷”。 事实上,追寻工业化发展的轨迹,杭州已经从轻纺工业为主导的传统工业阶段,转向以重化工业为主导的重化工业阶段,并且正在向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后工业化阶段转变。而据了解,杭州的目标是“力争在全省乃至全国,率先进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后工业化时代”。 作为高新技术产业的集中区,高新区(滨江)内经浙江省科技厅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有605家,而从事高新技术产业的企业已超2500家,主要致力于通信设备制造业、软件业、动漫产业、网络游戏产业以及创意产业等相关服务产业,并且在全国拥有相当份额和知名度。 车行杭州高新区,舒适感油然而生。绿静、清雅的自然风貌与城市景观交相辉映,不愧“生态科技新城”的称号。然而,记者了解到,一直承担着杭州老城区“主引擎”作用的高新区(滨江),近年来却进入了发展的平台期。 2006年以来,高新区经济发展趋于平缓,经济增长速度减慢,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招商引资、工业销售产值、工业利税、人均分配收入等指标均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如此下去,“冬天”很快就会到来。 “此次的誓师大会应该说是一鸣警钟,开发区领导班子连着几天对‘三年行动计划’进行了详细的任务分解和责任落实。”高新区(滨江)负责人告诉记者,“一下子觉得担子更重了,压力更大了,但动力也更足了。” 决战三年的“大项目带动”计划 实施“大项目带动”三年行动计划,是高新区(滨江)的专家组通过充分调查研究、对症下药制定出的重要举措,也是为了让高新区(滨江)乃至整个杭州工业的发展尽早走出“冬天”而精心缝制的“过冬的棉袄”。 对高新区(滨江)而言,实施大项目带动“三年行动计划”,落脚点是项目,关键是招商引资。“栽下金梧桐,为引凤凰来。”与过去招商不同的是,如今的招商引资不再是既来之则安之,而是从招商引资变成了“精耕细作”,择商引资。 “以前的许多年里,我们把大量的时间、大量的力量,都集中在如何开创新产品、新产业链这些问题上,而忽略了如何组建新的经济和组织架构。从承载和吸附作用的角度和以往经验来看,总部经济是一个强大的‘助推器’”,高新区(滨江)相关负责人解释道,“因此,发展总部经济的大项目招商,将一直是招商引资的重要方向。” 杭州市经合办拟定的招商引资三年行动计划显示,三年内杭州将力争引进总部50家;同时吸引更多的省内、省属企业在杭投资,发挥辐射效应,三年引进资金超过200亿元。要以培育“专业楼宇”、“产业链楼宇”为目标,三年引进资金60亿元。而备受关注的“浙商回归工程”也被赋予重任,三年要引进资金100亿元。 与此同时,按照计划,高新区(滨江)将通过三年努力,培育UT斯达康、华三通讯、阿里巴巴、浙大网新等7家产值超过100亿元,华为、海康威视、中控技术、度数科技等8家产值超50亿元,杭州士兰微电子、贝因美等20家超过20亿元,恒生电子、华立科技等30家超过10亿元的大企业集团。 不断增厚的“棉袄夹层” “誓师大会是在我们公司开的,这对我们来说,是很大的支持和鼓励,”UT斯达康(杭州)通信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目前美国UT总部已经调整好了战略目标,9月7日已经向全球的UT员工发出电邮公告,新成立一个多媒体通信宽带事业部,集中致力于IP、宽带网络以及光传输和核心网络的建设,并为新的产品方向增加投入。” 在高新区(滨江)总部经济的召引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到了缝制“过冬棉袄”的队列当中。 今年4月,总建筑面积31万平方米,预计总投资14亿元人民币的华为杭州全球研发中心项目,已在杭州正式启动。同月中旬网易宣布,将投资3800万美元筹建杭州新研发基地。 总投资3.6亿元、建筑面积93218平方米的诺基亚杭州创新软件园,近日也完成了地上26层主体结顶。再过几个月,摩托罗拉杭州研发中心也将建成并正式启用,为运营商提供更直接的网络技术研发支持,通过培养本地化人才和自主创新促进软件和通信产业的发展。 近日,有消息透露,阿里巴巴也将在后年落户高新区(滨江)。 同时,那些耳熟能详的大企业,诺基亚、三星、恒生电子、印度塔塔、信雅达、士兰微电子,也都在孜孜不倦地演绎着自身产业不断升级并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历程。 此外,在杭州市外经贸局的“大项目招商引资计划表”中,记者还发现了众多杭州准备密切关注的世界级企业:“2007年杭州市将紧盯通用电气、新日铁、标致雪铁龙等20个世界500强项目;2008年瞄准雅培、阿尔斯通、日产汽车等30个世界500强项目;2009年主攻强生、杜邦、宝洁等30个世界500强项目。”也许在未来几年内,高新区(滨江)就会出现这些世界级企业的身影。 在高新区(滨江)的整体战略规划下,众多充满活力的高新科技企业,正为“天堂硅谷”装上一颗颗奔腾的“芯”,为“棉袄”注入了更御寒的“资本”夹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