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股指期货,股市一样会有暴跌,而且所有持股者均难免要承受巨大损失
胡俞越 杜雯/文
2008年一季度伊始,中国股市大幅下跌。在没有股指期货的情况下,无论机构投资者还是个人投资者,面对如此大的系统风险均无可奈何,只能任由账面缩水。虽然股指期货作为一种投资工具,不能呆板地将它的推出与沪深指数涨跌相联系,但在股市暴跌后推出股指期货,显然更有利于它的平稳登陆。何况股指期货推出的各项准备工作均已就绪,只欠东风。 2008年中国经济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更加需要资本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以保障经济的平稳运行,而完善的证券市场体系建设,特别是股指期货市场的建立,将为股市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在国际资本市场上,股指期货是资产管理中应用最多的风险管理工具。通过证券组合投资可以有效化解股市的非系统性风险,而系统性风险则需要在资产配置中加入股指期货才能有效规避。股指期货作为一种中性的市场工具,具有避险、投机、套利和资产配置等功能,避险机制的完善可以有效抑制股市中的投机性交易,促进中国股市健康成长;套利功能可以增加证券市场流动,平抑价格大幅波动,稳定市场;投机功能则为机构及个人投资者增加了新的投资渠道。 根据有关模型测算,中国股票市场总风险中系统性风险所占比例达40%,远高出国外发达国家股票市场25%的平均水平。从2007年1月起10个月内上证指数暴涨126%,此后5个月又下跌45%。中国股市中的系统性风险之大由此可见一斑。 目前,作为机构投资者主力的证券投资基金,由于对冲系统性风险的有效工具缺失,面临着巨大的经营压力,特别是当基金面临大规模赎回时容易造成恶性循环。同时,随着全流通时代的到来,中国股市的流动性必将大大增强,波动也将更频繁剧烈,因此就更需要股指期货来帮助投资者规避系统性风险。 我们发现,始于2007年的美国次级债危机对美国股市的冲击小于预期,除了美联储的一系列措施外,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股指衍生品市场的存在。根据美国期货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股指期货与期权成交量超常规增长,说明很多投资者在股市动荡之际,通过股指衍生品规避风险,从而缓解了次级债危机的冲击。举凡世界发达金融市场,无不存在股指期货的身影。 目前,中金所关于股指期货推出的各项准备工作已基本完成,交易、结算制度完备,交易系统压力测试初步完成,会员结构日趋合理,风险防范措施逐步完善,期货行业结构不断整合。 2007年是中国期货市场蓬勃发展的一年,期货市场的认可度与参与程度均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2007年,上海、大连和郑州三个期货交易所全年成交量达到728476万手,成交额为40.974万亿元,分别比2006年增长62%和95%,成交额首次超过GDP总额。其中有很多投资者为了做好股指期货推出前的准备工作,在商品期货市场上进行投资寻找实战感觉。其实,股指期货就是一个投资组合、避险对冲工具。大可不必把其他一些不可能由其来实现的任务压在股指期货肩上,让它负重难行。在没有股指期货的情况下,上证指数照样从6100多点调整到3200多点。试想一下,如果此前推出股指期货,大盘如此巨幅的调整,股指期货恐怕早已遭到千夫所指。而实际上,如果此前有了股指期货,并且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大盘还会跌得如此惨烈吗?所以,我们应当以平常心来看待股指期货,让其发挥正常的功能。 股指期货不应扮演救市的角色,但推出股指期货、完善避险机制已经刻不容缓。 (作者胡俞越为北京工商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教授)